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技术与艺术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5584
易果平

  近年来随着二胡热的兴起,有针对性的练习曲及各种风格的乐曲也较之九十年代以前逐渐丰富起来。由于科学的训练方法及较刻苦的练习,已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突破技术上的屏障,成为新一代二胡演奏家的后备军。优秀的二胡专业教师要时刻感受到自已身上的重担,告诫学生不可重技轻艺,教师在指导技术的同时,要把音乐理论、作曲常识甚至哲学方面的知识融入到二胡教学之中。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二胡教学普遍是重技术,而理论学术及二胡曲创作要求(可能的情况下)却是空白,小提琴移植作品的热与传统乐曲的冷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的二胡本科生甚至像《寒春风曲》、《汉宫秋月》、《怀乡行》等传统乐曲都没有碰过。因此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

  演奏技巧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会有好的音乐表现。什么是二胡的基本功呢?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这个问题,有人说快弓好就是基本功好,也有人说力度好就是基本功好。也有人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不清楚。基本功是指正确的方法之下,对弓指法的熟练程度及音准、节奏、速度控制能力的总称。基本功好不等于技巧高,技巧是基本功之上的升华。高难度的技巧段落常使人望而生畏,有眼花缭乱之感,不可否认二胡艺术现阶段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出现了一大批高难度创作曲目,如《第一二胡狂想》、《天山风情》、《第一二胡协奏曲》等。另外还有一批小提琴作品在二胡上移植获得成功。

  为了说明一下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我们不仿把乐器之王钢琴与二胡作一下比较,钢琴约三百年的历史,它的作品浩瀚如烟,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大师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练习曲教材极为系统,使人望而却步,成千上万的学子有的开始是出于爱好,有的一开始就准备献身于钢琴事业,但由于种种原因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征服这座艺术高峰中倒在半路上,不得不改行学其它,尽管如此,在技术上能够达到高峰的人数很多,任何艺术过了技术关,之后比的就是艺术修养观念。二胡是一种旋律乐器,旋律是二胡的生命,而韵则是二胡的根本,一味地追求技巧将失去二胡独特的魅力乃至生命力。什么是韵呢?韵可以理解为“韵味”、“韵律”,它的解释是来自于诗歌,音乐中借用过来则是指富有使人回味无穷的乐段、乐句,甚至乐汇,单个音等。韵在曲式、调式、调性、旋律、演唱、演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总之它有着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赵晓生曾精辟地对中西音乐进行过比较,他指出“外国音乐重形式,而中国音乐重神韵”。沈知白先生曾说:“外国音乐是做广播体操,而中国音乐是打太极拳”。也许这是中西音乐最本质的区别。信手翻开西方音乐如钢琴、小提琴或交响曲总谱,仅从谱面上(视觉上)你就能感受到他的复杂性,甚至有时感到眼花缭乱,而中国音乐从谱面上看去形式简单,很多优秀作品初一看上去,不知妙在何处,拿到手上试奏索然无味,一片茫然,而一旦听到音响立即被其中意境所感染,有立即演奏之欲望,这也无怪乎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当年在听了我国古琴演奏家演奏之后发生深深的感叹“中国音乐深啊。”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音乐、美术、文学等可以说是在道、佛、儒三种学说的根系上逐渐成长起来的一颗参天大树,中国民族音乐从古到今都没有离开过道、佛、儒三种指导思想的影响,而二胡音乐则与国画、文学、气功关系相当密切,二胡教学及演奏要进入更高的文化层次,掌握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显得相当重要。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老子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道德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在此书的第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自然才是一切的最高法则。又如在第四十五章说:“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辫如纳”,他的这种哲学观点充满辩证法思想,对于二胡演奏技法及艺术处理有着深刻的启迪。佛教与道教不同,他也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千百年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还演化成为了中国化的佛教,佛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境界”一词均出自于佛学,对它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境界”及“空”为佛教教义之核心,传统乐曲如《汉宫秋月》、《三宝佛》、《阳关三叠》等古典二胡名曲均体现出超脱空灵之玄妙的意境,最后说一说儒学,儒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儒学之道可以说是艺术之道,《中庸》一书中的主题是启发学习者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他的这些观点恰好体现了二胡演奏者的强而不躁,弱而不虚等一系列辩证关系,另外儒家的“凡音之起,由人心也”的美学思想,也对二胡演奏的美学原则“以情发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用心灵去感悟才能领悟其真蹄,教师切不可用来去作为付弄学生的大道理,让学敬而远之,而应积极引导学生去领悟,去发现去探索,勇于揭开那神秘的面纱,二胡技术上的刚与柔、强与弱、连与断、虚与实、收与放、揉与不揉,无不体现中国哲学的辩证关系。

  音乐史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作品的推动,古今中外,皆不例外。当今的二胡演奏家已很多,单从技术上来讲他们已超过老一辈演奏家,但年轻一辈的演奏家要么出不来,或出来后不能持久,像明星一样,昙花一现。这很可能是缺乏好的作品及演奏个性有关,老一辈二胡大师做到了给自己编曲(或与作曲家合作)自己演奏的统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的演奏家甚至就那么几首创编曲目就取得了举足轻重地位,技巧加艺术表现加作品等于大师。前辈大师的成功已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二胡界的地位不可动摇,因此教师要用超前的眼光及准确的判断力当好伯乐,把握好优秀二胡学生的命运,有意引导学生热爱和亲近传统音乐,而不是与传统音乐背道而驰,尽可能使他们掌握一些作曲常识,如旋律写作及曲式方面的知识,甚至现代作曲技法。笔者斗胆想象未来的几十年或一二百年二胡音乐很有可能再现唐诗三百年的辉煌,会涌现出更多风格各异的二胡大师及多姿多彩的二胡作品,二胡音乐将与小提琴音乐并驾齐驱,成为世界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李佳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