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它突出了语言的表现功能、直接呈现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在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同时,抒情性话语打破了普通话语系统,融入主观感受使“声”与“情”、“景”与“情”相辅相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系统,以此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
关键词:抒情话语;语言;表现功能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组织形式,抒情话语有别于常规的话语系统,它直接植入了抒发情感的内容,能够个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1]抒情话语采用声音以及画面组织来将主观感受表現出来。其中声音组织与音乐较为相似,而画面组织则具备一定的意蕴。相较于普通话语,抒情话语将表现功能突显了出来,可将情感运动形式直接呈现、展示出来,它常常打破语言的复杂、规范特点。它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
一、利用声音层的象征功能来将语言的表现功能突显出来
其中,声音层具有注重抒情话语的特点。普通话语是一种通讯系统,基本不考虑音响关系,这种音响关系由词语与语句组合而成;但被显现出来的声音层会构成一种音响组织形式,这一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富有音乐性。[2]例如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诗与音乐最为接近,其中的情调则是依托于音响节奏,以情感运动、音调的形式表现出来的。[3]抒情作品中运用字音平仄的高低、长短、强弱变化可以产生声调的分别,如双声、叠韵等手法,使得声调和谐优美,从而加强词语的抒情效果。
此外,声情并茂是指抒情作品依托于不断变化的节奏,为情感节奏赋予外形,在音响形式上给人以优美的感觉,并与情调相符。[4]抒情作品在节奏上,常采用叠句或反复等手法来突出声音的节奏,从而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增强抒情效果。如在宋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辛弃疾运用反复的手法,用两个叠句使得抒情话语的声音节奏变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难以排解、无从诉说的孤独和忧愁的情感,不仅声调抑扬顿挫,而且情感也逐渐变得强烈。字音节奏的减慢影响了情感运动的节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因此抒情话语的声音节奏对其情感表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抒情效果,突出语言表现功能。
二、可利用画面层的象征功能来将语言的表现功能突显出来
其中的画面层具有注重抒情话语的特点。在常规的话语系统中,通过词义联想而形成的视觉形象,反映了现实事物的形状、颜色。[5]其中的画面在将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展示出来的同时,也转变为一种主观体验中的形状、颜色,将感受过程表现了出来。诗歌般的语言中蕴含有画面,画面中蕴含有诗歌。诗歌中的景致并非自然风景,而由被赋予情感底蕴的画面的抒情话语表现出来。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并非一种空泛的概念,而是通过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将其情感表现出来,进而打造情感与景色相融合、触景生情的意境。偶尔,为了获得真实的主观感受,抒情主体会为自然景观赋予浓郁的主观色彩,打造出一种“幻景”,进而将自然景观形象而传神地再现出来,抒发真挚的情感。[6]
三、为了将诗歌中语言的表现功能突显出来,抒情诗人往往需要改变普通话语系统
进一步说来,会摒弃现有的语言规范,打造出充满表现性的语言,通过一些能将错综复杂的意义表现出来的话语形式来将审美经验传达出来。[7]如宋朝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在使词性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使其表现力进一步增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功能。
通常作者除了改变词语的词性以外,还采用抒发情感的话语形式,通过语句组合法则的变化,使语言更加经济和精炼。如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对此,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做出如下评论:“在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通过‘闹字而将春天的境界烘托了出来。而在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通过一‘弄字将整首诗的意境烘托了出来。”其中的“春意闹”、“花弄影”,看起来都是不合常规的用法,但放在这里细细玩味,便可品味其妙处。“闹”字将春天红杏的艳丽以及充满生机的春天烘托了出来,将词人独特而丰富的内心感受传神地表达了出来;而“弄”字将月光下花朵的灵巧娇美、随风摇曳的花影描绘了出来,将词人的审美情趣传神地表达了出来。[8]
由此可见,抒情作者在炼字上的推敲和对原普通话语系统的复杂化、奇特化改造亦能起到突出语言表现功能的作用。
一言以蔽之,抒发情感的话语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将语言的表现功能突显出来:即注重声音层以及画面层的象征功能、普通系统的变化,当然还包含了其他方式,如使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如比喻等,此处便不再一一赘述了。
参考文献:
[1]刘祥安.别—抒情话语—论戴望舒诗歌的意义[J].文学评论,2002(01):12-16.
[2]南帆.抒情话语与抒情诗[J].文艺研究,1996(3):21-22.
[3]傅宗洪.大众传媒时代与抒情话语的生产[J].文艺争鸣,2009(7):15-17.
[4]童庆炳,李衍柱,曲本陆,等.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90.
[5]雷军.叙事、抒情与话语权力—评电视连续剧(誓言无声)[J].写作,2003(01):1-3.
[6]童庆炳,李衍柱,曲本陆等.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92-293.
[7]陆以宏.通俗歌曲和短信.文学抒情话语的悖论—“大众化文学现象”个案研究之四[J].关系教育学院学报,2008(04):10-13.
[8]童庆炳,李衍柱,曲本陆,等.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8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