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十五年选秀综艺的变化分析大众文化变迁?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热度: 15735
顾张逸

  从2004年的《超级女声》开始,电视选秀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到今年已经走过十五个年头。十五年来,从《超级女声》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全民“秀”粉、遍地开花,我们不仅看到了选秀节目的环节设置、赛程安排、评分依据、表演内容、消费对象和范围不断在发生变化,更能从中感受到大众文化在这十五年来的显著变迁。

  一、我国选秀节目现状概括及与早期对比的不同点

  近年来大陆选秀综艺日渐增多,虽然仍有不少节目中残留着2004年《超级女声》电视选秀的影子,但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选秀节目是凭借全新的节目形式、不断扩大的粉丝群体以及传播力度更大更广的网络平台出现在我们面前。

  当下选秀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范围广,各行各业都开始竞相“入住”选秀,同时把以往在“后台”展现的选拔过程透明化,把选秀的形式与真人秀的拍摄手法相结合,这样也会更加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制造节目爆点,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

  另一个不同点体现在选秀最直接的产物——选手们的后续发展上。早期的选手们在结束选秀之后一般都会被不同的演艺公司签约,大部分是从事歌手的职业,而聚焦到近几年,大热的选秀节目似乎逐渐把眼光向日韩的“偶像养成”靠拢。偶像养成文化源自日韩两国的娱乐造星产业,用日本养成系女团AKB48创始人秋元康的话来说,养成就是“让粉丝们看着她们在自己眼前渐渐成长为明星”。这类节目多数组织素人经历系列的选拔,目标是成团出道,在此过程中,素人一步步成为粉丝心中的偶像,同样,他们也掌握着对粉丝巨大的号召力。

  自从2015年,《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夏日甜心》等偶像养成节目席卷荧幕,偶像养成元年开始了,一直到2018年大火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这种选秀节目类型用最快的速度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当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潮流,并发展成了一场全民狂欢。

  二、选秀现象背后的大众文化变迁分析

  我国学者周宪实在其著作《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指出:在当前中国的审美文化当中,虽然存在着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三元格局,但人们不难发现,大众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文化形态,近二十年发展极为迅猛并不断发生着改变。

  从我国十五年的选秀发展过程,节目具体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赛制赛程上,更表现在选秀出生的选手们各自后续发展和粉丝群体的不同经营模式上,以下针对这些变化,分析其中体现的大众文化变迁:

  1.传播途径逐步从电视向网路转变。不同的网络播放平台竞相出现,选择甚至比电视更为多样化,不仅如此,网络也能更方便搭建出一个“观看比赛+赛后投票”的产业链,因此不少选秀节目已经逐渐转向“电视+网络”直播或者直接网络直播的播放形式。

  2.全民投票,全民参与,观众在选秀中的参与度在不断增强。这一点从网络直播上也有直观体现,通过网络观看,观众还能通过“发弹幕”等形式参与实时互动,发表自己的评论。观众,或者说是粉丝群体的权力也在不断增长,除了线上投票之外,更多的粉丝见面会、千握手会被举办,粉丝真正成为了手握权力的选择者和参与者,甚至可以直接地左右他们偶像的命运。

  3.形式范围的扩大。比赛的形式不仅仅被框定在歌舞范围内,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纷纷开始加入选秀,由此导致的观看选秀的对象范围也越来越广,覆盖各个年龄层。

  4.选秀中的选手形象的塑造也在迎合大众需求不断转变。过去的选手要求在比赛中尽善尽美,任何一点舞台事故都足以毁掉一个年轻人的星途。而现在选手们似乎要求更亲民、更接地气,观众更希望看到一个透明化的选秀比赛过程。

  三、当下选秀趋势下,资本市场利用大众文化心理创造巨额财富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一个全面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直接导致流量时代的到来。以2018年现象级的选秀《偶像练习生》为例,仅仅收官之战便收获超过1亿人的投票量和超过125亿的微博热门话题量,而整个选秀过程也为赞助商农夫山泉和小红书创造了巨大的品牌效应,而播放平台爱奇艺也因为各种投票通道,在这场狂欢中赚得盆满钵满。

  巨大的资本聚集和消费能力让整个中国资本市场意识到,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或许是下一个变现爆款。各类品牌商争相冠名,借此带动大量销售额的同时,打造自己年轻充满活力的品牌形象。嗅觉灵敏的视频播放平台更是早早调整风向标,冲破圈层,致力打造更多选秀类节目,旨在将节目和它所承载的文化传达给更多人。

  从单纯追星族的狂欢向全民热议的转变,背后是资本在掌握大众心理下的操盘和遥控。

  四、结语

  选秀在十五年来的变化,深刻反映了社会大众心态、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包括疑似抄袭国外综艺、赛制敛财意味明显、投票过程不够公开透明、部分选手素质堪忧......全民狂欢的背后,是否早已埋下了文化透支的隐患,偶像养成的热度还能持續多久,或许是进一步研究选秀文化的重要思考点。但不管怎样,选秀的改变,一定是大众传媒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一次次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批观众的心理诉求,我们不应该弃之,而应不断完善规则体系,真正达到选手、观众、资本的三方平衡,以创造更具特色、更能迎合大众口味的选秀文化。

  参考文献:

  [1]林琳.偶像养成文化探幽—以大陆综艺选秀节目为例[J].文化艺术研究,2019,12(01):1-7.

  [2]彭玲.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我国电视选秀节目[D].南昌大学,2007.

  [3]杨毅彬.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同质化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艺术评鉴,2018(14):168-169.

  [4]冯定邦.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研究现状述评[J].当代音乐.2017.

  [5]高筱洁.中国电视表演选秀真人秀节目叙事研究[D].西北大学,2008.

  [6]汪冰.偶像承载了青春无法实现的梦想[N].中国青年报,2016-04-2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