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桃花烟雨》演阿雀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5204
夏思娓

  摘要:阿雀在《桃花烟雨》中是一个配角。但配角也有配角的重要性和价值。本文以作者在创作中塑造人物的感悟,生动地展现了这一道理,为今后的艺术创作积累了新的经验。

  关键词:桃花烟雨;戏曲冲突

  《桃花烟雨》是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最近推出的一部以湘西“精准扶贫”为题材的大型现代花鼓戏。全剧在“贫穷”与“扶贫”这对矛盾的对立与冲突中,并由此衍生出三对恋人的爱情故事和充满湘西风情的歌舞演绎了一个“美丽织锦上的一块补疤”的故事。

  这三对恋人是:青年农民石青峰与妻子龙伲珍、青年男女村民阿牛与阿雀、中年男女村民麻长贵与麻丽花。我在其中扮演了苗族女青年阿雀。当我拿到剧本的那一刻,我就开始有意识地进入创作状态,我就是那一个苗家姑娘阿雀。

  在《桃花烟雨》中,阿雀是一个配角。剧本提供给阿雀的形象是比较抽象、比较单薄的,因为阿雀与阿牛的故事,只是戏剧冲突中的一条副线;这条副线只是围绕石青峰与妻子龙伲珍的主线而展开。我认识到:一部大型的舞台剧,只有主线的描写和演绎,矛盾会过于简单,冲突会显得单薄;只有具备有一条或两条副线的穿插与交织,戏剧冲突才会显得复杂,戏剧人物才会显得丰满,戏剧故事才会吸引观众。因此,戏剧冲突的副线不容忽视,戏剧配角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

  我意识到:阿雀的戏份在全剧中不会太多,但在剧情的设置和处理上,编剧和导演并不会把她当成主角的道具或影子,一定会赋予了她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一定会在不多的笔墨中,用很有份量的细节使她闪现亮点。因此我一定要注意分析剧本赋这个角色的细节,努力把它处理到位,让人物立起来、活起来。

  对配角有了一个理性上的认识,我开始分析了剧本中的阿雀。剧中的阿雀有一个恋人阿牛,阿雀、阿牛以及阿爹的冲突和故事,构成了《桃花烟雨》中一条重要的副线。在这条副线中,剧本通过三者之间的冲突,表现和丰富了在扶贫工作中的艰难、苗家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努力。这条副线穿插在整个剧情中,是通过他们共同的生产劳动,并以赌饭、惊变等情节和细节来刻画的。

  在剧本中,这对恋人性直情真,在对手面前常常使点小性子,在他们之间打情骂俏也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常态;在他们的内心中,认定了的就不会放弃,面对当下现实的社会,他们不投机取巧,而是共同进步。由于贫穷,在饭都吃不饱的困境下这段感情饱受阻隔,面对父亲对自己婚姻的阻挠,他们骨子里有着执着和韧性。最终,他们在主角——猕猴桃种植能手石青峰的带领下,改变家乡的窘状,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完成了副线对全剧主线的补充和烘托。

  有了这个初步的认识,要想把剧中人物创造出来、并鲜活地立在舞台上,首先要了解她所处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等。剧本题材既然来源于湘西苗家人的现实生活,要完成角色的創造,我就要走进阿雀的真实生活。

  我们来到十八洞村。十八洞村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的策源地。剧本的题材也是来自这一重要的背景,二度的创作也离不开对这里的生活体验。

  这里,步步是美景,处处有靓点。山林、小河、田间、吊脚楼印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和成长起来的阿雀一定美丽大方、活泼开朗、清新脱俗、梗直率真。

  走进十八洞,看着家门前掰玉米的大爷,上房修瓦的大叔,路旁守摊的大姐,我发现当地人的生活节奏很慢,也许一上午,甚至一天就专心做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当地人家中仅有的电器就是电视机和电灯,灶台上剩下的就一点锅巴,屋檐下晒着满是破洞的衣服,反映出他们的生活其实也挺清苦的,可是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扑面而来的感受就是他们淳朴,简单。一路上也没有看到跟我年纪相仿的人,他们说年轻人大多数都出去打工了,好不容易在村口见到两个摆摊的年轻人,一男一女有说有笑,不在意生意的好坏,十分惬意。博物馆里琳琅满目的苗绣都是苗族人勤劳智慧的结晶。颜色鲜艳,用色大胆,就像苗族人一样直接热情。河边一群人嬉戏打闹,脱下鞋子踏入清澈见底的河水里,让人顿时融入当地人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这样的氛围下,生长出阿雀一定能用一双清澈的眼睛看世界,用干净的心来感怀苗疆风情。这样,阿雀的形象慢慢在我心中成长、成熟起来。

  戏曲塑造人物的手段,有别于话剧和电影,而是以行当的艺术来塑造人物的。按行当来论,阿雀就是典型的花旦。从艺14年来,我主攻的就是花旦。演过的角色有《刘海砍樵》里的胡秀英,《送表妹》里的德姑娘,《调叔》里的嫂嫂,《柜中缘》里的玉莲,《五女拜寿》里的翠云,这些角色的花旦技艺,都是老师手把手教,然后根据不同的角色,分析、讲解每一个角色的人物特点和个性。这些经验,都为我塑造阿雀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共同点:阿雀有胡秀英对爱情的执着,德姑娘的活泼,嫂嫂的能干,玉莲的善良,翠云的坚韧。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要区分阿雀跟别的角色的不同处,她是大山里的苗族姑娘,最大的区别就是她与生俱来的山野味,奔放又不失灵动性,麻利干练,大大咧咧。要把她的人物特点和个性最大化的表现出来

  塑造人物需要通过情节与细节来体现性格和表达情感的。阿雀这个苗族姑娘出场次数并不多,分别在二、五、六、七、九场。主要戏份在二场和五场。一个角色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二场一开场,我像生活中观察到的很多苗家姑娘一样,用目不转睛看着阿牛哥劳作的眼神、给观众传达第一个信息就是阿雀对阿牛的情意,看着阿牛哥辛勤的劳作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当阿爹把饭菜送到田里,阿牛哥说一锅饭他都能吃完时,阿雀抿嘴笑;两个人说到拿接吻当赌注时,阿雀偷偷地笑;看着阿牛哥狼吞虎咽大口吃饭时痴痴的笑;当阿牛哥要兑现赌注亲上来时,推开他后羞答答的笑;还有阿牛哥亲在阿雀举起的炉锅弄得一嘴灰时,忍不住的哈哈大笑……。我想:在表演上,笑是最能体现人物开心的一种方式,整个过程我用到了六种笑,通过这六种不同笑来体现阿雀跟阿牛在一起时,阿雀是快乐的。

  赌饭这一段戏主要是阿雀和阿牛共同做劳作、嬉戏打闹时开心的场面,一个伺机使坏、一个窃喜佯羞,轻松愉快的气氛让观众感受到了,阿雀跟阿牛这一对恋人在一起那种至朴至纯至真的感情。这一细节引发了新的矛盾——当阿爹看到阿牛一个人吃了三个人的饭,无端生出了“阿牛日后无力养家”的顾虑,开始苦口婆心劝说阿雀,阿雀捂着耳朵跑开;阿牛被阿爹的话说得自责、黯然离开时,阿雀追着快跑过去;直到不听阿爹百般劝说,最后下定决心说“反正我不管,我就要嫁给他”时,我用了倒退两步再扭头大跑下场;用三种不同的跑,来向阿爹表明阿雀要嫁给阿牛的决心。我在形体上尽量丢弃戏曲舞台上的圆场,放开程式化的束缚,运用迈大步和跑,把每一个反应动作都放大,加强阿雀的山野味。

  第五场当阿雀知道阿牛已经听到她要另嫁他人的消息时,我用吞声忍泪来体现当时对阿爹的决定无法改变的无奈,和面对阿牛哥一往情深的愧疚。看到阿牛哥放声大哭,两个人抱头痛哭把内心压抑的情绪释放到极致。这一段从“山穷、水穷、人穷”的疑问中得到“志短”的结论,决定去找石青峰寻求帮助改变命运时,看到希望的喜极而泣。这一段戏用三种哭表现阿雀复杂的心理过程。

  在《桃花烟雨》中,我通过六种笑、三种跑和三种哭,来表现阿雀、阿牛、阿爹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完成了我对阿雀这个人物的思考和创造。

  同样,声腔的创造与形体态的塑造相辅相成。《桃花烟雨》的作曲陈耀老师在这场戏中,为阿雀选用了“宁乡讨学钱”和“探四季调”,曲调轻松明快,我有意减少了唱腔过多的行腔处理,以情带腔,直白一点的处理方式,让人物更质朴一些。

  总之,虽然阿雀在《桃花烟雨》中只是一个配角,戏份并不是很多,往往这类型的角色更加需要演员花心思去丰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让人物更加丰满,更加生动的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创作实践,我认识到“从内心去接近角色,把自己变成角色,甚至相信自己就是这个角色,让自己和所饰演的角色合二为一,这就是我在这一次舞台戏剧的创作中新的收获。

  责任编辑:张贵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