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韩国现实题材电影《韩公主》的符号学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5143
郑方圆

  〔摘 要〕符号学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3年在韩国上映的韩公主,当年在韩国与国际上斩获了无数大奖。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韩公主》多出运用了符号学理论思想,本文通过符号学的三种理论特征,阐述了符号学理论在《韩公主》电影中的运用。通过本论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符号学在韩国现实题材电影中的运用。

  〔关键词〕符号学;现实题材电影;《韩公主》

  符号学是电影学阐释的重要手段。电影呈现在银幕上的是具有直观性的视听结合的产物,导演对世界的想象,通过能指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每个观众心里形成了不同的符号。现实题材电影就是用艺术的手法,还原最本真的世界,将真实案件叙述出来。叙事与符号相互配合、补充,走进观众内心,最终创作出引人深思的作品。韩国真实案件改编的《韩公主》将故事背景定为校园,讲述了校园暴力,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影片揭露了韩国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弊端。《韩公主》以女主人公为故事主线,展开故事脉络,这部影片以社会、人心的道德善恶为基本叙事依据,对社会及人们的批判、警示、反思等方面意义重大,对社会整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克里斯蒂安·麦茨是电影符号学的创始人和集成者,他的电影符号学理论为我们研究电影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本论文将运用电影符号学理论,分析这部影片的特点。

  一、对符号学叙事结构的运用

  著名电影理论家麦茨为分析影片的叙事结构,提出了八大组合段(syntagmatique)理念,八大组合段理念是电影符号学叙事话语结构的基本划分单位,该理论所传递的叙事逻辑与情感表达,为电影理论从非蒙太奇的角度提供了切分电影结构的新思路。我们可以借此分析《韩公主》的叙事结构和整个文本的特点。

  《韩公主》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运用主观插入镜头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故事的开始是一段独白,以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拉开故事序幕,引起观众对人物的关注,自然地將女主人公拉入观众视线中,并运用流畅的顺序中心线将剧情展开。影片基本运用了线性叙事组合段,并采用常规的线性叙事结构,将现实时空——韩公主在新学校的故事与过去时空——韩公主遭受暴力的前因后果交叉描述,打破了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将过去与现在完美融合。在剧情的推动下,将韩公主的过去呈现在观众面前,调动观众情绪。在电影开始和中间过程中大量运用插入组合段,插入组合段的功能在于其特别适合用来再现社会的典型性,而《韩公主》很少通过陈列社会典型来说明,而是通过具有社会典型性的剧中人物——再婚不敢认女儿的母亲、为了钱骗女儿签协调书的父亲、敢爱敢恨的老师母亲、明明是施暴者却利用舆论将韩公主逼到绝境的家长、为了维护学校声誉劝退韩公主的校长来演绎故事、反映社会。影片中,收银台前、学校走廊、厨房等不少片段运用了散漫片段,故事线的切换,将女主人公的情绪性格变化逐一剖析,使剧情更加合理化。朋友的短信询问、韩公主决绝的背影,两个场景运用交叉叙事组合段,自然地引出这部电影的悲剧性。与此同时,《韩公主》在叙述过程中运用了平行组合段,从两条故事线展开,一条着重描写校园暴力以及后续发展;另一条则着重叙述韩公主的爱好,她想要学会游泳,喜欢音乐,这条线索让韩公主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韩公主重新打开心扉过程的逻辑性更加合理。组合段的一次次深入,都是画面一次次重组的效果。两条故事线相得益彰,增强了故事性与人物立体感,增加对于人物的自身充实需要,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显然,《韩公主》在追求电影真实性的同时,不断穿插多种组合结构片段,在叙述的同时更加注意艺术手法,增加电影的张力,控制电影节奏。

  二、影像一般电影符码的特征分析

  麦茨认为,电影也因叙事的需要而有一系列的符码,有支配电影表现手段的规律。他区分了作为信息的影片包含的多重符码。 影片中可以有不同的“一般电影符码”,它们是组合的关系、叠加的关系,而同一个符码它的特殊符码则是一种聚合关系,相互竞争,相互替代。电影影像是由各种各样的一般电影符码(即摄影机运动、镜头角度、构图、色彩等)所创造的画面组合而成。在《韩公主》里,便是如此。

  就《韩公主》而言,影片使用大幅度晃动镜头,对观众的知觉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最大程度的增加影片的真实感和观众的临场感,使得影片贴近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世界,缩短观众与影片的距离,增强了观众的不安、紧张感,使其更快融入影片情节之中。同时,学校走廊、小巷子、老师家的二楼卧室,这些长镜头交代影片环境背景,从而增强影片的真实感,也用于将重点人物符号突显在画面之中,深度刻画,迫使观众关注并了解人物。影片使用主观镜头模拟影片人物的“第一视角”,使得观众能够参与到影片之中,诱导和满足观众窥视人物内心世界的欲望。韩公主一人面对施暴者家长和校方的紧张无助、去浴室找老师的母亲小心翼翼的讨好、一个人拉着行李箱漫无目的地在街头行走,通过这些镜头的渲染,深入刻画人物内心。而遭受暴力、和朋友讲述梦想、躲避被告家长们时的特写镜头,细腻的人物表现,使观众体会到人物复杂的情感的同时认同人物,诱导并满足观众对人物内心的窥视欲望。《韩公主》并没有过多叙述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的冲突画面,在两者之间大量运用俯拍与仰拍的镜头,区分人物形象,直观地表现出受害者与加害者地位的差别,运用细腻的镜头语言,来烘托韩公主的内心活动与前后性格的反差,加深了故事整体的符号性。影片的颜色以冷色调、低饱和度为主,在保证颜色总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影片的颜色符号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进行改变。影片整体运用了大量的灰色调,韩公主以黑色、深色为主的服装搭配,是人物性格的体现。影片仅在韩公主演奏、游泳以及后来敞开心扉和朋友相处时,整体画面才会变为暖色。颜色的变化让观众能够快速感知到影片的情节变化,观众通过环境色的改变窥探出主人公内心情绪的变化,快速融入剧情之中。

  三、场景语义符号的特征分析

  艾柯(Umberto Eco)认为:“符号是在社会约定俗成的基础上可以代表其他事物的任何事物”。影视中的场景,是将艺术空间与时间空间相结合,不仅仅是用来传递美感,更多的是为影片的剧情服务,通过场景的不同来体现影片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以及主要人物所处的主要生活环境。符号就是在人的认识和交际的过程中用来代表其他事物,接受、存储、改造和传递信息的可感知的物体,而符号学正是可以分析场景特征的重要方法。好的电影不是冗长的赘述,而是利用多层次的画面讲故事。《韩公主》正是利用场景语义符号将故事空间背景呈现在观众面前。

  《韩公主》将主要环境设在偏僻狭窄的街道——幽暗的灯光、坑坑洼洼的人行道、贴满小广告的破旧小酒馆,导演着重通过大量的空间环境镜头,来交代剧中故事的社会背景,让观众在了解环境的同时渐渐融入剧情中。故事的开篇,是一个简单的学生宿舍,书架上陈列着各种书籍,门口挂着一个破电扇,从环境中可以看出,韩公主家境普通,而韩公主家里到最后都没有修好的灯管、简陋的设施环境,说明韩公主一直独自生活,无人关心照料,为后面悲剧的发生做了铺垫;韩公主老师的母亲有着浓烈的市井之气,虽然有着独立的庭院,但黑暗的屋子,刺鼻的榨菜味,许久没有打扫的厨房,无疑将老师母亲乱糟糟的生活展现出来。韩公主去找老师的母亲时,影片通过韩公主的视角看到,已经关门的小超市里只开着冰柜的灯,灯打到猪肉上反射出幽暗的红光,老师的母亲和她的男朋友,两个人流转于货架中跳着交谊舞。根据电影前后剧情可以推断出,老师的母亲其实是一个洒脱的人,她并不在意外人的评价,只追求自己的幸福,在韩公主声名狼藉的时候,她一改影片初期对韩公主的态度,是为数不多的支持韩公主一方的人。清晨微弱的光线,韩公主拿着手机焦急地四下张望,逐渐清晰的嘈杂的人群和人声、警笛声,从远方传来,韩公主奔跑在公路上,镜头扫过麦地和水洼,远处忙碌打捞的人群,观众根据这几个简洁的镜头语言,自动在脑海里补充了余下的画面,此处无声胜有声。《韩公主》的场景语义符号能够让观众更好地走进剧情,理解影片,实现和影片共通。

  四、声音符号的特征分析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声音无疑也是重要的电影符号。根据声音符号载体的不同,电影中的声音可以分为配乐、音响和人声三类。《韩公主》影片开头以一段独白拉开电影序幕“——对你来说音乐是宗教呀?——嗯,虽然有力量,但现实生活中没用” 单独出现的声音可以刺激观众听觉,激起观众好奇心,加深观众印象,并为剧情的发展起到铺垫作用,将韩公主的爱好和遭受直白地叙述出来,与电影所发生的逻辑关系和人物性格相吻合。在影片后半部分,施暴者的家长找到了韩公主,韩公主一直隐藏的秘密被曝光,媒体扭曲报道,无数人质疑事实真相,学校校长找到韩公主,并委婉地劝退她,接踵而来的打击击垮了韩公主,她在最后绝望地质问“明明我是接受道歉的人,为什么要逃?”这是韩公主在整个影片中唯一一次反问,对人物感情的不平和愤懑深入人心,与前后剧情呼应,进一步刻画了人物,升华主题。在电影中,除了本身便具有特定象征的音效声外,导演还常常赋予某特定音效象征的意义。影片中也大量出现了水滴的声音符号,水滴声总是单独出现,单一的环境音,烘托了场景气氛,将声音与镜头组合运用恰到好处,可以更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影片中的前半段大多是环境声和对话,通过还原环境音响的方式,保证故事的真实性。影片唯一的插曲是韩公主在空荡的教室中使用吉他伴唱的,是影片中韩公主为数不多的快乐的场景;而影片最后一幕,韩公主在汉江游泳,水面逐渐归为平静,歌声再次想起,歌声所代表的朝气与韩公主的结局成了很好的映襯,画面冲击感强烈,昭示出影片的批判意义。

  五、细节符号的特征分析

  在电影符号学的内涵部分,内涵总是带有一部分的象征意义。“象征凸显了语言之暗示本性,影视剧艺术的第一本性也是暗示……许多大师说过,在电影中,暗示就是原则。”电影中的隐喻本身往往包括换喻,换喻本身也往往会发展成隐喻,电影中难以存在纯粹的隐喻或换喻,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象征界是隐喻界和换喻界的交叉地带被发现,隐喻和换喻原则是象征界语言的“主要表达法”。从隐喻中,我们看到的是风格化抽象化的概念,在很多层面上带有导演意识形态的痕迹,他们利用时空的张力和符号的变量,传递意指。在《韩公主》中,细节符号的运用不胜枚举。

  《韩公主》经常出现水的元素,带有一定隐喻性,水是世界上最纯洁东西,一切肮脏污垢,经过水的漂洗都能重新变得纯洁明净,韩公主在一定程度上也希望自己的内心被水洗涤,带着一种对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期盼,水也象征着一种解脱,在一切看似美好的宁静被打破后,绝望的韩公主像她的朋友一样选择了跳江自尽,这里水也暗示了人物的结局。韩公主执着于学习游泳,朋友问她有什么梦想,她说可以游25米,就满足了。 这25米其实是她对生的渴望,在生与死中徘徊不定时,她下意识选择了后者。在影片结尾,韩公主在汉江奋力游泳,最终沉入水中,这里汉江也象征着舆论社会,韩公主试图与这个社会抗争,但是仍被淹没在扭曲的舆论中,彻底放弃反抗。极简的手法,精心设计的象征符号,很好地触及了电影的本质面目。整个影片中,韩公主一直拉着一杆行李箱,拖着这个箱子穿梭于首尔的地铁、街头,行李箱代表的就是韩公主自己,无依无靠、漂泊不定,影片中韩公主有好几个收拾行李的片段,与之相伴随的都是她被社会抛弃或者内心动摇时的场面描写,当她在老师家把行李箱彻底关上时,是她重新接纳生活的开始,而影片结束前,给了这个行李箱一个特写镜头,空旷的马路上仅有一个破旧的行李箱,无人问津,其实就是已经跳江的韩公主自己,画面相辅相成,帮助我们很好地分析导演的用意和剧情。

  结 论

  韩国现实题材电影的选材大多为真实案件的改编,导演运用精致的艺术手法深入刻画场面,通过《韩公主》我们可以发现,韩国现实题材电影并不会直白地叙述案件,而是从细节入手,通过人物的反差对比,并运用符号语言去修饰电影、刻画人物,使电影故事结构更赋有张力。这些符号的运用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事件、当下的社会现状以及人物,从而缩小影片与观众主观意识的差距,使其快速融入电影世界之中。这对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拍摄,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王佳泉.麦茨“八大组合段”理论的读解与批判[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

  [2](意)翁贝尔托·埃科著;王天清译.符号学与语言哲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李明.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是任意性的[J].外国语.2018,31(2).

  [4]庄晓霓.简述电影音效的符号功能[J].北方音乐,2014(14).

  [5]周月亮著.影视艺术哲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6](法)麦茨著;王志敏译.想象的能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