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3707
刘黎

  〔摘 要〕“新民乐”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理念,民乐向新民乐发展是艺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传统曲目的新编,还是新作品的创新演奏技巧改进,以及多样化的表演风格,都不能盲目求新、生堆硬砌、浮夸表演,在其发展的轨道上要根据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市场理性需求,进行长时间磨合,用新民乐理念传承,弘扬民乐文化,是中国民族音乐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新民乐;龚锣新艺术团;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音乐文化的欣赏和理解也在不断提升,如何发扬和创新,给民族音乐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一直以来都是业内人士努力奋斗的目标。民族音乐是民族精神的代表。中国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拥有各自地域风格特点和音乐文化价值的自然属性,并且具备各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正是他们的发展进步才能使中国民族音乐可以百花齐放、沿袭传承于一代代世人。所以在当今时代社会多种音乐元素潮流的冲击影响下必然需要保留民族音乐中真、善、美的音乐风格,这才是中国民族音乐固有的音乐魅力所在。

  一、新民乐的源起

  新民乐旨在新挖掘、新改变、新创作、新结合、新理念等传统音乐形式之外的,融合现代人创作意识思维和现代演绎技法;同时又能与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有着血脉相通的表达形式,其音乐元素不仅是传统的民族器乐,还包括民族声乐甚至民间戏曲曲艺、地方音乐剧种等。2000年2月7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艺》开播了一档新栏目:新民乐。由此之后越来越多的音乐人为迎合市场经济效应和受众群体的喜爱,创建了很多新式民乐组合,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民乐团体在国内外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反响,他们自我定位将中国民族乐器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有机结合的流行艺术团体。随之各种类型演出、比赛及电视栏目(如最近流行的《国乐大典》)的兴起,都从中彰显了演奏者、创作人的才气和新意。这些组合表演手段大胆新颖,从组合编制上可以有纯民乐、民乐与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的结合、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组编、与流行音乐、电声乐队配器等演奏形式,又包括舞美、道具、服饰及电声背景音乐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效果都从一定程度上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新民乐的盛行让我们也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他带给中国民族音乐的改变或是影响意义又有哪些呢?

  二、新民乐理念下发展的中国民族音乐

  (一)新民乐演奏理念与表现形式的结合

  笔者最近关注了近年开播的中国经典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有很多新式民乐组合参加此次比赛,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实属龚锣新艺术团。这个乐团是由著名歌唱家龚琳娜老师和她的先生—作曲家老锣共同创建而成,“新艺术团”体现在音乐形式新颖,然而他秉持保留了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原汁原味的音乐元素,正如龚琳娜老师所言 :“精气神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讲究的,在我和乐团的合作中,形而上的神是我们追求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去发展,而不是外在的迎合。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们只要坚持把中国乐器、中国歌曲的韵味、美好、独特、丰富多元的音色演奏出来、唱出来,这样的作品是会留下来的。”他们在节目中呈现的作品几乎都是老锣先生亲自创作或改编,每首作品的乐器组合并不拘泥于传统固定的搭配,根据作品的演奏要求和表现形式而随时调整变换,其中现场涵盖了二胡、笙、竹笛、古筝、扬琴等民族乐器,加入打击乐(民打和西打)、钢琴,用电子音乐铺底,有时为了作品需要还会邀请舞者参与其中,展现一部恰似情景剧的表演方式,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所带来的“诗情画意”。采访中得知团员为了参加此次节目推广新民乐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付出诸多努力。从舞台上不难看出乐团的演奏家们运用声部间的互相配合、交流,通过技术手法、气息、肢体语言等音乐语汇,尽兴、尽情、尽心用各自对乐曲的理解并演奏出美妙灵动的音乐旋律。这样的团体如果没有精湛技艺、成熟的舞台经验和声部间长期的排练磨合是达不到最佳的演出效果。所以从表现形式上他比传统意义的民乐更具有张力,更通俗化。

  笔者认为龚锣新艺术团是当今较有影响力的新民乐组合,他们的初衷是真正要做出具有“中国味道”的民族音乐,他们把自己的音乐定位为原创的中国艺术音乐,“艺术”代表品质,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有质量。老锣曾说他们的作品都是以非常严肃的态度创作的,并且以审美为目的,音乐直指听赏者的精神和内心而并非是娱乐大众。老锣先生是一名德国作曲家,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创作理念令人钦佩。为了贴合广大听众的审美情趣他们做了很多新的尝试,老锣先生一直探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所在,从他创作多样的音乐风格中能感受到具有很鲜明的民族音乐韵味。

  (二)民族音乐的发展

  中国音乐有自己独立的源头和几千年的传统,这个音乐文化传统包含着借鉴和吸收。这些并不是简单的“拿来”或替代,而是以自身文化为基础的汲取和融合。笔者是从事民族乐器二胡教育,深知在近代以来二胡传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了诸多变化。刘天华先生率先将西洋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民族音乐的教学和创作中,他的十首二胡曲大胆借用西方的创作理念及自己的创新改革为民族音乐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到近现代以刘文金、关乃忠、王建民、高韶青等诸多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问世,不仅拓宽了二胡演奏技术技巧,而且涵盖了多种民族音樂风格演奏手法,使演奏者需要大量梳理、采集、整合民族音乐的演奏特点,通过“寻找的过程”建立自己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表现作品的理想境界。

  以二胡这件民族乐器为例,他的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进步飞跃在某些方面其实是借鉴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在演奏移植作品中技术难点的练习对于二胡是极具挑战性,探索比较两个乐器的共通点与不同之处,通过相互借鉴、碰撞与汲取经验的过程中能够使演奏者对于二胡有更宽泛的“演奏诉求”。

  三、新民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的互相影响

  我们现如今虽然一直倡导保护中国民族音乐,但真正能够了解及欣赏其影响价值的人显然不是那么可观。全球政治、经济日益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随之而来,新民乐理念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但一定要延承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加以改造。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毕竟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才是代表中国人在世界立足之地的根本表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