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利盖蒂《钢琴练习曲》中NO.2《空弦》赏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4280
肖晨雨

  〔摘 要〕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的利盖蒂,除了众所周知的微复调技术以及《大气》等相关作品外,其中晚期创作的三册《钢琴练习曲》中的现代音乐技法也是很值得研究与分析。为此,笔者选择《钢琴练习曲》第一册的第二首,就节奏、音高和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利盖蒂;钢琴练习曲;节奏分析

  奥籍匈裔作曲家利盖蒂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其成名作《大气》因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而得以广泛传播,而《大气》中的微复调技术更是对之后的现代音乐创作产生深刻影响。在此之后,利盖蒂在创作上不断创新,本文要讨论的《钢琴练习曲》第一册出版于 1986 年,在出版同年赢得观众和演奏家的赞誉并获得了格文美尔古典作曲大奖。在这册练习曲集中,复杂的节奏所呈现出的奇妙音响效果让人赞叹不绝。其中第二首《空弦》用五度音程作为基本的音高材料,使练习曲在听觉上有种灵活而不可捉摸的空灵感。再加上复杂的节拍节奏对位,让整首练习曲呈现出更为奇幻而绚丽的音响效果。

  一、节拍节奏方面

  在利盖蒂的后期创作中,节拍节奏方面的技术创新是十分突出的。而在创作《钢琴练习曲》时,利盖蒂甚至有想过将这些练习曲称作“复节拍与复节奏练习曲”。他曾说过对于他的钢琴练习曲而言,在音响效果的处理上德彪西与拉威尔的作品对他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对于节奏的处理上,他尤其喜爱十九世纪钢琴音乐中肖邦、舒曼等人作品中的交错节奏处理以及一些具有个性特征的不对称交错节奏的进行。另外,在学院的学生那儿听到的非洲部落班达·琳达的音乐,也为他在节奏的世界中打开另一张大门。所以在利盖蒂的《钢琴练习曲》中,几乎每一首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左右手声部在纵向上对于节拍节奏对位的精妙处理。

  1.复节拍的应用

  练习曲《空弦》并没有写明拍号,但以小节线为划分时值单位的标准来看应该为4/4拍,而从练习曲一开始左右手就以不同的节拍律动形成交错。左手除第一个音组外,其他均以7音为一组形成7/8拍的节拍,与右手的不固定律动的对位形成复节拍。(见谱例1)

  谱例1.第1-8小节

  2.复节奏的应用

  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的三册中都不难看到十九世纪肖邦和舒曼钢琴音乐作品的赫米奥拉节奏①,在《空弦》中也不乏在此基础上的复节奏对位。作曲家大量地使用三对二、三对四、四对五等交错节奏,并且随着乐曲进行和发展,不断将其复杂化,以此来达到乐曲高潮。

  (1)不同时值比例的节奏对位

  谱例2.第15-17小节

  上例的第二拍开始,左右手分为三对二的节奏,右手声部用八分音符为单位的三连音节奏与左手声部的八分音符时值形成复节奏对位。经过两小节的发展,第17小节开始左右手声部易位,左手声部变化为八分音符的三连音节奏,与八分音符节奏的左手声部对位。

  在练习曲的第29小节处,右手声部由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加密至三十二音符时值,以四个为一组与左手声部的五个三十二分音符时值的单音形成五对四的节奏对位,使律动更为紧凑的同时在不至于太过稠密而使听觉上形成混乱效果。

  (2)相同时值比例不同步形成的节奏对位

  经过四小节的赫米奥拉比例节奏对位后,22小节开始左右手声部都发展为八分音符的三连音,但右手声部用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节奏与左手声部展开新的节奏对位,且从原来的同步变化为相隔一个八分音符的横向对位,节奏交错发展使音乐层次更丰富。(谱例3)

  谱例3.第21-22小节

  (3)综合对位

  在第26小节的最后一个四分音符时值时,左手声部从pp的力度开始以十六分音符为基本时值单位,用直线五度上行,三音为一组的形式与右手声部的十六分音符三連音节奏进行了三对二的节奏对位。有趣的是,左手声部节奏虽是十六分音符均分节奏,但在音乐进行中却形成了三连音的效果。在右手声部方面,节奏为十六分音符三连音,但从最后一拍开始,使其节奏重音与节拍重音不同步,从而形成更为丰富复杂的节奏对位。(谱例4)

  谱例4.第26-27小节

  当乐曲进一步发展到28小节的第二拍处时,左右手声部从两种不同节奏时值的对位衍生到四种不同节奏综合对位,右手声部的八分音符三连音节奏和十六分音符三连音节奏与左手的八分音符节奏和十六分音符节奏进行复节奏对位,在纵向上使织体结构变得浓密。(谱例5)

  谱例5.第28小节

  通过同步而不同时值比例节奏与同时值比例却不同步节奏以及将其综合运用的方式交错进行,再加上节奏型基本单位的逐渐缩小,使音乐密度增加,从而达到渐进效果。足以看出作曲家在写作时对于节拍节奏的严格把控和精细雕琢。

  二、音高方面

  在音高上,利盖蒂用五度作为横向旋律的整体方向,但在五度音程的“表象”下,左右手声部各自形成的隐伏旋律线条使练习曲层次更丰富。再加上延音等创作技术,使练习曲产生出奇异而闪烁的色彩效果和绵密的音响效果。

  1.由重拍形成的隐伏线条

  左右手声部源自一个相同的五度音程动机:乐曲刚开始,由右手五度直线下行,经过两次跳进后,右手声部的G音分支出左手声部的C音,而后右手声部反向向上进行,左手声部直线下行。随后右手声部以锯齿形状折回上下行,左手声部则保持直线下行后上行。由左右手的重拍上形成的隐伏线条,逐渐出现十二个半音(见谱例1)。

  左手 C Bb B C C# D# D E F# G

  右手 A Ab A C# C D# E Eb F Ab F#

  横向上的隐伏线条搭配练习曲的五度音程旋律,使练习曲如同一张大网,大跳音程作为铺垫,隐伏线条穿插在其中,增加乐曲紧张度与张力。五度易形成调性,但连续的五度跳进和隐伏的级进线条也使乐曲在调性与无调性中进一步模糊。纵向上,除了第一个重拍为4度和5度,往后左右手的重拍所构成的音程均为3、6度,与密集音程走向的隐伏线条形成对比。

  2.在连续五度音程中的音阶线条

  从15小节开始右手织体从单音旋律转变为双音音程,隐伏线条便以小单位的形式成组且碎片化的出现——在五度的大跳中形成的级进进行,且通常只有三至四个音为一组。而随着练习曲的变化发展,到了第21小节,右手声部的隐伏线条在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的节奏型中以2/3的八分音符时值出现在五度音程中,并且每两个音之间相隔时值也为2/3个八分音符(见谱例3)。从第三拍右手声部从高音区“滑落”至中音区,用十八音符加十六分音符形成类似切分效果的三连音将之前的均分节奏打破,五度音程的下行和整体的旋律上行使音乐更具动力性。纵向构成的五度和声音程中的低音e 音,间隔2/3个八分音符后上行至升f 音,再建个2/3个八分音符后上行至升g 音。如此形成了三全音的音列。经过一个三连音中十六分音符的休止后,下一个音组从a 音开始,继续三全音的直线上行。到了22小节末尾,三全音的最后一音又回到了E音上,形成了一个音阶式的隐伏线条。

  随着音乐的继续发展,第23小节末尾,左手声部由单音形式的五度音程进行增加到单音与五度和音的双层线条发展,节奏型也从变化成了同右手声部一样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节奏,其中间声部从f开始,先是由f-升f-g,(休止时右手声部的隐伏线条刚好到达a1音),再由b-c-升c-d-e,进行上行音阶式的半音线条。

  3.节拍重音下的隐伏线条

  在练习曲第26小节的最后一个四分音符时,左手声部从A1音开始,连续两次五度上行后下行六度至D音后又开始五度进行,以两次五度旋律音程而形成的三音组,右手声部在间隔三个十六分音符后进行了非严格模仿。右手声部在降B 音上,从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的最后一拍开始,连续两次五度上行后下行六度至降E音又继续五度上行的进行。在左手声部,由三音组构成的节拍重音又形成了连续的四度上行,即以A-D-G-C-F-Bb的顺序持续进行。

  由简单的五度音程动机下延伸发展出来的各式半音与全音线条,使练习曲在横向上在小幅度变化中慢慢推进至作曲家所想要达到的高度,而在纵向上,却因作曲家有意的组织三、六度协和音程的对位以及利用模仿等写作技术,使音乐虽不具有调性,但听觉上却不会有空洞冷涩之感。

  三、曲式结构

  利盖蒂的很多作品中,都会有一种渐进的音响效果,这种音响效果无论是在管弦樂还是钢琴作品中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音乐的层次通常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叠加,如同蜘蛛织网一般。

  整首练习曲和利盖蒂的《大气》等管弦乐一样,没有明显的曲式上的乐段结构之分,而是在节奏与音高方面用渐进的方式使音乐逐步推进至高潮,再又下落缓冲结束。

  练习曲从八分音符为时值单位开始,左右手声部用不同的律动交错进行,直至第11小节,右手声部短暂的由五度旋律音程改为五度和声音程,接着12小节时右手声部分裂成为八分音符三连音与左手声部进行三对二的节奏对位。为接下来的织体改变作铺垫。在13-14小节,左右手声部以pp的力度从和声音程出发,从d -a ,a -e ,再在左手声部出现g-d ,c-g,将小提琴到大提琴的空弦音高都呈示出来,暗示了结构的改变。往后三对二的节奏对位以缩减时值的方式不断继续交错进行着,使练习曲节奏持越来越密集的状态,在第26小节时到达一次高潮,而后马上落回低音区继续由弱至强,由松散至紧密的进行,在第28小节时达到四种节奏综合对位的形态后再次力度由f至pp,时值单位也由十六分音符紧密至三十二分音符。经过四对五、三对四的节奏对位后,32小节末尾右手声部从三十二音符中“释放”出来转变成长音旋律,用五度音程构成的旋律由远及近,最后以pp的力度在五度和声音程d -a ,g-d,c-g上缓缓结束,与前面的提琴空弦音高相呼应。而左手声部则继续右手声部的节奏运动,并逐渐舒缓下来直至消失。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14小节为第一部分;第14-29小节为第二部分;第29-32小节为第三部分;第33小节至结束为尾声。

  《空弦》这首练习曲,在利盖蒂《钢琴练习曲》中演奏技术或许不算很难,但在写作角度,充满了理性与浪漫的结合。用五度音程这一简单的核心动机,在纵横向上运用复杂的对位技术和写作技巧,使练习曲在调性与无调性上游离不定的同时给听众带来新奇而又不突兀的听觉体验——用声部层次的丰富与时值单位的递增和递减,将音乐在声部间的交错运动中逐渐走向高潮,再又缓慢落下帷幕。而在音乐的细微变化中,以数控的形式安排隐伏线条之间的时值及其间隔,又充分体现作曲家在创作时对于理性逻辑的喜爱。

  注 释:

  ①赫米奥拉节奏(Hemiola):古典音乐理论中用来称谓3:2比率的一种术语

  参考文献:

  [1]陈鸿铎.利盖蒂钢琴练习曲——创意及其实现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42-55

  [2]张巍.论节奏结构的重音 [J].2007:02

  [3]岳淼.内简外繁:组织意识——里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卷)析 [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