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现代设计创造力培养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6970
〔摘 要〕现代设计创造力的培养,核心在于对图像信息的加工处理。从认知“解构与重构”中找到图像与形式之间的结构关系,迁移到新设计任务中,实现从图像信息到设计创造力的转变,同时,还需依赖团体协作优化创造力的形成。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设计;创造力

  在现代设计实践中,创造力不够强劲一直困扰着从业人员。许多设计师及高校教师,对如何提高现代设计创造力做了许多积極探索与研究。然而,在教学或者实际运用中,对已有的图像资料仍难以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无法实现图像信息的有效迁移。

  一、通过“选择性注意”信息,提高对图像分类筛选能力

  在创新性设计实践中,我们根据已经获得的设计资料和相关的设计思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常常会被选择性地切断或减弱,甚至失去创造性,对图像资源的创新运用陷入僵局。认知心理学关于分配性注意理论研究认为:“人们的注意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但它们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分配注意能力。如果两个相互竞争的任务属于不同的通道,人更容易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另外,“资源理论似乎可以较好地解释复杂任务中的分配性注意。在这些任务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练习效应。这个理论认为,随着每一项复杂任务变得越来越自动化,执行各项任务时对原本就有限的注意资源的索求也就越来越少。”①这样,注意资源瓶颈现象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了克服认知注意力固定不变的瓶颈,我们在进行具体设计任务时,可以从已获得的设计图像资源,去搜索与创意设计任务最为关切的信息,并把这些图像信息进行归类(如:任务的相似性、图式的符号性、表现形式及内容的可类比性等)。同时,我们应该从创意设计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信息里,设立某种基本的检测标准。设立标准应结合创意设计难易程度确立高低。标准设立过高,图片信息会大大减少,知识信息迁移及图像加工处理时就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反之,标准过低又会有大量的图片信息进入到创意设计资料里面来,造成资料的含混性,不利于创意设计得到准确的设计启示。这种标准设立除了与主要任务相关,最核心的是设计师必须根据自己所获得的设计资源、设计条件、图像信息、资料数量等进行设立,并考虑当地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生活方式等。因此,在图像的搜索过程中,对内容、形式、风格、色彩、造型、个性特征等设计因素要做归类分析,进一步对创意设计核心任务的主要方面进行选择性归纳,使我们对图片信息注意有所侧重。

  在确立设计任务的主要方面信息以后,需要对所有归纳好的图片信息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对这些信息之间的特征关系进行类比、置换、想象、同构等进一步细化分析,组合归类加工。把图像的零碎信息重新整合为一个个完整的视觉图像,以实现创意设计思维的连贯,形成新的创意图像。

  二、运用“有意迁移”与“类比搜索”理论,着眼新颖组合方式

  1、图式结构中实现“有意迁移”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时候,有一些特定的迁移现象。我们可能从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将原有作品的一些有价值的创作形式、手法等,以创意策略的表现形式、设计语言运用到新的创意设计之中。在这种知识迁移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新的形式组合问题,无法实现新图像的和谐统一。

  我们在创意设计过程中,需对内容与形式之间相对应的关系进行调整处理,这是创意设计的第一步。图像设计信息与新的设计任务发生迁移,需要寻求新的设计方案。在内容、形式、结构等方面做类比研究,寻求“解构与重构”组合方式来创造新图式。我们常常习惯于考虑内容与形式之间的重要性,而忽略作品的结构组合方式,这在创意设计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为了避免这一影响,我们需引导学生将对内容的分析,放在创意设计思维的背景上来考虑,而不是作思考的主体。同时,对图像表现手法进行解构,从构图、内容、色彩的组合方式进行解构分析。重点分析图像的结构方式,各内容之间的组合关系,色块的组合关系等。对结构的解构需要进行以下几步的操作:

  首先,我们需要对图像内容信息进行解构,将原来的设计内容解构成内容元素,摒弃它原有的设计组合所表达的内容存在方式,并对这些解构后的内容元素进行分类,分析它们的内容构成元素及其特征。

  其次,对表现形式进行解构,分析形式表现中色彩、构图、材料等与设计任务之间的内在关系。着重分析表现方式与内容之间是如何实现和谐统一的,并进行归纳。

  再次,对结构的解构主要在于分析原图像设计方案的组合方式,新设计任务的结构方案与原设图像有哪些可比性与相似性,这是解决新任务的核心工作,需进行多重“解构与重构”尝试,找到新设计任务的最佳组合方式。

  总之,我们发现内容、形式、结构三者中,结构的组合方式是整个创意设计的主要方面,形式次之,最后是内容。根据设计的核心任务,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解构后,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内在结构组合方式,从而实现有意迁移,达到创意设计的目的。因此,如何在图像设计中获得新的结构组合方式尤为重要,因为类比迁移在关系上不一定甚至不在于表现内容的相似性,而在于原设计方案与新设计方案在结构形式上的匹配度。寻求这种高度的一致性是我们进行创意设计的关键所在。当我们发现形式、结构、内容三个方面在设计思维背景中出现高度一致时,就会极大地激发创作者的灵感,最终找到最佳设计创意方案,形成新的创意设计作品。

  2、图式重构中建立“设计”新形式

  认知心理学中“类比搜索”原理与现代创意设计重构手段相结合,是实现图像结构与形式迁移的重要法则。我们在原图像设计方案与新创意设计任务之间,可能因为内容与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而在原有设计方案中找不到适合新设计方案的策略来完成有意正迁移。

  首先,应该使已经获得的创意设计图像知识精致化。对于分解后的结构、图式、内容、表现形式等设计基本元素,以各单元重构的原则重组成新结构形式。根据设计主要任务,把这些信息组织成有意味的形式图像。在重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表面相似性图式的组合。其次,最大可能性地寻求类比结构,完成更多的组合尝试。每个重组方案一般保留三到四个有价值的组合图式,在设计最核心任务时为结构、表现形式、情感表现等找到最佳匹配图式,达到和谐统一。一旦发现具有优良设计创意图式的方案,立即对其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以实现创意设计任务。

  三、在“协作创新”与“个体创新”互动中培养设计创造力

  根据认知心理学对于群体决策的研究结果表明,群体优良的决策对任务的成功解决有关键性作用。集体讨论研究是获得优秀创意设计思路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团队合作在正确的程序指导下,可以对某个创意设计任务产生多个优秀的创意方案。為解决创新设计任务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们进行现代创意设计时,应该加强团队合作,形成群体决策,通过群体成员相互学习培养现代设计创造力。

  1、聚类作品的评价与创新

  经过全面而周密的设计,拿出自己的创意设计和团体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还应该包括设计思路及作品形成过程)。对各创意设计作品、设计方案进行分类,将相似的同类作品分成若干小组,在同类作品中寻找与自己设计作品的差异与相似点,并作出评价。从同类作品中获取设计灵感,寻求更好的创意设计组合,优化自己的创意设计任务。

  2、异类作品的评价与创新

  在异类作品交流的过程中,对同一个设计任务有完全不一样的甚至相反的创意设计思路也是常有的情况。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可贵之处,正在于这种独一无二性的差异。面对异类创意设计作品,除了保留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在于如何借他人的观念和设计方案、思路,来解放自己的设计思想,使自己的设计方案从另一方面得到启发,解决自己创意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认知心理学群体决策容易成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小规模是形成优良决策的活力素。对团队进行分化,形成若干个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各自的设计方案是创意设计思维形成的最初元素。由于设计学科的特殊性,个人的创意需要在小范围内进行。艺术设计需要个人对某个事物独特的感悟与体会。针对某一创意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讨论,特别是对同一问题做详尽的个人分析、研究、鉴赏,是进一步实现创意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环节。比如:创意设计方案的结构重构问题、解构问题、形式差异问题、技巧运用问题、色彩构成问题、结构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等。

  集体研究讨论不是有意改变对方的创作意图或者观点,也不具有激烈的争论氛围,只是小团体内各成员提出自己对其他合作成员创意设计作品的理解,或者对一个问题另外方面的考量。团体成员在研究讨论中更多的是倾听他人的意见、建议、观点、设想等为主。努力结合大家讨论研究的结果,对自己的创意设计做必要的其它设计形式的再创造,制定出新的创意设计方案。这并不是对自己前期创意设计方案的否定,而是换一种思考方式方法去解决核心问题。这样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专业创作及合作的新型关系,使个体在与群体互动过程中实现创造力的提升。

  其次,培养具有开放沟通的胸怀和学术研究的氛围。个人与团体、个人与个人之间互相交流设计观念,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分歧。我们应该鼓励不一样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观点以及设想的出现。它既是对客观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中肯评价,又是独特的见解与建议,确保个人在群体里获得有价值的创意设计信息。

  最后,开放的现代创意设计学术研究氛围离不开各成员的诚实品质。团体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创意设计作品要做自己最诚实的感受、理解等相关的陈述,防止个人对其他成员的创意设计作品作虚假评价与沟通。

  结?语

  在整个现代设计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师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资源。本文通过对设计图像知识信息的选择与优化进行研究与运用,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分解后的设计图像元素,在素材与设计作品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转换机制。通过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学习关系,对创造力的培养做了理论上的建议与指导。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可以得出结论:提高创造力需要进行图像信息与创意设计思维的优化,加强团体合作学习,积极运用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与现代设计创新思维相结合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 释:

  ①约翰·安德森(美国).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M]. 人民邮电出版社,P.141

  参考文献:

  [1]约翰·安德森(美国).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迈克尔·米哈尔科(美国).创新精神[M]. 新华出版社,2004.

  [3]罗伯特·斯腾伯格.认知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科研课题“认知心理学理论在现代设计创造力培养中的运用研究”的结题论文。课题主持人蒋延华,项目编号16C118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