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雨果奖得主刘慈欣:在深山里缔造“科幻王国”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7619
东亮

  2015年8月23日,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其代表作《三体》,在美国夺得第62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该奖项被称为“世界科幻界的诺贝尔奖”,这也是亚洲人首次获此殊荣。把中国科幻小说推上了世界高度的刘慈欣,曾以370万元的版税收入跻身作家富豪榜,在无数粉丝眼中,他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个质朴至极的山西汉子:每天朝九晚五地去发电站上班,回家还要给孩子、老婆做饭,不会开车,不会玩微信……是什么样的力量和契机,让他攀登上了世界科幻界的巅峰?他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我就是为科幻而生的

  1963年,刘慈欣出生于北京。原本在中国煤炭设计院工作的父亲,后来被下放到山西阳泉煤矿集团,当时还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刘慈欣,也随家人转到了阳泉第三矿区读书。

  父亲在去山西时,偷偷带着一大箱“文革”时的禁书,这些书丰富了刘慈欣幼小的心灵。他经常从床底下悄悄拿出那些“大部头”,查着字典,一本本似懂非懂地看。情节和想象在脑海中齐飞,让他感觉恍若置身于梦中仙境。

  上小学三年级时,刘慈欣读到了一本比苏联小说、莎士比亚的著作更令他兴奋的书——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他说:“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是我寻找了很久,终于被我找到了。我感觉这本书就是为我这样的人写的。”

  从小时候开始,他就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小伙伴们的不同,他说:“别人的形象化思维有一个尺度,但对于我来说,多大的宏观事物,我都能把它形象化。”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光年”的概念时,就马上开始想象:光1秒钟能绕地球7.5圈。这么快的东西走一年,能走多远呢?刘慈欣说:“我只要一想到在黑暗的太空中,光走了一年的那种无穷无尽的距离,就特别有画面感,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很震撼。但其他的小伙伴就不觉得有多远、多震撼。”现在,刘慈欣把这种感觉描述为:“我就是为科幻而生的。”

  刘慈欣上初一时,“文革”结束。也是在那一年,中国的科幻小说进入黄金时代,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书出版,引起轰动,他所喜欢的作家凡尔纳的系列作品也相继出版,他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窗户一下子被打开了”。

  那时的科幻市场尽管繁荣,但书的总量仍然有限。“全国就那么几家科普杂志、几家出版社在出版长篇小说,每出一部到书店就能看见,所以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都看过。”刘慈欣说。

  但好景不长,1983年他读大学时,科幻作品被当成“精神污染”加以清除。在他的印象中,那时科幻作品在一夜之间就没有了,他感到非常恐慌。如果想找科幻书,只能去北京的外文书店,可那里的书都是几十块钱一本,根本买不起,刘慈欣只能带一本英汉词典过去站着看。但那时候的书店不让随便看书,看的时间长了,就会被店员赶走。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科幻作品才开始披着文学的外衣被陆续引进,比如罗杰·泽拉兹尼的《科魔大战》。“我眼睛很尖,一看就知道哪些是科幻作品。”刘慈欣难掩喜悦地说。

  在深山里缔造“科幻王国”

  1985年,刘慈欣在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计算机室工作,每天就从宿舍区走到办公区,再从办公区返回宿舍区。偏僻的小镇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同事们大多热衷聊天和打牌。刘慈欣不打牌,也很少跟人聊天。

  他常常在下班后坐在院子里的一把躺椅上,目送春雨秋风,惯看夏花冬月。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刘慈欣把想象投射到数万光年以外的浩渺太空,灵感的火花不经意间就冒了出来……在这个闭塞、落寞却处处回荡着历史韵味的大山中,刘慈欣对科幻文学越发痴迷。没有科幻小说可看,他索性开始用笔构筑自己的科幻王国!

  《宇宙塌缩》和《微观尽头》,是这位“科幻迷”参加工作之初的两篇试手之作,虽然语言显得有些生涩,描写也较粗糙,但已孕育了他后来创作的小说气魄大、悬念足的风格。短篇小说写得不过瘾,刘慈欣就开始了长篇创作。1989年,他完成了《中国2185》,两年后又写出了《超新星纪元》。

  《超新星纪元》描述了一个孩子掌控的世界: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强烈的辐射使13岁以上的人类普遍患上了辐射病,并相继死亡,只剩下12岁以下具有基因自主修复功能的孩子。这些失去大人的孩子与成人一般,坦克、航母、歼击机、核弹头……所有的武器都是他们的玩具。《超新星纪元》实际上是对独生子女的娇气、贪玩、不爱学习、自私等坏毛病进行了抨击。

  但由于当时科幻文学正处于寒冬,他的《超新星纪元》等作品相继投了几家出版社,得到的回复都一样:“书稿很不错,但出不了……”

  直到1999年,见科幻文学在国内已经出现“冰雪消融”的解冻现象,刘慈欣又从自己的作品中遴选了5篇,打印出来投给《科幻世界》杂志。编辑唐风从如山的来稿中发现了刘慈欣的5篇小说:《鲸歌》《微观尽头》《宇宙坍缩》《带上她的眼睛》《地火》。初读之后,唐风拍案叫绝,立即给刘慈欣打了电话,告诉他5篇全部留用!

  同年,《带上她的眼睛》还荣获了第1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从此,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而且作品质量颇高:《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道阻塞干扰》《镜子》《赡养人类》《赡养上帝》《球状闪电》……他的科幻作品一篇接一篇、一部接一部。

  刘慈欣说,他是一个把科幻和现实分得很清楚的人,科幻和现实各有各的规则。“有人说,写科幻小说是为了逃离现实,对于我来说不是这样的,我与现实相处得很融洽。我每天按时上班,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下班后就骑着自行车接孩子、买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写作而已。”刘慈欣说。

  名震世界的“中国科幻王”

  2006年,刘慈欣完成了《三体》第一部的创作,他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外星文明“三体世界”:三体星人利用“智子”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于是地球人类开始反击,最后三体星文明被消灭,而太阳系也被另一种不知名的文明压到了二维空间……

  这部小说经《科幻世界》杂志连载发表后,在中国科幻界引起轰动,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不仅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且可以成功地将极致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兼具人文的思考与关怀。《三体》成为当年最受关注、最畅销的科幻小说,刘慈欣也创下了从1999年至2006年连续8年荣获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银河奖”的纪录!

  因《三体》推出后好评如潮,刘慈欣继而又陆续出版了《三体Ⅱ:黑暗森林》和《三体Ⅲ:死神永生》。在《三体》系列小说中,刘慈欣认为,人类不应该轻易暴露地球在宇宙之中的存在,因为人类并不知道外星文明各方面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价值观、道德准则,更不知道宇宙之中有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即便外星文明是善意的,和外星人接触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甚至可能会因此遭遇不可预知的灾难。这可以从地球上人类和蚂蚁等动物的关系来推断……因此,抱着一种很天真的态度去招惹外星人,是很可怕的。

  没想到,刘慈欣的这个理论竟然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理论不谋而合。2010年,霍金发表言论称,对外星生命,人类要做的不是积极尝试接触他们,而是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刘慈欣2006年就在小说中阐述了这个观点,走在了霍金的前面,这就是科幻的魅力。

  声名在外的刘慈欣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但他在娘子关发电厂只是一名普通员工。与天马行空的三体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现实生活和普通人的生活无异,甚至有些土:手机是几年前买的,不到400元;自己常穿工作服;更无微博、微信等时下被玩得火热的社交工具……

  然而踽踽独行的刘慈欣还是会在身边偶然遇见支持他的人:厂里的孩子在上大学后得知,原来网上那个叫刘慈欣的很出名的科幻作家,真是娘子关发电厂的那个刘慈欣,于是找来他的作品请他签名。

  《三体》三部曲出版后,国内销量一路突破100万册,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科幻小说,评论家纷纷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说刘慈欣“凭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这才引起了主流文学界对他的关注。

  《人民文学》杂志2012年第3期以专题的形式,刊发了刘慈欣的4篇短篇小说旧作:《微纪元》《诗云》《梦之海》和《赡养上帝》。科幻小说再次出现在主流文学刊物上,已时隔30年。

  2013年8月18日,刘慈欣的《三体》荣获第9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不久后,《三体》三部曲的英文版、韩文版相继登陆美国和韩国市场。德语、法语、土耳其语、越语、泰语版本也开始翻译出版……当年,刘慈欣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这也是国内科幻作家上榜零的突破!

  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凭借《三体》系列科幻小说,在美国夺得第62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该奖堪称“世界科幻界的诺贝尔奖”,这也是亚洲人首次获此殊荣。与此同时,由刘慈欣担任监制,阿里影业出品,冯绍峰、张静初、唐嫣、杜淳等主演的科幻电影《三体》,预计将于2016年7月上映。

  从深山发电厂里的普通工程师,到名震世界的“中国科幻王”,刘慈欣用他30年磨一剑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世间有无限可能,只要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努力,就终会释放光芒!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