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革。构建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知识”体系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转变,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深度学习能力。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混合学习;雨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科技飞速发展时代,移动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着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融合:既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推进和“提速降费”的深入开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大幅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2019年上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59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1.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规模上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电脑,如何有效利用移动智能设备服务于教学,提升学生课内外学习效率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一、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现状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一般由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和与专业结合的选修课组成,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为今后在各自专业学习中利用计算机科学思维探究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多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不尽人意。
(一)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
多数高校把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放在培养目标的重要位置,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倡导网络教学、翻转课堂,但成效不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学生满意度低。
(二)教学班型过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计算机基础课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都是大班授课,一般在100人以上,理论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实践课教师边讲学生边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教师无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应试心理严重。
(三)教学内容多,课时较少
为响应国家“实践与教育相结合”的政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各高校都在缩减课上学时,造成现在的计算机基础课学时少、内容多,每堂课几乎都是满堂灌,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四)課程评价方式单一,学习积极性低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主要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学生以完成作业,通过考试为目标,不重视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
二、构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
(一)混合式学习的分析
国内学者对混合式学习有不同的解释,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结合传统学习方式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和监控,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将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进行了整合。
本文认为混合式教学,就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通过两种教学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媒体、学习环境、学习评价等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
目前的混合学习模式主要有基于MOOC的混合学习模式、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基于微课的混合混合学习模式及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其中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为师生提供立体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互动,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为教学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
(二)雨课堂智慧教学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混合式教学智慧工具,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
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图文资料、MOOC视频、语音微课、习题试卷等课前预习需要的资源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在课堂上进行课堂签到、课件同步、实时答题、弹幕互动、匿名反馈,实现了大班课堂教学师生的全方位互动;课后可以实时跟踪、统计学生的学习数据,实施全方位的学习评价。
目前,雨课堂只是PPT中的一个插件,教师电脑端只需要安装Microsoftoffice2010以上版本,即可安装雨课堂。雨课堂是基于微信开发的课堂工具,学生手机端不需要再安装雨课堂APP,只需要在微信上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即可使用。
(三)设计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
将雨课堂教学工具贯穿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前、课上、课后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构建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分为前期分析、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
1.混合式教学的前期分析。
混合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设计混合学习模式前,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需求、学习手段、学习目标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前期分析得结果将作为下一环节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校是否具备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学生是否具备混合式学习条件等。
资源需求分析:确定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教学资源的类别层次等。
学习目标分析:了解学生需求,确定课程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学习手段分析:确定教师的授课环节、教学方式。
2.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活动设计。
依据混合式学習特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如图2所示,其中课前和课后主要是线上学习,课中主要是实体课堂的线下学习,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融合,形成一个雨课堂全覆盖的学习过程。
(1)课前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利用雨课堂提前一周发布通知及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推送学习资源(课件、微视频、网络链接、测试题等);学生收到通知后,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课件、视频,完成测试,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在线求助、交流。教师可在线监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在线答疑。课前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2混合式教学—教学活动设计
(2)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启动雨课堂授课,讲解重点难点,推送课堂检测题(选择题、投票题等);学生面对面课上学习,使用手机作答测试题。教师实时关注学生的答题情况,将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投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开启弹幕功能,学生对疑难问题通过发送弹幕、投稿等向老师提交反馈,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反馈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投影至大屏幕显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3)课后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推送课后作业,推送拓展学习资源,发布问题讨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在线问题交流,教学难点反馈。
3.混合式教学的评价设计。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通常以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定量结果。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参与积极性,进行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化评价。
通过学习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程、引导学习方向,全面提升学习效果。
四、结语
混合式学习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模式的一个发展方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将多种交互形式贯穿于教学教学环节,全面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个性学习、协作学习相融合,将线上学习、线下学习相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参与度,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徐晓波,于海琴.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本科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2):115-120.
[2]殷慧文,吴亚坤等.“互联网+”时代基于移动学习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与探索[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4(2):188-191.
作者简介:
安晓飞(1968—),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教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