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综合性高校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优化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7054
徐云飞

  

  

  [摘 要]课程改革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从设计专业课程入手,分别阐述了教学内容、表现形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的改革策略,探索了综合性高校教学优化之路,以期建立更适合行业、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设计专业 课程改革 综合性高校

  随着各大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性大学中的设计专业改革更要寻找出合适自身的发展途径。本文探讨在课程中引入项目标准、将设计思路引入教材编写、完善教学资源、坚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实践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课堂推行任务驱动等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下面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教学内容改革

  1、引入行业标准

  课程中引入行业标准的内容完全符合现实的需求,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学以致用,使课堂教学结合现实技术需求。

  2、基于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

  课程前后应按照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衔接设计,由几门课程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课程组应完成的内容。更加深入地学习行业所需的艺术设计与制作技能的培养。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深入、有效、全面地掌握设计与制作技能,能够在课堂上完成可满足现实岗位所需的技能学习。

  3、教学内容模块化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课程学时长造成学生中后期学习兴趣锐减的情况发生,课程教学内容可以设计成模块化形式,一门课程分为几个板块进行学习,每一板块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便于学生学习和复习。每一板块都有综合性案例,可以对各部分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堂采取任务驱动的设计方法,教、学、做结合,随堂实践和实验课相结合,实践学期和理论学期相结合,建立以实践为主、理论实践一体的课程组织方法。

  5、基于现实案例的实训设计

  实训采用真实设计项目作为实训内容,完全模仿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鼓励学生在实训中进行探索性学习。

  二、表现形式改革

  设计课程可以通过自主编写的配套教材、课程网站、课件、视频课件、案例库、实训实习项目库、模型库、参考资料、素材、学生优秀作业等相关资料表现。

  1、教材

  教师可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自编教学讲义,并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讲义内容,最终完成对课程配套教材的编写。学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教师授课的内容,并有步骤地进行自主预习和复习学习。

  2、课程网站

  很多课程网站都是针对精品课的参评而设立的,实用性不大。课程网站对于一门课程的长远建设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辅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使用。网站上可以提供教师pdf教案、课程ppt课件、授课视频录像、课堂拓展、实训项目参考资料、参考网站目录、网络教程及素材库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教师用“电子教案” 及视频课件

  用于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作为电子教材,同时放在课程网站,供学生自学和复习使用。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带配音的屏幕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和复习相关实践内容。

  4、课外参考资料

  在网站上提供给学生参考资料供学生参考和自主学习,可包括实训项目参考、实训项目素材、拓展课堂下的职业素养、思维拓展、工作环境、静态素材库、网络教程、专业网站推荐等。

  5、模型库、案例库、实训项目库

  在课程网站上可提供各种课程中使用的模型及课程相关的模型下载;提供典型案例及其素材,使学生可以欣赏典型案例并下载相关素材模仿;提供真实项目的标书、项目要求、验收标准,让学生可在课外时间独立完成项目构思及设计工作。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1、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

  以下是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情境六步教学法示意图,我们以《可视化设计》课程为例:

  图1 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情境六步教学法

  如图1所示,课程《可视化设计》采用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训中,按照工作过程导向来设计教学还节,按照企业工作过程的每一步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实训室和工学结合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教学单元,按学习情境六步法组织教学,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满足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2、构建全方位、立体课程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体系是鉴定与保证在校学生培养成效的核心环节,应从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两方面着手,引进社会评价、行业评价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评价(如图2所示)。

  图2 全方位、立体课程评价模式

  3、工学结合特色教学模式

  (1)、校企合作,进行循环型的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参照职业要求、企业用人标准进行培养,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兼顾企业文化,充分考虑行业发展趋势,实行校企共建课程,日臻完善循环性课程设计。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定位专业服务方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探索全程开放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现有专业基础,基于项目导项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艺术设计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新体系;校企合作开发与学习领域课程配套的教学环境、课程、教材、资源库;校企合作实施以设计项目为载体的打工实习;校企合作建设双师结构团队。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设计专业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而这种“一线人才”只能在生产和工作的实践中获得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因此,除了加强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的关联度以外,学生必须进入企业,在生产工作中获得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四、教学方法改革

  1、学习情境六步教学法

  以《可视化设计》课程为例,课程选取家具产品、办公产品、工业产品、室内(起居室)、室外(别墅)项目实施作为五个学习情境,对每个学习情境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如:将室内设计实施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案例,再将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检查、评价作为学习情境中的若干学习任务,按资讯、分析、设计、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下的任务教学的开展都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2、工学结合实习工程项目教学法

  课程以实训室及工学结合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教、学、做结合工程项目教学法。如在“室内设计项目”学习情境的教学中,选择某公司的实际项目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前期客户分析和电脑技术表现学习任务教学在学校实训室进行,而室内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验收学习任务教学在学生工学结合实习工程现场进行,使学生能真实体验一个工程项目规划与实施的整个过程。

  3、校内理论教学与工程现场教学结合法

  把工程现场教学和校内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顶岗工作和校内非工作日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大学课程的上课方式在不断地转变,越来越与企业、行业的内部标准相吻合,传统的以学术为中心的大学教育模式越来越倾向于以职业技术为中心,特别是设计类专业。作为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地研究、探讨更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道路课程,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未来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翁婷皓)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