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版画艺术进入21世纪,呈多元化发展的局面。诞生于印刷术的版画艺术,已完全卸掉它负担了几个世纪的复制图像的功能,以一种纯粹的独具魅力的复数艺术,进入现代艺术的殿堂。当科学与艺术的紧密结合,丰富了版画创作的技术资源,同时也对版画艺术提出新的要求。对现代木版画创作而言,新技法与媒材的不断涌现,使木版画本身所特有的“趣味性”更多地被人们所关注。这一现象是艺术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给木版画创作带来了新的困惑。
〔关键词〕木版画;艺术特点;传承;创新
中国是木版画最早的发源地,曾对世界版画历史的发展有过不少有益的贡献。但由于中国的古代木刻与绘画相比始终处在附庸的地位,所以大多只是纯粹的绘画复制。创作版画始于欧洲。起初是作为印刷术作用于社会,直到18世纪后半叶才成为独立的绘画形式。后因为德国表现主义的桥社艺术家们不满足于冷静的客观描写,而木刻本身具有率直而强烈的语言特性,刚好符合他们内心所要表达的那种激情,于是就把它充分显示出来了。我国的新兴木刻是在1931年诞生的,因鲁迅先生的大力提倡和政治需要而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并展开一场新木刻运动,由此开创中国版画新的里程碑。木版画虽然是作为政治宣传的一种手段,但已经被赋予了思想意识,而非单纯的绘画复制,在当时是极具有鼓舞民心和士气的作用。从观念性质上来说,木版画已经摆脱以往那种不带感情色彩的客观描摹;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可以说更接近艺术的本质。在这里,我想就木版画艺术表现的本质及其发展状况,结合笔者的切身创作实践,谈谈对现代木版画创作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当代木版画艺术的发展状况
现代的木版画是创造性的,它已脱离复制绘画的羁绊,并以一种纯粹的独具魅力的复数艺术,进入现代艺术的殿堂。当科学与艺术的紧密结合,丰富了版画创作的技术资源,同时也对版画艺术提出新的要求。对现代木版画创作而言,面对新技法与媒材的不断涌现,木版画本身所特有的“趣味性”更多地被人们所关注。这一现象既是艺术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给木版画创作带来新的困惑。
近年,版画材料、技法的综合,打破版种的界线,拓展了版画的空间,使版画创作进入自由表达的境地。木版画作为版画家族中的大版种,发展到现在已完全卸掉它负担了几个世纪的复制图像的功能,形式上也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对于坚持用木板这样的媒材来适应今天的文化和艺术激流的艺术家而言,创作过程仍是一个难而又难的工作。本来,材料、技法只是表现作者创作意图的工具、手段,画家只要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可以不择手段,这也为版画空间的拓展与语言表现力的提高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因此,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如何拓宽思路,跨越技术与媒材的定式局限,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是艺术作品能否感染人、打动人的关键所在,也是艺术家必须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二、木版画的艺术特点
各种造型艺术,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都将会形成自身相对独立的特征。木版画的首要特点是,工具和材料决定其“艺术语言”高度概括凝练。版画家是使用钢刃,在木版上创作,一丝一片地镌刻。它不像油画或泥塑可“加”可“减”,而是使用“减法”,减掉就不能再加。因此,版画家在创作中需要精密地思考,持刀造型时,既要果断,又要谨慎。
其次,木版画根据不同的创作意图,可在木版上采取各种不同的表现工具和手法,如推、铲、刮、削、挑、摇、抖、斜走等多种刀法,使其出现变幻多样的艺术效果。正如鲁迅所说的发挥“雕刀之特长”,产生“有力之美”,这就是木版画的形式美的重要部分。
木版画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具有独特的刀味、木味、印味“三味一体”的韵味。这种特殊效果是其他绘画方式所不能比拟和代替的。版画家用刀在木板上雕刻凿划,刀木相加,或粗糙,或精细,或大气,或柔美,加之木板本身的肌理纹路,经拓印,或实或虚,总带有印痕,一种介于绘画和工艺之间的美意就渗透在其中了,从而获得了原始的自然审美意境。木版画所具有的这些鲜明的发展形式及艺术效果,正是木版画的魅力所在。
三、现代木版画艺术语言的转换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使中国的版画艺术产生裂变。众多的语言图示带着观念的凸显应运而生,终结了中国版画由来已久的表达形式,并开始在一种多元的格局中进行对版画语言的重新探求,进而促使版画艺术家角色及其艺术语言的转换。
1、版画艺术家角色的转换 中国版画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语境转换,促进了我国版画的现代化。在过去,版画只是作为书籍的插图或复制品而存在,而现代版画是一种有个性地强调自身观念与发现情感的独立艺术形式,是以个体的存在方式和主体的创造精神彰显自我价值与生活体验,并寻求与自己的精神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表现语言的一种纯艺术创作版画。
20世纪90年代至今,活跃在版画艺术创作群体中的版画家被称为新生代,其创作对象是主观、个人的内心世界。相对于纯粹的绘画复制而言,这对于当代版画艺术家来说也是版画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角色转换。追求不同风格的表现语言犹如为自己寻找一身与众不同却又合体充满魅力的衣服。于是,每一个版画家都在努力把自我的表现语言深化,彰显其个性特征。如在木版画领域,张敏杰、王华祥的绝版油印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版画的进程中写下浓重的一笔;陈琦、凌君武等水印版画家在印制流程及水印语言的制作行为中寻找纯粹的东方文化情调;张广慧追求感觉的非理性过程,执刀向木自由率意刻制,改变了传统主辅板的套印规程而采用套版叠印的图式;杨锋在木版上进行铜版凹印技法的研究,显示了以媒介为主体的时代的语言互融和边缘拓展共性,使其作品别具一格。
版画在中国历史久远。中国版画家们运用这个造型艺术中的特殊形式,不断发掘自身的创造,不断吸收外来的、各种艺术的养分养育自己、丰富自己,也不断地出现新的创作、新的成就。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风格,甚至某一个家族或某一位木刻家也有着不同的风格。作为一种幸存的技艺,如何适应新的时代精神而产生变化,同时有效地将现实与文化传统连接起来,是关系到木版画能否得到传承与发展的必然前提。因此,如何发掘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内蕴,将我国传统的版画技艺,结合今天的具体实际进行现代化转化,是木版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木版画的传承与创新 版画在发展历程中,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争议,比如套色版画的色彩争议。有人认为版画的色彩应该简练,认为版画的传统是黑白为主,色彩为辅。今天看来这样的问题已经难以引发争论,但当时却在全国版画界引发广泛的争论。而事实上正是由于黑龙江版画家大胆地打破了版画传统的色彩定式.才使得今天的木版油印套色有了瑰丽丰富的面貌。此例说明:版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传统的打破和创新而获得新的进展。
又如,水印版画是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仅讲究水晕味、印痕味、刀木味、墨韵味,而且还有各种特殊的表现技艺,如拱花技法。但现代水印版画却很少见到对这一技法的应用。如果能够把这一传统技艺加以运用到现代木版画的创作中,必定能使作品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及更具有趣味性。
此外,说到对传统木版技艺的传承,不得不提荣宝斋。它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木版水印最好的少有的民间机构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半个世纪,荣宝斋将传统的古代版画“饾版”印刷术发展到了颇尽人意的阶段,复制出的大量木版水印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但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今天,如果永远保持着旧有的技术与模式,恐怕很难生存与新时代的社会。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木版画,在保留旧有的技术上,我们必须要对民族传统有所创新,技术加时代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有出路。传统水印木刻亦然,荣宝斋亦然。
结?语
创新在于观念的转变,“艺术的意义”的體现主要在于创作者的感觉和追求。面对传统“遗留”下来的东西要敢于保留但更要敢于反思和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古为今用”的目的,在版画的基本话语上进行超越。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善于吸取过去好的经验,立足于解决不尽如人意之处,伴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就一定能使木版画继续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齐凤阁.20世纪中国版画文献[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冯鹏生.中国木版水印概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