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质朴柔美兼具 抒情浪漫并行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4329
赵静

  〔摘 要〕介绍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以及他的重要作品。通过对比才的歌剧《采珠人》中的二重唱咏叹调《在圣殿深处》的分析,管窥比才的歌剧创作思想与风格,并对歌曲中的一些创作方法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采珠人》;二重唱《在圣殿深处》; 创作思想与手段;演唱方法及意义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他的创作,特别是他的歌剧创作,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史中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

  一、乔治·比才的歌剧创作之路

  比才于1838年10月25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一位声乐教师。比才从小就显示了突出的音乐才华,九岁就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阿列维等人学习作曲。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成绩十分突出。十七岁时完成《C大调第一交响曲》,此外还写过轻歌剧等许多作品。十九岁时获得了罗马大奖,随后又到意大利学习三年。在这期间,他十分醉心于瓦格纳的作品,并立志一生从事歌剧写作事业。1863年,他的第一部歌剧《采珠人》问世,此后又相继写成《培尔兹城的美丽姑娘》《扎米雷》等歌剧和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等作品。

  比才早期的音乐创作成就并不显赫,从创作的体裁和数量来讲,这位当初的音乐神童数量少且体裁也并不广泛。他虽立志从事歌剧的创作,和他的同行们相比,成熟的作品数量很少。例如37岁就搁笔的罗西尼创作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 退尔》等39部歌剧。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在他的四百多部作品中也有《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二十余部歌剧产出。三十七岁的比才一共只写了十余部歌剧,并且大部分作品没有在其生前上演。比才令人称道的歌剧作品不多,他于1863年完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Les Pecheurs de Perles),而后推出《帕思丽珠》,但两部歌剧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回响。继之创作了《嘉米蕾》,虽然还是没有成功,但已经找到自己的风格。不久他为都德的话剧《阿莱城的姑娘》配乐,大获好评。

  1872年,比才开始着手创作歌剧《卡门》。在此之前人们对作者一系列作品的冷淡反应,使比才决心以全新的题材、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来创作一部名副其实的法国歌剧;这部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写成的歌剧,成了比才一生创作中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品。这部歌剧以其生动鲜明的音乐语言、丰富巧妙的和声配器手法以及强烈感人的戏剧性发展,把作品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女主人公卡门的热情、爽直和放荡不羁的性格通过比才的神来之笔,比原作更加富有个性。歌剧《卡门》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容的伟大作品,这部作品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保留剧目。可是在当初这部歌剧初演时却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比才因此而卧床不起。在歌剧初演后的三个月——1875年6月3日,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便与世长辞了。如果观众们再清醒一点;如果批评界再宽容一点;如果比才对外界的批评不那么敏感,也许作曲家会看到自己的辉煌。

  二、歌剧《采珠人》及其二重唱《在圣殿深处》

  《卡门》的成功绝非偶然,从少年时候开始,比才就一直在努力。在意大利的三年时间里,他一直在研究和从事歌剧的研究和创作,向意大利歌剧学习,进而创作属于法兰西的法国歌剧是激发他全身心投入歌剧创作的巨大动力。1863年歌剧《采珠人》诞生,尽管音乐评论界反应平平,但对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厚积薄发的比才,此时的歌剧创作已日趋成熟。

  故事背景是东方的锡兰岛海滨,渔人们齐声推举祖尔加为他们的酋长。宴会中祖尔加的老友纳迪尔在林间出现。他们曾为争夺一位在海边神秘出现的美女而感情疏远。现在两位朋友久别重逢,欢叙旧情,两人再次成为好友。可实际上纳迪尔还是无法忘掉情人,这位神秘少女就是莱拉。莱拉作为祭司也来到岛上,并发誓将远离爱情专心祈祷,他和纳迪尔的重逢又点燃了起两人内心爱情;然而被发现后双双被判处死刑。最后念及自己和纳达尔的友情,更发现莱拉曾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从而放走了二人,自己坦然面对惩罚。《在圣殿深处》就是两人在宴会上重逢的时候唱的。有这样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当人们想到歌剧《卡门》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斗牛士之歌》那铿锵的旋律;当人们提到《采珠人》的时候,首先在人们耳畔想起的一定是《在圣殿深处》那首感人的二重唱。这首咏叹调发生在第一幕中,纳迪尔来到村民们庆祝祖尔加成为领袖的酒会上,两个人都感动在久别重逢的情境中,决定重拾友谊,忘却爱情给彼此带来的伤害。《在圣殿深处》既是一首爱情的赞礼,又是一首友谊的颂歌。旋律朴实优美,情感细腻深邃,作品气质典雅高贵,作者创作手法细致巧妙,听来令人荡气回肠。歌中唱道:“在圣殿深处,装饰着黄金与鲜花,一位美丽的姑娘从花丛中走来,那美妙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

  歌曲第一个乐句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乐汇在主属关系的两个调式中形成,即做到了语言简练,又令人印象深刻。图一

  此时的纳迪尔(男高)是这段难忘回忆的引领者,乐队伴奏以轻柔的弦乐器为主。祖尔加(男中)旨在跟随,做一些宣叙调式的附和,表达了与纳迪尔相同的感受。图二

  接下来的一段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长笛了。纳迪尔唱到:“拜倒在地的人们,惊艳她的美丽而窃窃私语”。在第纳尔演唱的同时,长笛在高声部与人声积极回应,两个相对独立的音乐主题有机结合在一体。这个器乐主题是整首咏叹调重唱的高潮部分,他在此时先以器乐的形式出现,為整个作品增加了浓重的仪式感与神秘气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二重唱的精华部分的出现做了良好的先现;之后,莱拉出场的配乐也是采用这个音乐主题。图三(上声乐、下长笛)

  

  两个主题同时出现,对作曲家的要求很高,也说明作曲家具有精巧的音乐构思,同时也表现出比才运用对位法技艺的高超与娴熟。其实这种作曲手法作曲家也不是第一次用了,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阿莱城的姑娘》组曲中的法兰多尔舞曲。

  歌曲在接下来的部分继续着对爱情的美好回忆,只不过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份神秘的梦幻与激动的热情,竖琴的运用如同海面上波光粼粼的涟漪,使这份神秘的气氛更加浓重,男高和男中的重唱是本曲的精华所在,既是本曲的高潮也是最美的部分。两个声部配合得既各有其独到又均衡得相得益彰,作曲家用高超的技艺和细腻的情感诠释了爱情的崇高与美好:“啊!是她,多么美丽多么动人,她就是女神!”。男高音的一聲赞叹唱出全曲的最高音——小字二组的降B。图四

  之后歌曲的情绪由于铜管乐的介入而显得有些沉重,叙述了两个年轻的朋友同时爱上一位姑娘后对彼此友谊的伤害:“……你推开了我的手,两颗心被嫉妒控制,骤然变成为敌人”。但是内心的情感告诉他们:爱情已离去,友谊将继续;进而音乐的情绪变得坚强而宽广,用来赞美两个人对深厚友谊的回忆;此时音乐又再现了之前的精彩唱段。歌中唱道:“今后决不分离!让我们发誓永葆友谊,兄弟般的心永相连,同呼吸共命运,直到死亡”最终歌曲在辉煌的气氛中结束。

  三、《在圣殿深处》的艺术价值

  比才在《在圣殿深处》中对歌唱声音的处理是独树一帜的,他将男高音的高音区处理成pp的弱唱,使得男高音角色的音色不只是高亢明亮,还有一份质朴与柔和,这样的处理较之此前的意大利歌剧更具抒情性,为丰富男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起到了意想不到作用。使得主人公的性格在拥有热情率真的同时,又平添了几分典雅与高贵,显得更加知性。当然,也对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才天资独踞却命运多舛,无比勤奋的他,一路上没有鲜花和掌声陪伴,可是他却一直在不懈努力与探索,在他的作品中常有动听的旋律美到令人吃惊。细腻的创作手法,精致的结构设计,无时不充盈着抒情与浪漫。《在圣殿深处》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旋律美到令人感叹,美得令人忧伤。他对自己的音乐有一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勇敢追求,和法国人骨子里固有的浪漫情怀。在他的作品中有源于德国和意大利歌剧的创作手法与风格,但更多的是对法国抒情歌剧的继承与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