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
小说讲述了上海弄堂里一起长大的一对年轻人齐铭、易遥在校园内外发生的情愫纠葛,并在一次次的流言蜚语中,卷入了校园欺凌事件中,最终却以悲剧结尾的一个故事。
本书是奠定郭敬明青春文学版图的作品,书中对于校园霸凌的探讨和少男少女之间情愫故事的描绘,细腻深沉又冷静,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最早揭露校园暴力的小说之一,《悲伤逆流成河》所涉题材在当年也许不那么容易被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重视起了其中所揭露的种种社会现象。校园霸凌能慢慢被人们重视,或许早期的这些作品也贡献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即使生活在阴沟,也要记得仰望星空。年少无知不是霸凌欺辱他人的挡箭牌,少年的恶更应被及时干预和制止。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是《少年的你》中小北对陈念说的一句话,也希望能成为我们整个社会对所有少年少女的态度。
@陈岚《我们为什么被霸凌?》
那些曾被欺压的人,一定也在某个无助的夜里抱头痛哭过:“为什么受欺凌的,偏偏是我?”
《我们为什么被霸凌?》是由中国作家陈岚所著的一部心理学著作,本书经过400天的田野调查,为我们呈现了15个触目惊心的校园霸凌故事。其中的故事横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涵盖武力霸凌、流言霸凌、性别霸凌、群体霸凌、校园霸凌等多种形式,揭示了几乎所有的霸凌事件都可归因于一个因素——家庭教育!
不仅如此,此部著作还做了全面的解剖,为学校、家长和孩子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一部孩子、家长、教育者都值得一看的著作。作者还提出,在多数派眼里,不合群的少数派永远是可怜的猎物;而在受欺凌的人眼里,无作为的监护人永远是得力的帮凶!
看完本书,希望大家偶尔都能扪心自问:当校园霸凌事件发生时,我在干什么?当你学会通过这些事件反思自己时,相信你的社会责任也能一步步养成。
@东野圭吾《恶意》
不少人会疑问,那些爱欺负人的人,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东野圭吾通过其作品告诉我们,恶意有时也会来得莫名其妙……
此部作品便是《恶意》,它曾被媒体和读者称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一名畅销书作家在家中被杀的故事。然而,凶手很快就承认了罪行,但对犯罪动机一直含糊其辞。随后通过加贺的不断问询和推理,凶手的犯罪动机不断改变。原来被杀人和凶手一样,曾经都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小说早早就将凶手置人眼前,却以大量篇幅探讨作案动机,实在扣人心弦。当真相的迷雾散去,“人性”中的恶意展露无遗,终于让人不寒而栗。
归根结底,凶手的恶意,其实来源于早年所经历的校园暴力。正如书中所述:“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散发出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如此看来,校园霸凌给受害者带来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深远……
@玖月晞《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电影好评如潮,而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也是精彩不断……故事中,结巴的优等生陈念因一起校园自杀案而卷入校园欺凌事件,成为受害者,她几乎每天都活在同学们的欺凌与自己的隐忍当中。
然而,小混混北野的出现,令陈念在黑暗中看见了一丝丝微光。北野不留余地地保护着陈念,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陈念误以为自己伤害了同班同学魏莱,为了让陈念能继续追寻她的北京梦,北野试图代替陈念承担一切的责任。于是,一场少年犯罪和追逐真相的博弈,揭开了更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秘密……
无论是看书还是观影,剧情的震撼及作品中揭露的校园霸凌现象,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看过电影《少年的你》的朋友,一定对剧中的施欺者“魏莱”有一定印象。不少人感叹,这位长相漂亮、家境优越、成绩还好的小女生,为何会成为欺负同学的校园恶势力呢?——其实啊,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但她缺少真正的关爱,父母很少真正地与她沟通过。这不禁令人联想起家庭里沟通的冷暴力,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这种“隐性暴力”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无疑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冷漠、隔阂、敌视。
于是本书便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通过四步走的方式,教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的和谐相处之道,这四个步骤便是:细致观察,表达感受,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具体需求。书中提及的“非暴力沟通”的方法,不仅能教会人们如何营造更和谐美好的个人生活,同时还能解决世间的众多冲突和争端。防止校园霸凌,正是要从学会好好说话做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