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是为人民、为时代服务的。题材的选材要有时代意识,题材的优劣、题材的立意思想决定了作品的高度、温度。新时代题材的选材立意要紧扣时代主旋律,要有生活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在情感上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接地气,小人物大情怀抒写中国梦。内容决定题材的形式表现走向。本文从编导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知识素养为切入点,认真阐述了编导的职能,从创作的三要素详述一个有深度、有高度、有思想的优秀舞蹈作品的创作历程。
〔关键词〕题材选择;结构处理;动作编排
几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其独具风格和特点的舞蹈艺术。它伴随整个人类文明史经久不衰地流传着、发展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也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艺术是舞台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舞蹈编导主要是指舞台表演艺术的舞蹈创作。在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中,舞蹈工作者逐渐分为演员、教师、编导和理论评论工作者,他们是舞蹈事业的四个支柱。在各个舞团当中,演员和编导尤为重要,而某个舞团社会知名度的高低或者其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是否有优秀的人才和作品以及优秀的人才和作品出现的频率是否稳定。说到底,作品是一切的根本,没有好的作品,再好的演员也无法向观众展示才华,由此可见,编导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正是由于舞蹈编导的重要性,因此,这个群体专业素质、创作水平的提高将是推动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和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关键因素。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舞蹈编导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作为创作者,舞蹈编导的工作是十分艰苦的,它要身兼编剧、导演二者于一身,独立承担作品创作的全过程。从作品创作的动机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搬上舞台,舞蹈编导要事必躬亲。在前期的选材、构思、完成作品结构、编舞等整个过程中,编导都要独立地甚至是孤独地在创作道路上探索;而在后期的排演合成与各部门的合作中,编导也须担负起组织和领导的责任。尽管创作的过程是艰苦的,但它也有美好的一面。当你踏入舞蹈创作的未知领域,动作、形象、语言的奥妙就会不停地、苦苦地缠绕着你,一旦有所发现,你就会感到无比的惊喜和欣慰。这是对创作者孜孜以求、为舞蹈痴迷和奉献的精神回报。
舞蹈编导是艺术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高水平甚至传世之作。然而,知识是无限的,没有人能够全部学习并掌握,每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职业要求学习、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创造。因此,作为一名舞蹈编导,要对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更合理地分配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艺术修养。
什么是舞蹈编导合理的知识结构呢?这是由其担负的创作职责决定的。一般而言,应包括四个方面:坚实的舞蹈基础;舞蹈编导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方法;有较高的音乐知识和修养;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应当是舞蹈编导专业的知识基础,其他相关的知识修养也有多项是很重要的。
生活体验的积累。这是创作的源泉,也是一个艺术创作者所必需的。如果缺乏大量社會生活的直接观察和体验,就会导致创作缺少活力甚至枯竭。
对舞台美术知识的了解。舞美设计是作品创作的合作者之一,无论是布景、服装、灯光等设计部门,都会在编导的作品中集中体现。编导要成为这些部门设计的知音,理解他们的创意并且帮助他们调整、改进,使他们的设计融合到作品的统一意图中来。这就需要编导学习和具备有关舞美各部门的知识和审美能力,否则在合作中很难有共同语言,更难以求得创作的统一性。
戏剧知识。这对创作带有人物、情节的作品或者大、中型舞剧作品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我们对戏剧的一些基本要素、事件、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环境背景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在这类作品的创作中就会困难重重。
其他也还有不少领域可供不同兴趣的编导们进行选择,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民俗学就是专攻民族、民间舞的编导所应重视的;书法、武术、诗歌、摄影乃至一技、一艺,编导都可从中获得教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各种不同类的知识都可能促进本门艺术的创造,所以,相关知识的储备都是必要的。
知识结构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职业舞蹈编导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各种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将决定其创作的方向和艺术生命的枯荣。
一个舞蹈作品的诞生,大体分为三个步骤:题材的选择、结构、编舞。又可以归纳为两个历程:一是由外到内的历程;二是由内到外的历程。由外到内的历程,也就是舞蹈编导客观生活情景心有所感、意有所属直至酝酿成熟为舞蹈题材的过程。这一历程更多不是专业技能的操作,而主要是编导对客观生活情景的主观过滤,心理现象十分活跃,因此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心理历程”或“内外过程”。由内到外的历程,也就是舞蹈编导将酝酿成熟的题材按照舞蹈艺术的美学要求进行结构处理,运用舞蹈语言将之外化为直接可视的形象过程。
舞蹈题材是舞蹈编导面对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主观兴趣与客观情景发生撞击,撞击之中又有所选择,各种题材来源于生活,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是舞蹈所感受的客观对象。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还原生活的真实,也不可能如实再现生活的实在,选择题材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题材的选择既是创作的过程,又是创作本身,支撑舞蹈题材的基点是题材中所蕴含的可舞因素,是对题材取舍的关键,因为“动”是舞蹈艺术的生命,没有一个运动着空间形象便没有了舞蹈艺术。艺术是为人民、为时代服务的,题材的选材要有时代意识,题材的优劣、题材的立意思想决定了作品的高度、温度,新时代题材的选材立意要紧扣时代主旋律,要有生活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在情感上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接地气,小人物大情怀抒写中国梦。内容决定题材的形式表现走向。在舞蹈选材过程中,一个突出的心理现象是“表现什么”与“怎样表现”的相互交织。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但从一部具体作品的创作过程看,有时就是先有内容后有形式,普遍的是内容与形式同时酝酿,同时成熟。
题材一旦确定,怎么表现?那么结构便是创作的基础。谋篇布局、意境情调、音乐特色、时间长度、舞段安排、语言风格,甚至舞蹈形象的雏形,道具服饰的特色等等有关表现内容及表现形式问题,均在结构这一步骤的构思之中。如果把创作一部作品比作建造一座大厦的话,结构便是这座大厦的设计图纸,施工操作全以设计图纸为依据,一个完善结构的产生,其实已完成了创作进度的大半。结构是编导者头脑中的创造而不是操作性创造,具有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属性,如果说题材的选择侧重于“表现什么”,那么结构便是怎么去表现的手段。一部作品的整体结构,在处理时间、空间内容方面,尽可能给观赏者以较多审美信息的同时又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在现实时空中,人的生、老、病、死是由一分一秒的物理时间积累起来的,完全按照物理时间的自然进程推进人生死过程,在舞蹈作品中,一部长度为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音乐便可以表现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由于观众长期舞蹈审美经验的积淀,形成舞蹈审美的心理定式,他们不要求用动作去讲一个无法讲清的故事,只看到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情感、爱情倾向及命运结局。
题材、结构确定后,最后一步就是编舞。编舞就是动作的具体表现,动作的选择是为主题形象思想服务的。舞蹈语汇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动作、舞句、舞段三个层级。动作在舞蹈语言中属于基础级,它是构成舞蹈语言的基础材料,没有动作构不成舞蹈语言,犹如没有材料盖不起高楼大厦一样。每个动作由四个基本元素组成,包括动态、动带、动律、动力。以上几个元素构成一个动作的材料,将这些元素发展、变化重组以构成新的动作,并以这个新的动作作为母体动作與核心动作发展成新的动作系列、语言、风格特点,同素材风格特点直接相关。从动作到舞句,既有形式上的升级,也有意义上的升级。舞句往往是作品的动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动作,构成一个动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动机或以延伸、扩展为一个舞段,甚至一部作品,找到了高质量的动机,便找到了完成一部作品的支撑点。由若干个舞句形成舞段,若干个舞段组成一个作品,不同性质的舞段具有描写性、戏剧性、抒情性功能,舞段是形成一个作品的基石。
总而言之,结构、立意及编舞,包括音乐服装都是为题材的主题服务,一个巧妙完美的结构及精炼准确的动作语汇和完美的音乐、服装融为一体,才能打造一个有深度、有高度、有思想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张贵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