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今全国统一的语文高考试题,人们的质疑够多了。那么,20世纪上半叶——“五四”以后传统的大学招生考试又是怎样的呢?
1932年北京大学入学试题(文法学院用):
一、把这首诗译成散文白话(自加新式标点符号)。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下列各书是谁做的或编的?
《文史通义》
《后汉书》
《论衡》
《说文解字》
《日知录》
《说苑》
《红楼梦》
《方言》
《文选》
《三国志》
三、什么是“四书五经”?
什么叫做“四部”?
什么是“三通”?
“唐宋八大家”是谁?
四、试举五部秦以前的书。
五、试举出下列各句中“之”字在文法上的区别:
1.学而时习之
2.先生将何之
3.之二虫又何知
4.南宫绦乏妻之姑之丧
六、作文试题(选做一题)。
1.艺术与人生
2.科学与人生
这份试题,今天的考生见了,不知作何感想?而北大、清华、南开1946年联合招生试题则更简单得“不像样”!
请看:
一、作文(文言语体不拘,但须分段,并须加标点)。
题目:学校与社会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
1.指日可待
2.变本加厉
3.隔岸观火
4.息息相关
当年这些只有一页纸的试题,比之今天题型五花八门、总字数多达万余字的标准化全国统一语文高考试题,究竟哪一种更接近中国语文的本质?中国语文考试演变到今天,究竟是变得越来越“科学”,还是越来越背离它的本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