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校按着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理念,在课内外重视阅读,开展了教材精读、课内扩读、课外延读“三读一体”的阅读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三读一体;促进;学生发展;实践
一、教材精读
按照“211”模式(授课时间、扩展阅读时间、习作时间比例为2:1:1),突出策略指导,课内前20分钟加强精读,快速达成课标要求,为充分扩展读和延伸读提供有力支持。
1.坚信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并非零起点。
基于学生已有基础,确定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去除重复、无效或低效环节,不在细枝末节上徘徊。
2.精读过程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
抓重点、抓结构、抓联系、抓方法指导,保证每次读书活动都能有目的、有价值、有明确指向。
二、课内扩读
开展课内扩读是跨越式语文改革最鲜明的特色,确保每课时10分钟扩读,贯穿始终,雷打不动。
1.合理选用扩读材料。
(1)扩读材料主要选自跨越式课题组提供的配套篇目,每課时5—10篇。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另外选择进行补充、丰富或替换。
(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年段和课时目标,选择学生可读、能读、有兴趣读、有主题读的篇目。
低年级:第一课时侧重选取有助于巩固和强化生字的材料;第二课时选取有助于课文主题理解和深化的文章。这些阅读篇目都具有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富有情趣、朗朗上口的特点。
中高年级:与低年级相比,教学模式有所变化,扩读内容会随着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和教材特点的不同而进行针对性选择。
如,新课伊始,可选择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的文章;课中可补充一些与人物、故事密切相关的阅读篇目,帮助理解、感悟;课尾深化主题、感受写法,可提供涉及人物补叙、写法迁移、主题扩展的篇目。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单元特点安排精加略、一篇带多篇、写法对比等方式的阅读。
2.灵活掌握扩读时机。
低年级一般安排在课时的第二环节进行;高年级可根据“211”变式灵活调整。但每课时总扩读时间不能低于10分钟。
3.实行有差异扩读。
扩读材料提供必读与选读两种,以保证上不封顶但下要保底。扩展阅读后的反馈,低年级不涉入问题分析或讨论,中高年级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三、课外延读
为使学生的语文积淀更加深厚,我们在夯实课内精读和扩读基础上,创新策略,丰富模式,强力推动阅读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具体做法:
1.与课文学习和谐对接。
(1)与课文内容、主题对接。如:学了《一夜的工作》推荐《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学了《蝙蝠和雷达》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
(2)与课文体裁对接。如:低年级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居多,推荐《香草女巫》《火鞋与风鞋》《木偶奇遇记》《严文井童话》等;中年级叙事类作品居多,推荐《杨红樱系列文学作品》《稻草人》《窗边的小豆豆》等;高年级经典名著分量有所增加,推荐《男生贾里》《呼兰河传》《狼图腾》等。
(3)与名家名作对接。如:学习《养花》后,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学习《童年.冬阳.骆驼队》后,推荐《城南旧事》;学习《草船借箭》后,推荐《三国演义》;学习《匆匆》后,推荐《朱自清散文集》等。
2.营造浓郁书香氛围。
班级设置图书架、语花栏、读书成果展示栏,实行师生同读,图书漂流,每日坚持20分钟经典诵读、5分钟课前演讲等,创建书香班级;学校开放图书室、设置楼层读书角、楼廊作品展,开展读书笔记、手抄报、作文竞赛、全校师生经典诵读特色展示等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倡议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
3.精心上好“四课”。
学校进行专题培训,指导教师上好读书推介、方法指导、汇报交流、成果展示课,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4.积极倡导自主阅读。
(1)尊重自主选择。必读书目与自主选读相结合,让阅读富有个性化。
(2)尊重阅读方式。不刻意要求抄词摘句,写读后感等,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童年的游戏生活,成为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5.紧密跟进多元评价。
(1)建立“七评”体系(周期递进评价,多元主体评价,阅读内容评价,星级等级评价,活动成果评价,书香班级评价,书香家庭评价),质、量结合,保证课外阅读的全面高效。
(2)每学期进行语文阅读单项测试,结果纳入综合成绩中。
(3)制用“五卡一表”(《学生课外读书卡》《周课外阅读评价卡》《月份课外阅读活动评价卡》《月份课外阅读综合评价卡》《学期课外阅读综合评价卡》《学生课外阅读星级评价表》),建立阅读档案,促进阅读习惯养成。
“三读一体”阅读策略的有效实施,有力地保证了语文跨越式试验在整体上的高效运行,并在此基础上凸显出新的发展与突破。各年段学生阅读量远远大于课标要求,读写能力迅速提升,良好的读书习惯已经成为孩子们童年中最珍贵的财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