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普及,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不断加大,学习及考查要求也不断提高。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好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孩子学习好古诗词,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唐诗宋词已经成为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咿呀学语的孩子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中国的古诗词的基因已经渗入到每位中国人的骨髓,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好古诗词,不仅仅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需要,更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健全人格,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入历史背景。“在时代的大潮中,每个人都是溺水者。”每个人都是存在于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中的人,每一首诗词作品都会深深地刻上时代的烙印。所谓“文史不分家”,当我们在教授古代诗词内容的时候,适当的引入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就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们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诗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历史大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公元755年,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开始了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此时的杜甫,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自己一个人流落四川。公元763年春天,叛将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流落四川,饱受丧乱之苦而又满怀爱国热情的杜甫欣喜若狂,提笔写下了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国家叛乱平定,家庭即将团聚的欣喜之情。而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生活在一个冉冉升起的大唐帝国,没有战乱之祸,家国之忧,生活条件优越。年轻的王勃,少年不识愁滋味,在他的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展现了大唐帝国的包容与开放。作者所生活年代的不同历史背景,不同的人生际遇,早就了不同的作品风格。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介绍作者的生平故事,性格特点,同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古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及主题思想。杜甫被称为诗圣,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少年的杜甫家境优越,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的后半生可謂凄惨,妻离子散、身世漂泊,国家战乱不断。公元740年,孟浩然去世;公元761年,王维去世;公元762年,李白去世;好友的相继离世,加上自己年老多病,异乡漂泊的杜甫在夔州写下了被称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抒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及老病孤愁的悲哀。
与杜甫的性格不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虽然仕途不顺,从湖州到黄州、儋州。随屡次被贬,但他是一位美食家,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同时也是一位旅行家,被贬到哪里,就在哪里寄情山水。表现出了一种参透人生的豁达,写出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词句。时代的印记和作者自己的性格特点是影响诗词作品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所以,让孩子们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的性格特点,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作者创作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情,进而深入理解作者的一系列诗词。
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形式,增加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背诵是古诗词学习的必备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避免生硬的机械记忆,我们可以创新古诗词的学习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开展我们的诗词大会,进行我们的飞花令、诗词接龙、古诗词知识竞赛……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全面的提升孩子们的古诗词素养,对于我们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类比学习。从《诗经》开始,中国诗词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一首诗词,从用典、意境、思想感情,总能够找到它的源头,甚至相似的诗篇。通过横向或者纵向的对比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古诗词知识储备,更能够让他们对课本上的诗词有深入的理解。例如《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节奏明快,浑然天成,作者用轻快之笔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而唐诗《登科后》是孟郊46岁进士及第时创作的一首七绝,再此之前,作者两次落第。“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同样表达了诗人极度欢喜的心情。“千里江陵一日还”与“一朝看尽长安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两首诗对比学习,更能提高学习效果。
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我们不仅仅要脚踏大地,还要不时去仰望头顶上星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作家、诗人,但历经千年仍然充满活力的古诗词,是我们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学习古诗词,不仅仅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个世界,更加正确的审视自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我们教育者所应该肩负的的历史重任。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