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含德之厚 比于赤子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3697
曹芹

  〔摘 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身处时代语境之下中国舞蹈应该做出能动的回应:舞蹈观念与时俱进,现实到舞蹈的转换独具匠心,舞蹈人积极提升修为,以此来昭示当下、预示未来。老子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对于舞蹈人而言,赤子之心不仅是纯一无伪、自然开放地吸纳一切,更是饱含无穷的生命力,用求索的态度追求舞蹈真理。

  〔关键词〕中国舞蹈创作讲坛;舞蹈观念;舞蹈转换;舞蹈修为

  2018年11月16日至18日,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承办的首届中国舞蹈创作讲坛在北京召开。此次讲坛邀请了中国舞蹈创作领域几代编导艺术家和理论研究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舞协、歌舞团、艺术院校的舞蹈工作者共计600余人,影响力和号召力非常大,是中国舞蹈界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本次讲坛内容详实、形式多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分为专家发言和舞蹈展演两大板块。专家发言部分邀请到了舞蹈学者吕艺生、舞蹈学者于平、舞蹈编导王玫、舞蹈学者张萍、舞蹈编导佟睿睿、舞蹈编导道尔吉、舞蹈编导张云峰、舞蹈编导崔玉珠、舞蹈编导张继钢、舞蹈编导肖苏华、舞蹈编导库来西·热介甫、舞蹈编导高成明、舞蹈编导马琳、舞蹈编导万素共14位专家依次上台发言,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中国舞蹈创作的各个层面。而舞蹈展演部分囊括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当代舞蹈、中国古典舞3台作品专场,其中既有经典意义的再现,又有实验意义的表达,为舞蹈创作思考提供了实践基础,并与讲坛的专家发言形成呼应。

  在这三天的讲坛里,每一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每一个舞蹈作品的精彩呈现,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因投身舞蹈事业而熠熠生辉的赤子之心,老子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对于舞蹈人而言,赤子之心不仅是纯一无伪、自然开放地吸纳一切,更是饱含无穷的生命力,用求索的态度追求舞蹈真理。

  一、舞蹈观念需要与时俱进

  本次讲坛活动宗旨写道:“当代中国舞蹈正处在一个新的时代,国家的文化建设、社会的多元进程、人民的审美期望都要求舞蹈艺术做出能动的回应,艺术媒介、艺术体裁、艺术形象、艺术思想、艺术情感都已经呈现出新的要素。舞蹈人作为一个群体,也需要努力成长、自我完善。身处这个特殊的时代语境,中国舞蹈艺术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筆者认为舞蹈艺术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与时偕行:如何利用最新的艺术媒介为舞蹈注入活力;如何把握最新的艺术形式开拓舞蹈创作思路;如何打通古今塑造新时代的舞蹈形象;如何用舞蹈的独特视角去表达情感,昭示当下、预示未来。

  而解决这一系列“如何”的“根”,就在于舞蹈观念需要因时而立、因时而变。“无论国内外,无论舞种,舞蹈的身体美学一直在内外的冲击下发生着变化,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任何人阻挡不住的,因为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艺术发展的规律。”舞蹈编导肖苏华以《中国舞剧的困惑与出路》为题展开发言,提出不管是舞蹈的身体美学还是剧场美学,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

  追溯我国的舞剧史,自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舞剧《和平鸽》起,到1950年代末的《小刀会》《宝莲灯》,196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再到1970年代末期的《丝路花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阿诗玛》《阿炳》《妈勒访天边》,继而到21世纪初期的《红梅赞》《大红灯笼高高挂》《雷和雨》,以及最近10年的《水月洛神》《沙湾往事》,清晰可见中国舞剧的样式、风格、结构、形式以及语言等美学特征在不断自我演变和完善,总而言之,是中国舞剧观念在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譬如,过去的舞剧创作极其看重舞蹈语言,而如今舞剧创作是否成功,选材、立意、结构占到七成,舞蹈语言仅占到三成,这就是舞蹈观念与时俱进,更内在、更深层次的演进。如同国家一级编剧、导演马琳在《不断求索、不断精进》发言中所说,“当今,舞蹈作品已经进入了一个思考的年代。”

  面对中国舞剧如何与时俱进,肖苏华提出了思路:中国舞剧一定要保持中国风格,打破条条框框,大胆求新,符合历史要求和时代特征的身体美学特征。不能继续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而要通过讲故事表达编导独特的、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和对周遭世界的看法。

  二、现实到舞蹈的转换需要独具匠心

  “所有艺术能够表现的内容都暗含了生活的道理。我们应该好好研究生活里的道理及物理世界的现象,然后才能借此表达艺术的东西。”北京舞蹈学院王玫教授以《舞蹈编创研究中的物理事实》为题,跟大家分享她如何从物理现实有机转换到舞蹈艺术。

  通过视频,王玫向大家展示了她个人对“动势”之“轴转”的研究。一个小小的、单纯的“轴转”可以分为前后左右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身体朝向、不同的动势配合,从而使其千变万化,达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效果。王玫进而讲述,“以上的轴转只是举例,只是我个人的研究。从很小的一个东西生发出许多系统的动作来,这是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该做的,这些即便不用,也应该有所储备,这样才能够支撑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的‘创意二字。”王玫认为这样的研究有价值,因为研究的是动势,动势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拉班舞谱为何永不过时,就是因为它是具有生活物质性、实际真理性的东西。同样,动势及关系动作配合来自大自然的原理,也是永不过时的。王玫的这番讲述正如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提到的,“只有真正的杰作,那是从自然,从生活中直接汲取来的,才能和自然本身一样永垂不朽,而常保有其原始的感动力。”王玫的舞蹈动势研究,其原始的感动力源自自然和生活,而物理现实到舞蹈之间的有机转换则来自王玫的独具匠心。

  原延边舞协主席崔玉珠围绕《我的舞蹈创作思想与实践》,讲述了她从现实到舞蹈转换的亲身经历。身为扎根延边的舞蹈家,长白山就是崔玉珠艺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她舞蹈创作的主旋律和灵感。她曾多次走访长白山,深入采风,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性,学习当地原汁原味的舞蹈。她在大自然中找到独特的色彩和情感,又找到最具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部分,为她所用,将大自然中的现实世界转换成为舞蹈艺术。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的好:“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尽管人人都有一部字典在手边,但能不能凭借这字典中的字做出诗文来,全靠各人的情趣和才学。由此可见,现实到艺术的转换需要各位舞蹈人充分挖掘自身的情趣和才学。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匠心”对于每位舞蹈人而言,各有各的智慧和优势,它是舞蹈编导王玫对动势的物理研究;是国家一级编导崔玉珠对长白山的艺术提炼;是舞蹈编导张继刚从单纯到极致的创意;还是舞蹈学者张萍所言“创造熟悉的陌生”;舞蹈编导张云峰讲述的“有意味的舞蹈言语形式”……

  三、舞蹈人需要提升修为

  “修为”一词为何意?与舞蹈人有何关系?国家一级编导高成明以《规限中突围》为题,提出“修为”一词,并强调修为对于一个舞蹈人的重要性。

  “修为”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道德、涵养、造诣等,属于个人软实力。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软实力是无形的,但无形胜有形。修为,对于舞蹈人而言,同样是无形胜有形,就像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吕艺生所言:“舞蹈比到最后比的是思想。”

  为什么舞蹈人的修为如此重要?是因为舞蹈人的修为直接影响到舞蹈作品最后的呈现,正所谓“舞如其人”。国家一级编剧、导演马琳在《不断求索、不断精进》发言中有精炼的概括:“舞蹈作品的表达是编导心志果实用艺术语言的表达,一个舞蹈的构成小到艺术学、心理学,大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国家一级编导万素在《试解舞蹈编创“三关”化“三观”》发言中指出,舞蹈编创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和体”,实践是编创理论的实现,但实现的并不仅仅是那些可见的表层,而是编导艺术底蕴下的“三观”,看似繁景的形态背后,才是哲理文化、人文关怀、艺术本体之道。

  对于舞蹈来说,硬实力往往是爹娘给的先天条件,以及学校注重的基本功、技术技巧等这些技术层面的训练。但是舞蹈人内在修为的软实力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在讲坛最后的总结中提道:“学舞蹈的学生除了练功厅里的琢磨,在练功厅之外要做的更多,去看电影、看画展、受到生活的滋养……”这让笔者想起电影《无问西东》的一则影评:“《无问西东》用最大的诚意,呈现了中国青年的心灵史。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在于激发了观众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反思,对青春价值的讨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对一个导演来说,假以时日,技术层面的表现可以日臻成熟。而格局和胸怀,那种真诚、激昂、純粹的风骨,和积极、内省的自觉性,是稀有的。”诚哉斯言,对于舞蹈人来说,先天条件是遗传基因决定的,技术层面是可以日臻成熟的,而更为稀有、珍贵的是舞蹈人内在的风骨、自省和修为。

  在这三天的讲坛里,每一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每一个舞蹈作品的多彩纷呈,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因投身舞蹈事业而熠熠生辉的赤子之心,老子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对于舞蹈人而言,赤子之心不仅是纯一无伪、自然开放地吸纳一切,更是饱含无穷的生命力,用求索的态度追求舞蹈真理。愿各位舞蹈同仁继续努力,不负时代,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舞蹈.脚踏黑土迎接朝阳——记第三届东北三省舞蹈展演论坛[J].舞蹈,2017,(11).

  [2]刘青弋,张麟.我们,一起舞 2017国际舞蹈日系列活动纪实[J].舞蹈,2017,(6).

  [3]于平.舞蹈高等教育高峰论坛四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8).

  [4]曾婕.跨文化合作, 让中国舞蹈的形象更加鲜明——2016年“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J].舞蹈,2016,(6).

  [5]王洁琼.中国传统舞蹈发展论坛纪实[J].舞蹈,2018,(7).

  [6]江东.40年舞就一个大写的中国舞蹈事业[J].艺术教育,2018,(12).

  [7]江东.为什么而舞剧?[J].艺术评论,2011,(1).

  [8]毛雅琛.1958~2018:《舞蹈》与中国舞蹈——《舞蹈》杂志创刊60周年之创作系列 (下)[J].舞蹈,2018,(11).

  [9]陈玉玉.和而不同·文化自觉——“2014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12).

  [10]肖向荣.面对“新时代”舞蹈教育的转换与重启.[N].中国艺术报,2017,(1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