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世界古文化遗产中,古诗文堪称一绝。它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引领小学生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诵读古诗文,在中华古诗文的海洋里接受古文化的熏陶,意义十分深远。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策略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让小学生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心灵最清澈的时候,常吟古诗文,不但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下面就如何进行古诗文的诵读略谈一孔之见,以于同仁切磋。
一、重组诗文,创编诵读“读本”
目前,小学生在诵读古诗文时,大多是买一本如《小学生必备古诗词80首》,一首一首地背,这样的积累往往随意性较大,随着时间的流逝,脑海中的古诗文也流失得快。因而,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己有的知识水平,对千古诗文的名篇佳作进行提炼、重组,创编一本适合学生诵读的古诗文读本显得尤为重要。
1.结合传统节日诵读。
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七夕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我们可以借助这些传统佳节开展主题活动,进行主题诵读。元旦,我们开展新年诵诗大会,诵读《元日》《守岁》;清明,举办“细雨霏霏怀先人”主题活动,朗诵《清明》《寒食》;端午节,我们追寻屈原的足迹,吟诵《端午》《屈原塔》;中秋节,我们以思乡为主题,吟诵《水调歌头》《月下独酌》;国庆节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经典诗文诵读,引领学生在诵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陆游的《示儿》、岳飞的《满江红》等经典爱国诗篇中抒发爱国情怀。这种传统佳节与经典的结合,使学生的诵读不至于“空中楼阁”,不至于“两耳不闻窗外事”。
2.挖掘区域文化诵读。
古城黄岩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勤劳聪慧的黄岩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还留下了灿烂的地域文化。比如橘文化,仅《黄岩柑橘史话》一书就辑录了有关柑橘的诗歌48篇,这些诗大多为当时黄岩名人之作,其中有不少佳篇。有赞家乡柑橘之美的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所作的《送青柑与秋房》诗,有诉思念故乡之情的当代著名书画家陈叔亮1996年所作的《故乡改良品种新橘丰收》,也有借橘抒个人情怀的清道光中夏畴所著的《培风阁诗钞》。这些黄岩历史名人所作的咏橘诗词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不息。它犹如粒粒明珠,光辉夺目。因而,我们不妨从实际出发,在黄岩蜜桔采摘之金秋时节,精心选取这些反映区域文化的古诗文,引领学生进行主题诵读。让学生凭借这些古诗文同历史上的文化名家同游共览家乡名胜,从而达到读诗知家乡,明诗爱家乡,充分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二、丰富策略,激发诵读兴趣
1.丰富多彩的课前诵读。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晨读课上,老让学生读教材中的几篇课文,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感,读起来无精打采。这样与其说是朗读,还不如说是浪费时间。因而,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把这宝贵的时间紧握在手中。
如在晨读举办“优秀诗文诵读活动”。学生为了能在第二天早晨登台亮相,必定会在第一天认真地挑选,反复地诵读。这“不经意”的诵读,会产生“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神奇效果。
再如将传统的每节课“课前一歌”换成“课前一诵”,诵读在教室黑板上书写的“每日一诗”,如《咏柳》、《游子吟》;课间十分钟,红领巾广播站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孩子们一边活动一边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充满诗韵的校园,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2.喜闻乐见的课堂诵读。
课堂应该是孩子诵读的主阵地。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当下的拓展性课程,将古诗文诵读引进课堂,从而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课堂诵读,让孩子们在实现“量”的积累的同时,能充分汲取经典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1)诗文吟唱法。古诗文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句四个音步,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特别适合诵读。让学生按诗文节奏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地诵读,或加上曲调后的唱读,学生兴趣浓厚,古诗文的诵读水到渠成。如在诵读《山行》时,一个学生给诗配上了曲调,唱出了诗的音韵和节奏。
(2)情景创设法。意境,是古诗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古诗文诵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
如在吟诵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有声语言,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对诗中的某一情境作具体的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如在吟诵离愁别绪的古诗文时,可以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让凄婉、动听的旋律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又如有些古诗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吟诵这样的古诗文时,不妨把“诗”与“画”结合起来,以画配诗,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意境,让学生在吟诗作画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样的古诗文诵读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随着慢慢地发酵,量变到一定程度定会出现质的飞跃。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生命参与和证明了的古诗文,会同空气一样毫无痕迹地从学生的口中渗入学生的心田,直抵学生的心灵最深处。那时的孩子定会像苏轼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