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感,是最近特别流行的一个词。
在《演员的诞生》中,章子怡面对郑爽的笑场,怒怼刘烨:“你满意什么?他们一点做演员的信念感都没有,你有什么好满意的?”在这档节目中,她反复且极其认真的强调表演的“信念感”、“信仰感”以及“责任感”。
她说,她之所以同意上这档节目,初衷就是“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演员”。因为她,娱乐圈也开始研究“专业”二字。
“信仰感”三个字,让这档综艺节目多次登上热搜榜,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而之后袁立的到来,却意外揭露其弄虚作假的黑幕信息。自此,这档标榜“信仰感”的综艺节目,在观众心目中口碑一路下跌,更是被要求停播整改。
但与此同时,有这么一档节目,它不炒作,不迎合,在一众聒噪的综艺节目中,如一股清流,让所有看过的人的内心被深深震撼。
它就是——《国家宝藏》。
在这档节目里,既有对于国宝和历史的专业讲解,也有明星演绎的国宝“前世”来历,更有众多跟国宝相关的普通人物的悲喜故事。
故宫博物院联合八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呈现的文物国宝在这档节目里“活”了起来。
其中,在“石鼓”的前世里,梁家辉向我们演绎了司马光和父亲司马池的故事。
司马池发现了真正的石鼓和汉字,但这真正的汉字与之前上报朝廷的不同,如果修正这个错误,他将面临杀身之祸。司马光苦苦哀求父亲毁掉石鼓,认为不值得为几个字而送死。
司马池望着儿子,坚定地说:“世人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如果连这样的信仰都糊涂,那我们将何以为人!”继而,慷慨赴义。
而在“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前世故事里,撒贝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秦国普通基层官吏“喜”的故事。
喜令史,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基层官员,但他狂热地爱着自己的工作,不仅对大秦的律法倒背如流,还会在每个晚上就着微弱的灯光,在筷子一样粗的竹简上,仔细地一笔一画写下当天的工作日志,一写就是几十年,他刻过的竹简,共有一千一百五十五枚。
他死后没有用任何金银陪葬,而是将生前抄录的秦法,一捆捆放在枕下盖在身上,生当同伴,死亦同眠。
一个人得要多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把工作记录放在自己的棺椁之内,为枕为被?
喜说:“竹简会被腐朽,自己所做的事也不会被人们记得,但背后的精神会绵延后世千年!”
撒贝宁称赞他是大时代里最鲜活,但又是最小的注脚。
而正是因为历史中有了无数个注脚的存在,时代洪流下的华夏文明,才得以代代演进和传承……
除了国宝前世的传奇人物,他们今生的守护者同样令人敬仰。
随着国宝这条主线,守护国宝的重任从历史画卷中展开,在时光隧道中穿梭,代代传承。从古至今,国宝的守护人换了一拨又一拨,然而守护国宝的信念从未改变。
他们之中,有中央美院的学者冯海涛,有中国画颜料的传人仇庆年,有好称“瓷器问不倒”的年轻志愿者张甡,还有那些籍籍无名的故宫守护队队员……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专注、纯粹地做着自己手上的事,有着安然的努力和坚持,在浮华的人世中,度过无数的光阴荏苒和岁月清苦。
梁金生老人便是其中的一位。日寇打入北京之时,他的祖父和父亲,同其他的故宫护宝人一起,护送古物南迁,一路颠沛流离,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文物南迁历时十六年,辗转上万里,经历了轰炸、流寇、车祸、火灾,上百万件文物,竟无一丢失!
和平年代的今天,梁金生老先生接过父辈的衣钵,在故宫守护了国宝一辈子,花了7年的时间,登记了故宫所有的文物。
主持人问:“当时一万三千多箱文物要踏上南迁的道路,您祖辈的那群故宫人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梁先生答:“咱们国家国破山河在,他入侵进来了,我们可以再打回去。但是这个文物要是遭毁,咱们文脉就断了,文化就丢了,所以一定要把文物南迁。”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有这些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的所言所行,立身立心立德。我想,这便是《国家宝藏》带给我们的最真实的力量。
不仅仅是展现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不仅仅是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一脉相承,最为重要的是,它以国宝为引子,为当今浮躁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流,传递出这样一种认知:
曾经有那么多的人,为守护国宝而不懈努力;也有那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在孤寂的岁月里,匠心依旧。
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国宝,还是源于从古至今血液深处的敬畏与骄傲。
而这种敬畏和骄傲,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他的名字叫做信仰!
前几天参加一个新媒体写作者大会,青年作家李尚龙做了一场题为《任何通往创作的捷径都在通向死亡》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
在我们写字的时候,请一定要想一想:屏幕那头是有你的读者的,万一这篇文字火了,能量被放大,你想带给读者什么,想把世界变成什么样子?无论你写的是什么,都应该尝试着写得最好,不留遗憾。
我想,正是因为这个社会上有万万千千有责任感的写作者,他们认真地思考,认真地写作,认真地为这个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发声,这个社会才会有文化上的传承!
如果有人问我,这个时代,是否还存在信仰,我想我会铿锵有力地回答:有!
华夏之所以伟大,从来就不是哪个朝代的伟大,亦或者是哪一个人的伟大。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可能叫张三,可能叫李四,也可能叫王二。他们的生卒没人在意,他们的生平也没人记录,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自己坚持的初衷,用一份纯粹、专注做事情的心,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并传承至今。
他们大多籍籍无名,他们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但是,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用他们的信仰,铸就着这片土地的辉煌,也铸就着民族的脊梁!
如今,时代的脉搏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
我想,我们可以骄傲地拍着胸脯,对着未来,坚定地承诺:华夏之信仰,吾辈护之!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