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钢琴在众多乐器当中,素有“乐器之王”之称,一直深受人们喜欢。演奏者在进行钢琴表演时,需要通过肢体动作和乐谱所传达出的情感来诠释作品,使作品更具有观赏价值。然而,目前仍有部分表演者在进行钢琴表演时,只是机械地进行演奏,使得作品演奏效果平平,缺乏美感。本文从音乐美学素养与钢琴表演的内在关系入手,分析挖掘音乐美学素养在钢琴表演中的重要性,以此提出表演者音乐美学素养培养路径。
〔关键词〕钢琴表演;音乐美学素养;作用;路径
音乐是一门融合技巧与表演的艺术,而钢琴表演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音樂表现形式,深受大众的青睐。在进行钢琴表演时,不仅需要表演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还需要融入个人的情感和对乐谱内容的理解,才能更加完整地表达出音乐所要传递的内涵。因此,表演者需要在演奏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美学素养,以便更好地认知和诠释作品。
一、音乐美学素养与钢琴表演的关系
音乐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声音,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创作者通过一个个有序的音符组成一首乐谱,融入思想和情感,从而使音乐具有表演和欣赏的价值。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只是展现音乐作品的一个工具。但在钢琴演奏时,表演者通过在演奏技巧和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可使得作品更具有欣赏的价值,更富有美感。而这种美感是劳动人民情感表达的一种迫切需求,它融合着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在音乐表演中需要将这些情感一一表达出来,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因此,钢琴表演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和素养,通过深刻体会钢琴作品所要表达的美学内涵,才能更好地诠释出钢琴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此外,表演者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这是进行钢琴表演的重要基础。
二、音乐美学素养在钢琴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钢琴表演者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 在钢琴表演中融入音乐美学素养,有助于表演者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提升作品的欣赏价值。表演者在进行钢琴演奏时,不能只通过采用多种的演奏技巧去理解和诠释作品,还要从美学的角度去挖掘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如了解创作者生平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在创作时所经历的事件对其产生的影响,这些都能让表演者更好地理解创作者在作品中所要传递给大众的情感——是欢喜还是忧愁,是愤世嫉俗还是怀才不遇,是仇恨还是憎恶?然后再通过自身所具备的美学基础,带着对作品的深层认知,去升华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将情感与技巧相互融合,给听者以视觉的冲击和感官的共鸣。
一首优秀的钢琴作品,从来不缺模仿者,缺的是能够通过手指与心灵相互映衬的表演者。每一首钢琴作品都是一个故事,它不同于文学作品需要通过文字述说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和情节,而是通过一个个富有情感的音符组成一幅跌宕起伏的画面,通过演奏者自身的美学积累和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在肢体、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展示,以此诉说着创作者和表演者的心声。这就是音乐美学素养在钢琴表演中的重要性之一,也是表演者理解作品的基础。
(二)有助于钢琴表演者提升表演技艺 在钢琴表演中,提高表演者的音乐审美素养,是提升其表演技艺的一个重要手段。表演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才能从细小处去感知和诠释作品,以区别其他只具有演奏技巧的表演者。只通过技巧去弹奏的钢琴作品,往往缺少灵魂,因为钢琴表演的最终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润物细无声”。只有技巧没有灵魂的表演者,和钢琴本身一样,只是展示音乐的一种工具。高超的表演技巧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声情并茂”,使钢琴表演具有灵性和美感。将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融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艺术。因此钢琴表演者要加强对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才能真正达到“技”与“艺”的统一,提升表演的内涵。
(三)有助于钢琴表演者更好地诠释作品 表演者具有浓厚的美学素养,可以将表现作品的技艺转化为情感,通过两者的相互融合,做到情技结合。表演者演奏时,遇到技巧与情感相互冲突时,表演者应该分清演奏的主次,本着情感为主,技巧为辅的原则,将作品所传达的情感逐一推向高潮。因此,表演者要具有很好的美学素养,能够以“情”为主,做到以“情”动人,引起听者的共鸣。
此外,表演者还可以通过真实性与创造性地有机结合来诠释作品,这就需要表演者不断累积美学素养,才能将作品的灵魂和魅力展示出来。在演奏前,表演者需要了解创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图,在充分掌握其意图和风格后,再对其进行创造加工。在创作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美学素养,通过表演者区别虚实,掌控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加贴切地诠释作品。
三、在钢琴表演中提高音乐美学素养的途径
音乐美学素养作为钢琴表演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钢琴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美学素养是指钢琴表演者的思想、人生阅历以及多样化的艺术修养。而钢琴作品所传达出来的历史感、时代感、艺术感也同样要求表演者应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音乐美学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一)音乐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钢琴表演者想要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就需要学习和掌握好钢琴音乐理论知识,完善钢琴音乐理论知识体系。钢琴演奏的流派众多,每一位钢琴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因此,钢琴表演者要打好音乐基础,首先要掌握好音乐理论知识,通过系统学习,表演者才能在理论上充实自己的头脑,并将其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演奏当中。这种转化,是一位优秀演奏者所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如俄罗斯钢琴家布伦德尔,他以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技艺和想象力而闻名于世。其早期主要是以演奏李斯特的作品为主,后期对舒伯特的作品也有涉猎,曾被公认为舒伯特作品演奏专家。此外,他所演奏的贝多芬的作品也广受好评。可见,不同的音乐流派以及不同的演奏形式都有其相通之处。因此,钢琴表演者应该系统地学习音乐演奏的理论知识,将不同的知识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将音乐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作品中,从而提高自身的演奏技能,更好地把控作品的每一个细节。
(二)积累钢琴表演的审美经验 表演者在钢琴表演过程,要通过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深度剖析和打磨,以及通过自身人生阅历的累积,才能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人们大多通过情感表达来积累审美知识,这就要求表演者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性,在演绎上要追求样式的结合与转变,不要闭门造车,将自己的演奏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内。而应从音乐美学角度出发,了解钢琴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住作品的艺术内涵,从而在演奏中开创自己的风格。上文中提到的布伦德尔,就具备此项素养,因此成为德奥钢琴学派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他以高超的音乐美学素养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使作品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充满美感。
钢琴表演审美经验的积累,还可以通过表演者在学习生活中,多听多看多想,从经典表演中学习更多的表演技艺,以提高表演者的鉴赏能力。此外,还可以对不同版本的曲目进行比较,总结出适合自己演奏的技巧,来完成对作品的诠释。
(三)全面提升自身文化艺术修养 钢琴表演者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文化艺术修养。钢琴表演是由西方国家引入过来的,融入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也需要汲取我国的文化精髓,才能实现钢琴表演本土化。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涵盖的科目众多,包括历史、哲学、文学等,这些都会使表演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表演者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学习,是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的一个必经之路。
结 语
钢琴表演是一种融合技艺与情感的艺术表演形式,它注重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因此,钢琴表演者应该明晰音乐美学素养在钢琴表演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积累审美经验,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以此来诠释出更加优秀的钢琴作品。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周全.试析音乐美学素养在钢琴表演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6,36(13):58.
[2]李琴.音乐美学素养在钢琴表演中的重要作用[J].音乐时空,2011(07):57-58.
[3]李肖.音乐美学知识应用于钢琴表演的实践与思考[J].黄河之声,2010(01):51-5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