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大学姐庞田玥:群星璀璨,不要仅仅仰头羡慕

时间:2023/11/9 作者: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热度: 22643
回高中母校宣传招生时,有高二的学妹悄悄地问我:“学姐,你高中的时候追星吗?”“当然!我现在也追星呢!”我笑眯眯地回答。

  “可是学姐是学霸,也会像我们这样追星吗?”我被她逗乐了,“学霸怎么了,学习好就不应该追星吗?我可是追了整整三年呢!”想起辉煌的往事,我骄傲地重申:“整整三年呦!”

  “可是追星不是会很浪费时间,容易使人分心吗?我爸妈都特别反对我追星,我自己也经常觉得不应该去想这些事情,要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于是,我开始给她讲自己高中三年追星的历史。

  有些惭愧,我并没有始终如一地追“一颗星”,仅高一追过的星加起来估计比整个太阳系的行星都多,以至于很多连我自己都忘了。唯一记得的是,他们都又高又帅,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男友力MAX”。这是很好理解的,对于一个十五六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来说,他们可以完美满足内心深处对异性的所有好奇与想象。

  追星的对象稳定下来是在高二。当时电视剧《琅琊榜》处于热播阶段,口碑爆棚。说来好笑,我一开始对它的了解竟然来自《作文素材》和政治“文化自信”那一单元的题干。不久后,又在《看天下》杂志上看到了很长一篇关于《琅琊榜》的专访,还附上了很多彩色的照片。

  看到胡歌的第一眼,我就懵了。懵了几秒才反应过来,一把抓住同桌的胳膊,兴奋地大叫:“胡歌好帅啊啊啊啊……”我深情地向她描述了那种“一眼万年”的感觉,她像看疯子一样看着我,一边抚摸着受伤的胳膊。“醒醒吧你,胡歌连你是谁都不知道!”接着狡黠地一笑,“再说了,还是我们家黄轩最帅。”补充交代一下,她自从看了《亲爱的翻译官》之后就疯狂地迷上了黄轩和翻译事业,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官,每天苦学英语。

  对于一个每天六点起十一点半睡一周只放一晚上假的住校高中生来说,追星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我没有时间去追胡歌的剧,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去电影院看他的新电影,连手机都没有的我更没办法去关注他的微博,为他打榜呀什么的全部都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的照片从杂志上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贴在课桌上,每天做完作业趴在课桌上幸福地犯一会儿花痴。

  距离放寒假还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我向我妈表达了我想在寒假看《琅琊榜》的愿望。她非常通情达理地告诉我,如果我可以在期末考试中进入年级前二十,她就同意我寒假追这部剧。为了可以在寒假天天看到胡歌,我开启了一个月的疯狂学习模式。期末考试我史无前例地考出了年级前十的好成绩,超额完成了我妈的要求。之前我一直觉得年级二十名已经很好了,前十是我望尘莫及,想也不曾想的。知情的同桌一脸佩服地对我说:“爱情的力量。”我害羞地低下头,好像真的正在谈恋爱一样幸福。

  那个寒假回想起来依然活色生香。我妈履行了她的诺言,允许我在完成了每天的学习任务之后看一个小时的《琅琊榜》。每天为了能早点见到胡歌,我一大早就咬着牙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自觉地坐到书房里学习。老老实实做完最后一道题目,对完答案,改完错,然后才雀跃地奔向电视机去赴一场与胡歌的约会。

  值得注意的是,我并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我心里很清楚。所以,一个小时一到,不用我妈提醒,我会自觉地关电视。

  不过,随着《琅琊榜》逐渐走向结局,我开始意识到一件不妙的事情:我对胡歌的喜欢越来越汹涌澎湃,以至于每天关掉电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脑子里全部都是梅长苏的音容笑貌,很难集中注意力再去学习。晚上躺在床上,我思考的问题从“明天要做数学还是文综”变成了“怎么才能嫁给胡歌?”。一言以蔽之,我得了“胡歌综合征”。

  我惊恐地发现自己越陷越深,几乎要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满脑子都是胡歌英俊帅气的脸,做题做着做着就开始发呆。晚上趁爸妈都睡了,我悄悄地溜出卧室,打开家里的电脑。一边做贼心虚,一边刷胡歌的剧。这症状,我很害怕,残存的理智而不是青春期的荷尔蒙告诉我,如果这种状态不立刻中止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

  我想了一个损招,上网找了很多自己目不忍视的胡歌的黑照,每当我开始陷入无边无际的单相思以及白日做梦的幻想时,我就去看胡歌的黑照,强迫自己盯着看,看到实在看不下去为止。几天之后,“胡歌综合征”随着寒假的结束也销声匿迹了。

  上大学之后接触到心理学,知道了“系统脱敏法”,大为得意:原来我高中的时候就自己发明出来了啊!

  高三有段时间压力大,连着几次模考都差强人意。我又紧张又焦虑,开始失眠,整晚整晚的睡不着。

  有一天晚上,我苦闷至极地躺在床上,又是一个漫长的夜晚。干脆起床,拿出平时收藏的关于胡歌的照片和文章开始慢慢地看。

  我早就知道他出过一次可怕的车祸,可那天晚上这件事对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和车祸相比,几次小小的考试失利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实在是太脆弱了,既然我喜欢胡歌,就要学着像他那样坚强。

  很快,失眠的情况就得到了改善,曾经以为迈不过去的坎儿,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优秀的人做什么都做的好。初次听到这句话,我是不信的。怎么可能呢?哪里有全才呢?后来再想这句话,方才领悟到老师的意思。优秀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用心用脑,而不会只局限于学习。

  其实追星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说,追星并没有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影响我的学习,处理好了,反而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习疲惫的时候,看一看他的照片,对我来说是一件极其养眼和快乐的事情;我也几乎没有在追星这件事上花什么钱,只买过几本刊登有胡歌的英文杂志,英语早自习的时候光明正大地大声朗读,时间久了,差不多倒背如流;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我总是可以举出各种各样有关胡歌的论据;更重要的是,因为忙着喜欢胡歌,我完全无视掉了身边的男生,所以从来没有发生过早恋的问题……

  再后来,我对追星有了更深的理解。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话是不错的。我一开始确实主要集中在第一阶段,上了大学后,通过更多的渠道,对胡歌有了更多的了解,曾经对他的容貌狂热的喜欢才逐渐转变为对这个人才华和人品的欣赏。

  歌德写道:哪个少女不怀春?严歌苓在《芳华》里有这样一句话:那是个混账的年龄,你心里身体里都是爱,爱浑身满心乱窜,给谁是不重要的。对我来说,青春期的追星,是需要一个假想中的“男朋友”来喜欢,用来发泄掉被繁重学业压抑着的“浑身满心乱窜的爱”;而现在的追星,则更大程度上是需要一个榜样。

  胡歌爱读书,我也努力多读书,想让自己的灵魂变得有趣一点;一个室友喜欢彭于晏,每天坚持去健身房;还有一个认识的姑娘崇拜李叔同,读完了他所有的著作,告诉我她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个内心无比干净的人。

  有一次发表了一篇文章,收到样刊后惊讶地发现紧紧挨着的就是一篇写胡歌的文章。这个发现令我雀跃不已,觉得自己离他近了一点点。

  读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我又意识到,每个行业,每个时代都有无数优秀的“星”,而不仅仅是活跃在荧屏上的“星”。在追星的同时,可以努力让自己也变成一颗星。不必璀璨夺目,引万人关注,尽力发光发热就好。

  那个喜欢黄轩,发誓非黄轩不嫁的同桌和我一起考上人大,如愿以偿读了英语专业,在成为一名翻译的路上一路狂奔,有了很好的男朋友。我和她打趣:“不是非黄轩不嫁吗?”她不好意思地笑笑:“总要长大的呀。”

  创作谈

  从初中到大学,我见过无数追星的女生,当然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歌德的那句名言“哪个少女不怀春”可以改成“哪个少女不追星”。连我妈,一名严肃的人民教师,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周润发,也会温柔地回忆她二十来岁时看《上海滩》时对发哥的迷恋。

  什么事情都是有学问的。我曾经眼睁睁地看着初中同学因为沉迷于追星无法自拔,成绩一落千丈,在老师的叹息中去了一所和她的能力极其不匹配的高中;我也见过因为一个明星的一部剧而迷上了一门学科,咬紧牙关一路狂奔的女生,她是我的闺蜜。

  至于我自己,各种各样的星追过无数,我追星有两个原则:第一,让我开心;第二,让我进步。二者缺一不可。往往会因为某个明星的颜值而关注他,看看他的海报,追追剧,也就是俗话说的“养养眼”,这是满足了第一个原则。然后,我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的事迹,有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彭于晏的高度自律,胡歌的大量阅读。我并不奢望可以像他们那样成功,但至少,我可以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高中的时候,一次和同学一起去看了《碟中谍》,从此被汤姆?克鲁斯迷得一发不可收拾。千方百计挤时间补完了他所有的电影,一遍不过瘾,还下载在手机里,有时间就重温。结果,那段时间,我的英语突飞猛进。听力提高了,电影中经典的台词也被我用在了作文里。

  和英语老师聊天,她笑称:“你这追星追得可真是淋漓尽致!”

  很多高中的学妹有过追星这方面的苦恼,告诉我她们的父母不支持。父母不支持是担心我们分心,但如果你向他们证明你会因此变得优秀,变得快乐,他们怎会反对?

  群星璀璨,不要仅仅仰头羡慕。做点什么,让自己也越来越明亮,是为追星的最高境界。

  写作技巧

  对于写作,我自觉只是一个虔诚的敲门人,不断摸索试探。不敢说自己有什么写作技巧,只是在这里分享一下心得体会罢了。

  其实在我看来,写作没有什么灵丹妙药,那种可以让人看了之后马上灵光乍现文思泉涌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有日复一日阅读量的积累,坚持练笔,以及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体验的。

  从三年级写作文开始,我就经常被老师表扬,作文被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很多同学问我是怎么写好作文的,想来想去,可能是因为从一年级开始就被妈妈要求每天读课外书,写日记吧。一开始是满心不情愿的,想玩。后来慢慢地成了习惯,丢也丢不掉。每天不看会儿书,写写日记,总觉得少点什么。在高三最忙的时候,每天晚上也要看一两篇文章,写几句话。

  多读,多练,说起来容易,坚持下去就不简单。

  很多国产的青春校园剧我是看不下去的,因为太假了。有时候甚至想当面质问编剧:难道您没有上过高中吗?真实的高中,绝大多数中国学生上的高中,不是这个样子的。

  为什么韩剧《请回答1988》可以成为青春剧里的一股清流,就是因为它很朴素,很真实。观众看的时候经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家也是这样子的呀!

  真实自能打动人,影视作品如此,文学作品亦如此。

  柴静的《看见》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一句话: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她作为记者,自然要追求真实;而对于写作者来说,真实同样不可或缺。

  除此之外,写作还需要有共情能力。鲁迅先生有句话我不敢苟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们都是人类,都经历着同样根本的人类难题,提出同样根本的人类疑问,生活在不断缩减的时间阴影之下。《春江花月夜》里的那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让读到这句诗的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对自身渺小的感慨。这就是共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写作者寻找的,就是那一轮明月。

  蝴蝶说

  逐梦年华:这次月考考了全班第十,进步很大呢,真的超高兴,正如破茧所言: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和破茧一起成长,加油啊!广西林飘:第八期的“牛羊才会成群,唯有猛兽总是独行”是被题目吸引了,可当我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发现自己和作者真的好相似,可以记住《木兰诗》却背不下来方程式。这个星期我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这篇文章,突然发现选择文科真的是我唯一的出路。我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害怕别人的眼光,也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可是看了这篇文章突然有点放开了。真的就像文章最后说的那样“在你的身后,有你的朋友和你的父母老师,在你的面前,有一片大好时光,你又何必关心无谓的质疑与嘲讽呢?只管自己拯救自己,一往无前便是。”这段话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如果可以替我谢谢作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