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音乐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 热度: 17796
徐凯霞

  随着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新闻业界也掀起了层层改革。为了改变新闻板起面孔说话的硬形象,让新闻给受众带来更多的愉悦感,接受起来更轻松,媒体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音乐作为软化新闻“硬质”的一大手段,在媒体中经常被运用,在广播新闻中,也被一代代新闻人尝试、创新、提高,不断提升着新闻的表现张力。

  广播新闻和音乐结合的背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广播文艺也在积极探索发展之路。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新闻类作品如何改变板起面孔说话、千人一面的现象;如何使外表严肃的硬新闻变得温情起来,增强可听性和表现力,增强传播的有效性等问题已引起许多传媒人的思考。

  一、 配乐广播蓬勃兴起,为新闻引入音乐提供有益启示

  上世纪80年代,配乐广播成绩显著,广播配乐小说、配乐诗歌、配乐报告文学等赢得群众普遍赞誉,其成功实践为音乐与新闻的结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些优秀的新闻特写也适时引入音乐,被广播编辑创作成了配乐广播。如1982年7月25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综合节目》播出配乐广播通讯《希望的曙光》;北京台在电影《泰坦尼克号》播出后,将其主题音乐融入新闻评论《泰坦尼克号的启示》,获得一致好评,夺得当年全国广播新闻一等奖。这些尝试的成功,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显示了配乐广播的魅力,为音乐和广播新闻的完美结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 大众欣赏求新求变,促使新闻节目不断进行多样化探索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广播新闻,受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新闻的内容“更快、更深、更贴近”,另一方面也要求新闻类节目风格新颖、形式活泼,可听性更强。内容新只是新闻“新”的一个方面,新闻还要求报道手法新、艺术手法新,要注重提升品位和欣赏性,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博得受众的喜爱。因此,引入音乐元素,增强新闻类节目的亲和力、可听性就成了广播新闻表现形式创新的重要手段。

  三、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对广播新闻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传统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新兴媒体风起云涌,媒体的市场竞争也空前激烈。电视、电台、报纸、互联网等传统和现代传播方式并存。新闻传播这块受众市场最大蛋糕的争夺战已是硝烟四起。新闻本身“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性决定了新闻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千篇一律的通稿时代进入各显神通时代。面对音乐、娱乐、影视的多重诱惑,面对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的多种选择,广播新闻类节目发挥听觉媒体的特长,把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完美结合,是广播争夺受众的重要课题。结合广播特征,融合各种新的时尚元素,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提高广播收听率、覆盖率,成为音乐融入广播新闻的催生条件。

  广播新闻和音乐结合的现状

  音乐引入广播新闻后,经过一代代新闻工作者的大胆尝试和艰苦实践,新闻获得了更大的表现空间。音乐在广播新闻中,主要被用于以下方面:

  1、用作片头、片花及间奏乐。在综合性新闻节目中精心设计片头、片花,有特色的间奏乐,往往能增加节目的层次感,对听众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2、用作背景音乐。在新闻通讯、人物特写、社教类专题节目中,好的背景音乐能营造节目氛围、舒缓听众情绪,引发听众的特殊情感,从而加深对新闻作品本身的理解和认识。

  3、用于大型系列的主题性新闻报道中的配乐。大型系列报道往往根据报道内容精心设计片头和背景音乐。由于是“量身打造”,因而风格更加统一,音乐目的更为明确,也更能体现报道特色,也更能体现节目内涵。

  广播新闻类节目音乐应用的选择标准

  1、把握“联”字

  所谓“联”,就是要有联系。新闻内容与所配音乐必须有尽可能多的各种关联。可以选用与新闻人物、新闻发生地或新闻事件有关联的音乐作品。这在广播新闻中是运用比较广泛的一条原则。各地都产生了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作品,如陕北“信天游”,东北的“二人转”,湖南的“浏阳河”,人们听到这些音乐作品就会联想到这些地区。在编辑新闻的时候,适当引用一些与新闻发生地密切相关的音乐,首先就会带给人们以地域的概念,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近新闻的内涵。有时候,采访的新闻人物自己可能会和有些音乐作品存在种种关联,也可以尽力挖掘其间联系。如在有些音乐人的采访新闻中就可以引用其个人特色音乐作品,从而加深听众对人物的理解。

  2、把握“突”字

  “突”就是突出主题。新闻往往从一个小的侧面凸显一个大社会,或是一件小事折射社会大发展。音乐的恰当选择,要切合新闻的这种特征,力求主题更鲜明、更深刻,更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如在场景比较鲜明的新闻中,我们就可以采用与场景贴近的音乐,来唤起现场感,迅速勾出听众心中蕴藏的积极情绪。如在北京奥运会的新闻节目中,在结尾处选用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的歌曲,既吻合了主题,也渲染了奥运会中国人的骄傲心情,造成极强的听觉冲击力,延续了听众体会奥运会的喜悦之情。

  3、把握“拓”字

  音乐的运用还可以有效拓宽广播新闻作品的立意。要使立意突出,清晰地传递给受众,引用音乐作品往往能事半功倍。因为广播作品的立意不像报纸一样可以给人们留下更多思索时间和空间,它稍瞬即逝。当其立意不便直白地说出来时,音乐往往能拓宽空间,延长人们在时间上的想象。通过音乐拓宽空间和想象,从而达到提升报道立意的目的。如在设计抗震救灾的广播新闻时,新闻结尾处播放一些催人奋进或充满希望的音乐作品,像《我们一定赢》等,往往在欢快的音乐中,能够让人听后燃起信心和希望,也更能激励灾民重振雄心,展望美好未来。而一则反映女足的艰苦训练的新闻作品,在作品中插入其自己唱的《铿锵玫瑰》,一方面丰满了她们的人物形象,一方面也让听众对女足产生敬佩的情感。

  新闻和音乐结合的作用

  广播新闻如果不求创新,一味坚持一成不变的程式,就容易陷入新闻八股的泥潭,使新闻报道失去生机和活力,也会让广播新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话语权和引导力,新闻的创新除了新闻的内容本身的“提速” “提质”和“贴近”等要素外,在表现形式上合理运用音乐,往往有助于实现新闻客观事实、新闻传播者主体意识、受众感知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受众的接受兴趣,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具体来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丰富了传播形式,有助于提高新闻的关注率

  广播依赖线性传播,新闻往往在“说”的单线进程中消失,它的收听效果往往取决于听者是否用心。由于受到传播方式的局限,广播新闻可以运用的手段并不多。它既不可能像报纸一样配上切题的图片,增强观感和视觉冲击力,也不可能像电视一样以活动的图像或字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传统的语言播报方式,使听众极易产生“听觉疲劳”,而音乐的介入有效地改变了广播新闻依靠语音传播的单一形式,使新闻作品更为生动、更有个性、更富有表现力。因为音乐能更好地表现主观情绪、个性色彩和审美倾向。如果在新闻中适当配上音乐,就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听众注意,就会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如在采访一些著名风景区的新闻中,在开头如果以绘景抒情的优美音乐作品导入,往往更能引起听众的无限遐想,在最短时间内打动听者的心。

  二、提高了传播有效性,有助于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广播新闻以声音传播信息,音乐以声音传播感情,其感染力能将听众引入更广泛更丰富的层次。广播以声音为传播第一要素,如何做好声音这篇文章是广播人始终在探索的课题。有感染力的音乐能够让看似枯燥的新闻具有亲和力,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湖南电台音乐之声在奥运期间推出的《奥运快讯》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播报体育资讯时,说到我国的选手喜获多枚金牌稳居奖牌榜第一位时,主持人在此时适时地放了一首汪峰所演唱的《我爱你,中国》,激昂的旋律把中国人的那份喜悦和自豪尽情地渲染了出来,可谓是恰到好处。音乐在很多场景中更扮演着煽情、渲染气氛的角色,使乐者更增其乐,哀者倍添其哀。如曾获亚广联奖的广播社教节目《白发的期盼》,表现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空巢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孤寂生活。随着新闻的叙述,伴随着低回反复的音乐,让人不禁哀从中来。其音乐配合主题的内容向听众准确地传达出一种空巢老人孤独寂寥的心境,有效地引导听者去深入思考老年空巢者这个沉重的社会问题。无疑,在这里,音乐放大了新闻的内容,为新闻抹上了极强的感情色彩,进一步增强了新闻的冲击力。

  三、丰富了新闻体裁,有助于推动新闻的创新

  时代更迭,世界总是处于不断更新和进步中。新闻作为与时代贴得最近的体裁之一,时代和听众对其创新的要求更是不容置疑。新闻体裁总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如果只是固守一种传播模式,不但会影响传播效果,还会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势必将被时代所淘汰,被听众拒于门外。任何一种新闻体裁,都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以宽容的态度去包容它,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才能不断创新实践,不断丰富其创作手段,只有以听众是否接受、是否满意作为最后是否成功的唯一评判标准,每一种创新都会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新闻体裁才能不断得到丰富,不断发展。音乐与新闻的结合,也是新闻在不断探索自身完善过程中的勇敢尝试。作为新闻报道创新发展的产物和新闻工作艰苦实践的结果,音乐与广播新闻的有机结合给广播新闻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灵动的气韵,让新闻更有活力和生机。这种新鲜的报道方式也得到了许多听众的喜爱和认可。

  新闻和音乐结合的局限

  新闻和音乐因为其本身特征,虽然在广播新闻中有很多成功结合的案例,但是由于其各有特性,它们的结合也有一些局限性。

  一、音乐不可冲淡主题,只能水乳交融

  新闻中必须运用贴切的音乐,与新闻作品的主题必须一致,否则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作为音乐,包含有丰富的情感,能够唤起听众的想象。恰当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补充新闻的场景,实现新闻与音乐水乳交融的效果。当然,如果音乐与新闻主题不一致,不能很好地强化主题,难以实现声情并茂的效果,那就有违新闻运用音乐的初衷,甚至可能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对主题的表现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二、音乐不可喧宾夺主,只能锦上添花

  在分量上音乐始终只是起烘托作用,或者说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却不可因此夺了云和月的风采。新闻作为主角,音乐永远只能属于从属地位,属于“调味品”,所以在总量上不宜太多,在声响的强度上尤其要注重把握得恰到好处。同时,并非所有的题材都适合配乐。如果题材本身不适合配乐,为配乐而配乐完全没有必要。新闻为魂。没有合适的音乐,或者音乐作品不能起到强化主题作用,最好不要勉强为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三、音乐掺杂个人情感因素太重会有违新闻客观性原则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一直被视为新闻业的信条。这个原则认为,客观公正是新闻的生命。越是对传播方式更新,越是要加深对新闻客观性的关注与思考。因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的客观性。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报道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必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报道,不允许掺进作者自身的个人主观色彩。而音乐由于抒情色彩较浓厚,会冲淡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但是现在在新闻界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如同地图不等同于土地一样,新闻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客观事实。没有一位记者能够将事实完全不带个人观点地表达出来。新闻本身创作出来就经过了记者有选择地加工和有倾向性地表述。所以,新闻只能尽可能准确地接近现实本身。因此,也有人认为音乐只要运用适当,不会削减新闻的客观性。

  四、 音乐的引用还受到新闻严肃性的制约

  通常认为,重大题材中运用背景音乐往往会有画蛇添足之感。在严肃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中,音乐的柔性和新闻的硬性对比特征会显得格外扎眼,运用音乐往往更显得突兀,不能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反而显得不庄重,不能很好地集中地表现好新闻的重大价值或重要意义。

  五、音乐的使用还会受到时效性制约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求新求快必然是其价值所在。新闻具有真实、及时、公开的基本特性,尤其是新闻的时效性,影响到媒介的报道形式和报道深度。在争分抢秒抢发新闻时,很少有人还能顾及配乐,更不用说找到合适的音乐来配发为新闻增色。所以这一点就决定了配乐新闻受到很大限制,不大可能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

  六、新闻配乐还受到人的素质的制约

  音乐和新闻能否有效结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因为新闻与音乐结合得好不好,都由新闻从业者的素质来决定。一篇好新闻要运用恰当的音乐,最少需要新闻记者两方面素质,一是新闻从业素质很好,二是音乐素养较高,要求新闻报道者自身具有较高的音乐素质和配乐技巧。而目前大多数新闻从业人员仅在文字上经过专业训练,其音乐素养则参差不齐,这就可能使他们在新闻实践中难免会出现运用音乐失当的败笔。所以,有的新闻人为了谨慎起见,往往只能“望乐兴叹”,退而求其次,不用或少用音乐。

  广播新闻和音乐结合的前景

  音乐走进广播新闻,作为一种新闻题材的崭新形式,它丰富了广播新闻的表现形式,让广播新闻一改昔日冷冰冰的老面孔,脱去了多年的尘衣,也有了光鲜亮丽、丰富多样的外表,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听众的收听兴趣。那么,这种形式在未来的日子里会走向何方?其前景如何呢?

  一、“以人为本”呼唤新闻离群众更近,为音乐的加入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从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来看,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一代代新闻人。近几年,新闻的贴近民生,贴近生活让群众对新闻的“冷”也有了新的看法。在此领域的一些成功实践也在说明新闻可以有更大的创新。比如湖南卫视的“说新闻”,就是新闻领域的一大成功实践。这一成功也给广播新闻带来诸多启示。既然新闻播送的形式可以如此活泼,那么在内容不是那么严肃的生活新闻方面,我们的音乐与新闻的结合是否可以走得更远?虽然不代表主流,至少可以有更多的努力,来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许多的规则都可以打破,许多的改革都可以突破以前的束缚,让新闻以更温情的模样出现在听众面前。

  二、音乐的特性使配乐新闻将有更深的发展

  广播新闻诉诸听觉,音乐是声音语言,这一点使其在选用“合作伙伴”时成为首选。因此,可以推测,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要有所变化,音乐方面似乎可以有更多的动作。随着新闻人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也必然会涌现更多新闻与音乐结合完美,在审美和信息的需求方面更好地满足听众挑剔的耳朵。

  三、创新的需求让配乐广播新闻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广播新闻要求美,要创新。在播送新闻方面如果仅仅只求语音的变化,其创新空间是比较狭窄的。配乐广播新闻可以在音乐的引入形式,音乐的处理方面有更多的处理技巧,同时也拥有更多的变化空间。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音乐在新闻中虽然不可以成为主角,但是却可以像一朵馥郁的小花,永远难掩其光彩。

  (作者单位:湖南电台音乐之声)

  责任编辑:杨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