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要从群众需求出发,切实提升服务效能,把群众喜不喜欢、满不满意作为评判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1]。从当前我县文化馆建设情况看,文化馆如何为群众提供更多地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当前文化馆发展建设中应注重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需求为导向;服务;问题及对策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是文化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我县文化馆所提供的文化服务看,总体上仍属于一种政府供给导向模式,还未形成群众文化需求的选择、满足和评估的制度机制,政府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要真正实现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就需要对文化馆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文化馆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改革开展40多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群众的文化需求逐渐趋向多元化与多样化,其文化需求进入到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以至于他们不再满足于对中国文化的表面的了解,而是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内在的东西。但是长期以来,各級文化部门在文化服务的模式上,仍然习惯于自上而下的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不是首先考虑老百姓到底有什么样的文化需求,群众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如我县近几年的文化下乡活动中,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大张旗鼓地利用各种方式送文化到群众中去,但是老百姓则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老百姓作为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没有被体现出来。
2.文化服务内容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文化馆不仅要从形式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要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比如现在我们一些文化馆十分注重互联网,注重多媒体技术,但这些文化产品如果没有内容,那仍然是毫无意义的。正如俄罗斯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所说,从小他的母亲就让他看《战争与和平》,并经常告诉他哪些章节怎么写的好。他说,在这之后,他再也不能忍受那些垃圾了。青少年读的书、看的电影都构成一种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如果我们的青少年经常接触到的都是垃圾,这对我们民族来说是个非常大的问题[2]。目前文化馆在文化服务的内容上仍很薄弱,尽管文化馆的硬件上去了,但如果文化产品缺乏内涵,缺乏独特性与民族性,对国家和社会都将是十分危险的。
二、文化馆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文化投入存在差距。
当前政府在文化投入总量上仍有一定差距。比如从2015年以来,我县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预算的比重仅为全省均值的70%。同时,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很少有保证文化设施正常运行的后期投入,存在明显的重投轻管现象。此外,文化投入主体仍以政府为主,不少文化单位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如我县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市场化管理运行能力不足,效率低下,内部管理机制相对滞后,服务创新能力不强。
2.文化产品质量不高。
过去,我县的文化供给主要以送文化下乡为主,存在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和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部分基层文化站图书流动性不强,与群众期待的文化需求存在不少差距。同时文化产品精品力作匮乏,缺乏有吸引力、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原创作品,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不强。我们曾经对传统文化挖掘保护不够,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如我县的黎族织锦技艺、黎族制陶技艺等承载着群众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已日趋没落,亟待保护和弘扬。
三、文化馆抓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的几点对策
1.加大文化投入,打造本土品牌。
文化馆要切实把人民群众作为文化服务的主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了解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要根据地域民族特点,欣赏习惯差异等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严禁一刀切、模式化、公式化、程序化。要建立刚性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按照中央提出的保证政府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确定文化馆财政投入的内容和范围,认真落实文化预算支出。要建立文化馆建设专项资金制度,增强对民间文艺团队的财政扶持和组织管理,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要设立文化艺术生产专项奖励资金,加强对文化精品创作的奖励和扶持。同时文化馆作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的基层文化单位,应深入调研本地人民群众的民俗民族特点与生活生产习惯,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本地人文优势,打造体现本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风俗传统的文艺作品,打造本土原创文化品牌,彰显本地人文亮色。这样才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比如我县2019年12月1日举办的“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军话民歌传承人擂台赛,旨在挖掘、保护、传承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海南军歌的同时,发掘海南军歌优秀歌手,建立传承人队伍,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发展。此次活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剧烈反响,经过初赛、决赛两天的激烈比拼,诞生出多位优秀的军话民歌歌手,为繁荣我县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海南省文艺界的高度赞扬。
2.搭建百姓舞台,提高服务效能。
为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紧密围绕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主,打造属于人民群众的舞台。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鼓励多才多艺的群众走向展示自我舞台,这样才能全面调动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比如我县在2018年与2019年连续两年举办了“昌江群众歌手大赛”,比赛分为少年组与成人组,这次比赛不仅让群众的歌唱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更是调动了我县广大群众参与比赛活动的积极性,选手们纷纷表示期待下一届歌唱大赛。
要建立人才引进培养制度,重点引进和培养(下转页)(上接页)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和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认真落实县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的制度。要按照基层文化队伍“六个一”工程的要求,落实基层文化机构编制,配齐配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保障福利待遇。同时严格文化干部准入制度,强化干部引进、培养、选拔等各个环节,发挥基层文化队伍的基干作用。当文化馆已经充分打造属于人民群众的大舞台,以及完全打造彰显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特色的品牌节目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与时机。比如2019年11月,融合了我县人民群众民族歌曲特色的木棉花合唱团,在县文化馆的精心指导下,一举获得了第二届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成人混声组金奖。这傲人的歌唱成绩,大大鼓励了我县文艺歌唱爱好者的积极性,为繁荣我县歌唱事业,活跃我县歌唱氛围,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宣传我县优秀的群众文化,体现我县群众积极的精神面貌,打出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随着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给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陈旧的内容、样式、方法等各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为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相关要求,希望我们砥砺前行,不负人民群众的期许,努力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号).
[2]杨志今,如何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文化报[N].2011年3月7日.
[3]刘婵,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用优质服务对接新需求.中国文化报[N].2015年2月7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