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新闻的传奇,也是出版的传奇。
近日我重读此书,不由得想起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斯诺的墓,以前我常路过那里。斯诺若在天有灵,看到这几十年中国的巨变,看到中国和美国之间波澜起伏的复杂关系,大概会有一种沧桑之感吧。当然,如果他知道自己的书在80 年后还有那么多人在读,甚至还收进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也一定会感到欣慰。
1936 年6 月,斯诺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进入陕甘宁边区,带着对红军和革命政权的许多疑问,想要揭秘所谓“赤匪”的真相。他是第一个在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但事实吹散了斯诺心中的疑团,真相征服了这位执着的记者,他为英美报纸写了一系列的通讯报道,轰动一时,后来结集出版,就是《红星照耀中国》(原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斯诺打破了新闻封锁,让西方人看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着极其艰苦的斗争,这些人的使命感、远见卓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斯诺的报道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国际上对“红区”的偏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新闻之伟力。《红星照耀中国》因此成为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
经典也在改变我们。记得初读《红星照耀中国》,大约在50 年前,那时我颇为惊讶:原来我们崇拜的伟人和英雄,都有着那样可亲的、生活化的一面,他们的理想信念相同,可是性格禀赋各异,言行举止透露各自的人格魅力。伟人和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的精神气质一直在感染我们。《红星照耀中国》问世了那么多年,读来仍然不觉枯燥,写得真实而纯粹,是一个重要原因。
斯诺写工农红军、写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写延安红色政权,他的观察点、态度和语言,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纪实写作毫不做作,是质朴而真诚的。斯诺以“他者”的目光来观察“红区”,他对共产党抗日政策的转述,对“红区”生活的描写自然也会带有西方记者的立场,但他力图还原真相,没有戴上“有色眼镜”,更没有刻意“过滤”,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是那种有质感的真实与丰满。斯诺是记者,又是有天赋的作家,他的报道很“文学”,可读性很强。特别是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许多革命家的采访,注入了人性的关怀。在他的笔下,这些人物有理想有情怀,有非凡的魅力,但又有人间的味道。在诸如饮食、住宿、开会、舞会、恋爱,甚至房屋摆设、身体语言等有趣的细节中,我们能感受到陕甘宁边区那种特有的气氛,在激越、紧张和进取中,也不无自由和舒展,以及个性的张扬。这些记载似乎信笔写成,毫无拘谨。
《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何在?当然来自于边区革命者的奋斗生活,也来自斯诺真实而细致的笔触。他写的是重大的历史,是堪称民族脊梁的伟大人物,大气而有味,如同《史记》。我相信这本书会传流下去。《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却长期以来在西方拥有众多的读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现在倡导“讲好中国故事”,怎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我看可以从斯诺这里得到某些启示:“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媒体的职业素养与人文情怀,有直面真实的勇气担当,还要拓展视野,解放胸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红星照耀中国》现在收进了新编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是作为纪实类作品收录的,主要想引导学生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胸襟气度,以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还希望学生们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掌握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事物,抓住特点,锻炼眼力和提升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立场态度,有作者的关怀与选择。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我也想到,初中生读《红星照耀中国》可能会有些困难,但也会有特别的兴趣。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多读一些经典和品位高的书,尽可能减少低俗文化对他们的冲击,这也是立德树人之需。新编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强调“读书为要”,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是一个大的改进。新教材设计了许多读书栏目,小学一年级就有“和大人一起读”,也就是“亲子阅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节课都有延伸阅读,还有“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读童谣、儿歌、诗词、故事、寓言、童话、小说等等。初中语文每一册都设计有“名著导读”,三年安排12 本名著,“一课一得”,教给学生阅读每一类属的方法。正在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也安排有“整本书阅读”,以抵御碎片化阅读,达致“读书养性”。我们想以此来推进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以此为突破口,改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病。这些年语文教学有很多改革,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读书,要把读书变成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次把《红星照耀中国》收入新编语文教材,也是出于这一期待的一次努力。希望这样的经典作品能带给人们更为长久的润养。
趣 贴
“红星照耀中国”的译名为董乐山专有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 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红星照耀中国》等均有广泛影响。
从图书出版角度而言,真正赋予埃德加·斯诺《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译名的,是翻译家董乐山。
在1984 年,董乐山先生撰文《斯诺和他的〈红星照耀中国〉》,谈到自己当年受三联书店约请翻译《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一九七五年冬,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来约我重新翻译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我欣然从命……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这个中译本一九三八年二月在上海出版时,并不叫《红星照耀中国》,用的是一个隐晦的书名《西行漫记》。
董乐山在《我的第一本书》中明确交代,《红星照耀中国》是他从事职业翻译三十年后才出版的一本可以称得上个人劳动成果的作品。
这本书的正式出版时间为1979 年,“RED STAR OVER CHINA”中的单词“over”在《英汉大词典》中有“笼罩”、“在……之上”的意味,并没有“照耀”之意,是董乐山创造性地将其译成了“照耀”,经典而又传神。因此董乐山的译本出版后,受到了学界的高度评价。《西行漫记》最早的译者之一胡愈之,曾专门为其撰写序言,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