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网红食品“椰子灰冰激凌”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走红的类似“黑色食品”可不少,除了雪糕,还有竹炭面包、炭粉蛋糕、黑炭花生等,卖相黑乎乎的,极具视觉冲击力。
不是所有“炭”都能安心吃
“黑色食品”之所以发黑,是因为有“炭”。活性炭、植物炭黑,或者其他由植物经过高温烧成的炭,都能让食品呈现黑色。但这些物质当中,只有两种被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就是植物炭黑和食品级来源的活性炭。
商家宣称的竹炭、椰壳炭等,看似来源于天然植物,却并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
早在2008年,原卫生部就在《关于竹炭能否作为食品原料或添加剂问题的复函》中强调,“竹炭食品”其实是违反国际标准的非法食品。
当然,大部分商家也不傻,“竹炭”“椰壳炭”往往只是营销噱头,里边还是老老实实用植物炭黑。
添加活性炭,多是为了降低成本
即便植物炭黑和活性炭同属合法食品添加剂,性质也并不相同。植物炭黑属于食用色素,可用于糖果、大米制品、小麦粉制品、糕点、饼干着色。
也就是说,食品里可以含有植物炭黑,国际安全标准对人体每日摄入量也没有限定。
食品级来源的活性炭则属于食品加工助剂,用于食品的脱色、脱臭,理应在后续工序上除去。
也就是说,食品中不应留存这种活性炭,或仅有少量残留。
两者价格也相差很大。作为将被人体摄入的着色剂,植物炭黑要经过更严格的精致工艺,价钱也更高,一般超过100元/斤。
而食品级来源的活性炭,因为工艺相对简单,仅需不到1元/斤。
于是,许多食品生产商就使用活性炭来为“黑色食品”着色,以降低成本,实际是一种投机行为。
活性炭难排毒,会造成肠胃不适
你可能会问,用活性炭着色不是正好吗?商家都说活性炭能“清肠排毒”“净化血液毒素”呢。其实,那不过是商家的宣传噱头。
活性炭确实被用于抢救口服性急性中毒,但通常一次性使用几十克,且多次使用。
而吃“黑色食品”摄入的活性炭非常少,活性炭本身也不能被人体吸收,仅仅通过胃肠道,吸附“有害物质”的能力极其有限。
另外,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是无差别的,吸附“有害物质”的同时,也会吸附食物中的有益微量元素。若长期大量食用,很可能造成身体营养不良。(摘自《家庭医生》2018年11月下 图/包图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