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作为学生打下数学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本文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从学习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三个方面探究如何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创新,力求教学方式能夠在最大限度上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比较的刻板,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弱,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只能一步步地进行引导,将抽象的知识变的具体直观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制定符合学生爱好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究。
一、借助情境创设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制于本身的认知限制,在学习一些逻辑思维比较强的知识时很难对知识的本质进行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化,学生通过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1]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较频繁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加法与减法》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购物情境,在情境中不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作为情境创设的开端:“同学们,大家平时和父母去超市的次数多吗?你们知道超市中的那些食品都是多少钱吗?”同学们都说不知道,教师借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收银员与顾客的角色创建。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划分,让学生一人为顾客,一人为收银员,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自由的定价,让学生自由地买卖。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不断的反复重复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借助自主学习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地最佳时期,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时刻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地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问题的设置要富有引导性,教师通过一步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2]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位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通过学生独立探究学习到的知识记忆的会更加持久。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通过问题的提问进行教学的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正方体吗?如果我想要知道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我该怎么计算呢?”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动向,在学生对问题感到困惑不解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如果大家不知道该怎么计算,我们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亲自感受一下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学生通过长方体的制作能够清楚地观察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具体是指的哪些部分,同时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的高涨。在教师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慢慢地学习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方式,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动手实践的过程,学生不断地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借助合作学习培养逻辑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较为常用的一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能够具有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不断地从他人身上吸取学习的优势方法,完善自身的数学学习思维。
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图》的学习过程中,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要能够进行统计图的绘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划分,要求学生对自己日常家中使用的塑料袋个数进行汇总整理,以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小组中的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划分合作,每一位成员在绘制的过程中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促进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把握教学方式的使用,力求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完善自身的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何兴棉.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读书文摘,2015.1(12):105-105.
[2]韩绪军.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1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