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瘟疫爆发于1665年至1666年之间,1/5的伦敦人死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中。这种疾病后来被确认为淋巴腺鼠疫。刚开始,伦敦人对这种传染疾病并不重视,因为患病者都是些底层的平民百姓。后来,随着疾病扩散,一些达官贵人也患了此病,这才引起当局者的高度重视。可是,这时瘟疫已经难以控制,许多人纷纷出逃外地避难。就连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也逃到了牛津。逃出城的人也将病菌带了出去,加剧了瘟疫的传播。
同时,人性的丑陋也如同瘟疫一样爆发了出来。官员为了推卸责任,病人因为害怕隔离,出现了大量隐瞒疫情的情况。其他地区的人,不惜采取暴力手段,抵制伦敦人入境。许多心术不正的人也纷纷发起了国难财,这其中包括一些巫婆、灾难预言家、邪教人士和招摇撞骗的江湖医生。
1665年9月,由伦敦往北几百公里之外的埃亚姆村里的裁缝桑姆,由于对瘟疫的严重性缺乏认识,仍然像往常一样去伦敦进货,结果买回一箱沾染了瘟疫病菌的布料。致命的疾病,不久便在村子里迅速蔓延起来。桑姆一家九口都先后死去。村民们惊慌失措,人人自危,准备逃离。但是,村中教堂的牧师威廉?莫佩松深明大义,向村民们说明了传染病的危害性,成功地说服大家留了下来,并果断地采取了措施,将村子与外界隔绝,以防止疾病传染到其他地方。他们与外界的唯一接触是购买生活必需品。他们采取的办法是,所购买的东西由外面的人留在村边,需付的现金由村子里的人以硬币放入在一块石头上凿成的小洞里,洞里灌满了醋以起到消毒钱币的作用。
伦敦瘟疫从伦敦扩散,越散越广,但是往北到了埃亚姆村就仿佛戛然而止了。“如果我们离开村子,四处逃散,我们未必能活,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已经感染上了病菌,但是瘟疫传播的范围一定会更广,其他地方死于此病的人也一定会更多;如果留下来,我们自己更有可能会遭遇死亡,但是,为了传递善良,我们愿意冒险一试。”村民们做出决定的这番话,现在刻在村中央的纪念碑上。
当然,他们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瘟疫结束后,在350名村民中,有259人病死,只有91人幸免于难。德比郡在灾后曾经流传着一首童谣,就描述了埃亚姆村遭受瘟疫肆虐时的情况:“胸前戴着一圈玫瑰,兜里揣着一把玫瑰,阿嚏阿嚏,我们倒下了。”童谣里的“胸前戴着一圈玫瑰”指的是胸部起疹子,这是感染瘟疫的第一个征兆;“兜里揣着一把玫瑰”是感染者试图用玫瑰的花香掩盖染病后身上的特殊气味;“阿嚏阿嚏”是打喷嚏;“我们倒下了”是指患病者倒地而亡。
裁缝桑姆的家位于教堂附近的一所房子里。现在,这所房子被人们称为“瘟疫小屋”,连同教堂一起,一直保留至今。“瘟疫小屋”的门口竖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桑普一家九口曾经住在这里,他们都死于那场可怕的瘟疫。”
埃亚姆村民们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勇气,感动了几代英国人。政府特许该村后代世袭免税。诗人们写诗歌讴歌他们的事迹。画家们以艺术形式歌颂他们的善举。学校把他们的故事编进教材。村子被人们冠以“善人之乡”的称号。外乡的新婚夫妇会来到这里的教堂举办婚礼。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善良互爱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力量,希望在灾难面前有更多的人能够慷慨解囊,扶危济困,顾全大局,舍生取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