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传统文化内涵之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6224
周 蓓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素以文明之邦著称。历史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培育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奋进崛起、无比强劲、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传统两字,在汉语中有继承的意思。文化的继承从来都不是全盘的继承,而是一个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推陈出新的过程。”(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所谓文化,从广义说,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语言、文字、知识、艺术和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而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继承性;另一方面有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就文化中的传统美德而言,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热爱祖国,不屈不挠反对外敌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以民族、社会利益为重的忧患意识、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三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和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整体精神。四是勤劳勇敢,玉汝于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五是重礼仪、讲礼貌、孝敬父母和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牢固的传统道德,同时,它也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承、充实和创新,长期以来皆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众所周知,我们寻找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源泉的目的,是要更好地保护和认识它的文化价值,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鲜活的传统文化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特征和丰富的文化精神。当然,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蕴藏着丰富的优秀传统道德,不仅仅限于上述的几个方面,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长久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思想观念,我们应当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赋予其新的内涵。

  二、传统文化是一种延续文化。记得有学者这么说,其实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就是传统文化。因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文化;传统文化也是融合了我们的民族情感、民族特征、民族理想、民族凝聚力的文化;传统文化还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丰富和精华的积累传承,早已约定俗成和根深蒂固的文化;也是始终伴随社会的变化进步发展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文化。而不断创新又是这一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笔者认为,在我国,我们每个人都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我们都离不开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始终反映着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民俗、风情、风尚、习惯、礼仪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时代,人们不断地为传统文化增加新的内容,使传统文化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保持着鲜活生命力。例如,观赏名胜古迹、欣赏书画展览、聆听民族乐曲、了解民俗风情、观看民间歌舞、玩赏奇石古玉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爱好和情趣,而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但是,传统文化只有当它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所接受所融入的时候,它本身才会有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是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的把握逐渐形成的,有其特定的日期和活动,反映了人们在当时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及道德风貌。在我国的民俗日历中,最被看重的春节,承载著很多中国人的民族理想:祈福、辟邪,更重要的是团圆,会唤起很多身在异乡的人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提醒人们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抽空与家人团聚,享受亲情。但是,在年年岁岁花相似的节日氛围之外,人们不妨认真地反思,假如我们能够敏感而细致地捕捉到节庆的真谛,挖掘春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及精神要素,并给以它更具有民族性、社会性、现代性和导向性的有机融合与文化提升。再以浓烈的色彩、古朴的气息,率真的情趣、独特的风采,营造春节喜庆、热闹、吉祥、和睦的欢乐氛围;在延续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淳厚原生态文化的同时,让春节更具有时代气息,成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表达生活感情,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的重要方式。毫无疑问,春节必将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最具传统文化特色和影响力的标志与品牌。

  三、传统文化是一种人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亲和力与凝聚力的核心。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活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的根,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人类文化的发展正是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求索、不断传承发展的历史过程。正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那样,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必不可少的。人越是全面发展,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就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方式及成果,反映并积存在人们的观念与心理之中形成文化,而文化形成之后又发挥着陶冶人、培育人、塑造人的巨大功能。也就是说,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正是由于有了人的存在,才产生了各种需要,并由此推动着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生产生活的产生和发展。因为,人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社会的进步程度是由人的发展所决定的。所以,传统文化的发展必须以人为目的。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文化之于民族兴衰息息相关,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觉醒,总是起于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沉沦,往往始于文化上的沉沦。文化不仅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凝聚力,在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确切地讲,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始终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贯穿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例如,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桃李杯”舞蹈大赛中普获好评的舞蹈作品《爱莲说》,其创作来源于宋代诗人周敦颐的散文诗《爱莲说》,作品不是简单地将诗词外化成动作,而是将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融合一体,根据诗中对荷花形态与气质的描述,使用拟人的手法,将“荷花”刻画成有一种精神寄托的精灵。通过舞者塑造出一个清廉正直、襟怀淡泊、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花形象。在舞者精美雅致轻盈飘逸的舞姿中,让人感受中国民族舞蹈的古典美和现代美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之,具有五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文仅选择了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客观浅显的阐述分析,试图告诉人们,无论是古今中外,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历史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文明进步也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文化提供了精神支撑,最关键的是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更成为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责任编辑:黄晓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