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舒伯特钢琴作品的教学要点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8355
赵 青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生于维也纳一个教师家庭,家中有14个兄弟姐妹,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舒伯特一生穷困潦倒,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在生活上不断遭受挫折,虽然他31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断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其主要作品包括一百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交响曲9首、序曲7首、小提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21首、即兴曲11首、圆舞曲20首、进行曲9首、幻想曲。嬉游曲、歌剧、轻歌剧、康塔塔、声乐套曲等。他生前默默无名,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创作的六百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钢琴作品深受其艺术歌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旋律的纯声乐性上,而且在钢琴音乐的情感内容及主题形象上都与其艺术歌曲相关联。如同人们所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使诗变成音乐,他的钢琴曲又使音乐变成诗。而他用以表现钢琴音乐诗性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运用大小调交替的调式和频繁变换的调性。”整体来看,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可分为两大类:奏鸣曲和小品。其钢琴小品,即八首即兴曲和瞬间音乐,则充分展现了舒伯特旋律、和声色彩变化方面的才华,他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浪漫派音乐家创作钢琴小品的楷模,开创了钢琴音乐创作的新领域。受舒伯特影响最深,并直接从其作品精神中得益的是门德尔松。门德尔松的48首《无词歌》在世界钢琴文献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每个伟大的作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果说莫扎特是歌剧性的,贝多芬是交响性的,那么舒伯特就是声乐性的音乐风格,这种特质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同样清晰易见。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对其风格的把握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歌唱性

  舒伯特的很多作品都有着突出的旋律线条,

  【例一】即兴曲OP90.NO.3:

  

  旋律突出,演奏时要注意中心在外侧,在右手的五指上,手臂手腕要放松,伴奏为典型的声乐伴奏,演奏时要求非常轻,很多演奏者往往把伴奏部分弹得很吵,喧宾夺主,使作品的演奏效果面目全非,在这里建议的练习方法是把长音按住,中间伴奏织体用staccato练习。 【例二】OP90.NO4中段

  

  这里不能按3/4拍来弹,要想着大拍子,一小节一拍,这样才能体现出歌唱性。

  二 舞蹈性

  舒伯特一声钟爱各种类型舞曲的写作,从他15岁至逝世那年从未中断过舞曲创作,他的舞曲作品共有63部,400多首,这些舞曲都是为了朋友们跳舞或自弹自娱所做的钢琴小品,旋律动机大多来自奥地利的民间舞蹈,包括圆舞曲、小步舞曲、兰德勒舞曲、埃塞克斯舞曲及德意志舞曲等等。这种对舞曲创作的热爱也渗透到他其它作品的创作中,【例三】:OP90 NO.2

  

  圆舞曲风格。奥地利民间的圆舞曲与一般所听到的圆舞曲有所不同,风格热烈奔放,节奏感强,是一种户外的双人舞,跳舞的男子穿着厚重的靴子,有规律地顿地强化节奏,其间还有抛人、抱人的舞蹈动作,在OP90 NO.2中,左手就是舞蹈步伐的感觉,右手是歌唱性的,【例四】中段给人的感觉是边唱边跳的(右手唱左手跳)

  

  三、色彩性

  在舒伯特的作品中,色彩是不断变化的,像绚烂的紫色一样神秘而华丽,他创作的最后一个奏鸣曲D960第二乐章【例五】:

  

  和声的运用充满了令人心碎的美,结尾#c小调与#C大调的混合运用使这个乐章非常具有表现力。

  【例六】a小调奏鸣曲D784

  

  这部作品创作于舒伯特生命的低谷时期,第一乐章的主题听起来非常悲哀非常阴暗,旋律是歌唱性的,由八度开始,调性不确定。有三个动机

  

  Tr是乐队的效果,定音鼓的演奏,注意这里的附点节奏不要弹成三连音,最好按十六分音符数“1234”,短音与长音是一个动机:震音部分是乐队性的,像小提琴的齐奏,发展部有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过后又回到动机A—休止—音乐突然中断,三个动机的组合贯穿了整个呈示部,在发展部的尾声转回到小调,使一乐章富有戏剧性和悲剧性。

  二乐章的旋律来自舒伯特的一首歌曲,六度的转调:休止符中断了优美的旋律;力度的变化层次丰富,弱达到了PPP:调性由F—降D使非常短的二乐章百转千回,耐人寻味。

  

  三乐章与前完全不同,是技巧性的。开始情绪非常不安,不歌唱,也没有什么色彩,

  

  而由a小调转到F大调后,非常优美的旋律出现了,是圆舞曲的风格。

  

  歌唱的←→乐队的两种不同形象对比交替出现,全曲在坚定的情绪中结束。

  

  在演奏舒伯特的作品时,踏板的运用对改变色彩也很重要,例如即兴曲NO.4,一般都是用踏板演奏的,但在原版中作者标明的是断奏;NO3中段,大家仔细看谱可以发现三连音的奏法是不同的;OP142NO.3可以用踏板演奏,有助于旋律的歌唱性,不用的话会觉得很干;D959的慢板乐章,主题开始可以不用踏板,再现时再用踏板,避免处理单一化;踏板的使用要视作品而定,在没有标注踏板的作品中歌唱性的可以用踏板,五代性的可以少用或者不用踏板。

  舒伯特的作品奥妙精深,笔者只能以自身所学总结一些教学建议以供参考,希望这些粗浅的看法有助于希望了解和学习舒伯特作品的人。

  (作者单位: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

  责任编辑:杨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