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5418
陈文武

  〔摘 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呈现普及化的特点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为例”详细阐述“以赛助学育人”“双工作室育人”“校企协同育人”等教学模式,并总结了各工作室的运行特色及对进一步深化工作室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作室;育人;教学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呈现普及化的特点,艺术院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比例不断扩大,使原来的精英化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的背景下提出的。鉴于现代设计产业人才需求更注重实际操作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特性,要求高等院校打破现有模式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如此现实背景下,现代艺术设计如何适应市场,并使学生的学识及能力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些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要重点考虑的。

  因此教学形式还得根据市场的现状,不仅使学生在理论与技艺方面全面发展,而且应当是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并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更新设计教育观念,建立对“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工作室设计教学模式实践,不断拓展设计产业的市场化。近年来,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等文件精神及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按照学院及系部具体要求,扎实有效推进工作室建设,在工作室教学模式、教学特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工作室的设置思路与申报

  1.根据专业岗位,设置工作室

  工作室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输出“窗口”,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通过专业调研,确定品牌设计与传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传媒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创意包装设计等五大岗位,因此本专业相应设置这五个工作室。

  2.教师组建团队,申请竞聘工作室

  根据学院安排及系部统筹,由专任教师根据个人专业优势组建工作室导师团队,撰写《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书》,明确工作室建设项目立项论证、工作室建设理念和主要规划、工作室初步成果预测等相关内容,并向系部及学院进行申请汇报,最终由学院立项建设。

  3.制定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撰写工作室课程标准

  通过立项的工作室,根据教研室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安排,工作室按照定位进行第二学年后半段及第三学年工作室课程设置,主要突出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对接就业岗位的关键能力课程,并由工作室导师团队分工进行相应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撰写,为工作室人才培养做好前期准备。

  二、工作室的教学模式

  工作室通过近年的运行及建设,在各导师团队的通力协作下,大胆探索工作室运行模式,使工作室在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很好的成效,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整体可以概况为下面几个方面。

  1.“以赛助学”的教学模式

  “以赛助学”的教学模式,就是工作室“核心课程+设计赛事”的教学思路。工作室核心课程通过引入设计比赛实际项目,让师生按照赛项的具体要求展开项目教学,使师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项目,强化学生设计技能,达到岗位必备能力。

  如品牌设计与传播工作室《品牌形象推廣设计(项目广告设计)》课程,引入由广州市公益广告中心主办“创意之翅,扬文明之风”为主题的“发现广州之美”平面公益广告设计征集大赛项目,学生通过聆听项目宣讲会、实地考察、方案创意构思与设计等学习环节,有效提高项目的执行力,掌握广告设计的表现方法与技能。通过此课程完成项目设计作品最终在1440份作品中(84件作品入选作品库),本专业共入选 23件作品,囊括2项最佳作品奖(如图)、21项优秀作品奖,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等喜人成绩,充分体现工作室“以赛助学”教学成效。

  2.“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

  校企共同培养学生是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比较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由企业提出用人需求,校方根据工作室定位安排对接并签订育人协议,后续企业参与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商定具体开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项目等,在工作室课程或项目教学时,企业派遣教师参与指导,企业教师根据项目要求,提出修改意见并指导完善,有效提高学生设计能力;根据公司项目情况,校方定期派遣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对企业项目提案、资料整理及沟通与表达等方面给予指导,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下企业使教师自身得到锻炼,提高个人业务水平,达到多重效应。

  如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工作室,多年来与黄埔文化(广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同育人协议,共同培养学生近70人,完成企业项目《到黄埔去主题叠灯》《岭头红茶叶》等30多个。在协同育人过程中,企业根据工作室课程情况,开出项目设计委托函,由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共同带领学生设计团队跟进产品批量生产,使学生在产品材料、印刷工艺、成本报价等重要环节得到锻炼,为就业积累宝贵经验。

  根据协调,校企协同育人的毕业学生,双方可以进行双向选择,企业可以根据岗位情况和学生能力选用人才,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他公司就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模式。

  3.“双工作室育人”的教学模式

  “双工作室育人”,是指两个工作室根据专业岗位的技术要求,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育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体现工作室之间教学资源共享,知识取长补短,在专业上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能使两个工作室培养的学生知识更为全面、丰富,适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如传媒设计工作室与平面广告设计工作室,就是根据工作室专业岗位特点,进行“双工作室育人”的教学模式探索。

  首先,工作室导师在制定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之时,互相进行深入探讨与沟通,传媒设计工作室核心课程《UI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界面版式及网页版式设计均需要字体设计、文字编排、图形处理等技术能力,而平面广告设计工作室的《公益海报设计》《商业广告设计》等核心课程则需要传媒设计工作室的动态技术支持。

  其次,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传媒设计工作室项目前期的文字设计、版面设计、图形创意等基本内容由平面广告设计工作室导师进行指导完成;而平面广告设计工作室项目海报、广告后期动态效果则由传媒设计工作室导师指导完成,两工作室互相指导,交叉授课,共同育人,使两个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理想状态。

  三、工作室的教学特色

  工作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工作室根据定位及特点,通过多年积累,逐步形成多元的工作室运行特色。

  1.平面广告设计工作室,多年来以“极简广告设计”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广告、品牌、包装等设计案例作品近百篇,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很好的资源。

  2.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工作室,注重对区域文化的挖掘和传播,多年来坚持与“高兆华玉雕艺术工作室”等企业合作开发广府文化玉雕创意产品,并在广州塔、广府庙会、广州迎春花市等地销售,使学生感受到由设计方案到商品的喜悦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包装创意设计工作室,坚持“以老带新”的方式管理和运转工作室,多年来工作室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定期邀请企业设计师、优秀毕业生举办设计分享会,每月评选工作室优秀学员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工作室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经本工作室培养的多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比赛中获得良好名次。

  4.传媒设计工作室,与广州希艺欧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等长期保持合作关系,注重工作室课程项目与企业项目对接,企业对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奖并给予一定奖励,从而肯定学生设计能力。

  四、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深化建议

  工作室在建设过程中,在校企合作、教学团队、科研项目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也逐步体现出各工作室的特色,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为进一步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建议做好下面五个方面:

  1.工作室导师团队应深入用人单位、企业等调研,精准工作室定位及课程设置,提高工作室学生就业率和对口率,体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效果。

  2.加强校企交流与沟通,寻找途径,主动联系知名企业或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通过知名企业或公司提高人才培养声誉,并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

  3.工作室导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打通专业界限,大胆创新“矩阵式”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4.在现基础上,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情况及社会发展动向,继续探索及深化工作室教学模式及运行特色,从而形成工作室的一张亮丽“名片”。

  5.注重工作室教学成果梳理,导师团队要以工作室方向作为科研主要方向,尤其在课题申报、精品在线课程申报、指导技能比赛、论文发表等,争取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杨建)

  项目来源:广东文艺职业学院2018年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18[GY—0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