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效率、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提高教与学质量的关键。而作为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教师需要精心组织与主动创设,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堂生动有趣的课与一堂古板僵硬的课,所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年龄,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培养其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从生物学的角度讲,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与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其注意力与应变能力,并培养其主动性与集体精神。
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古板僵硬,学生在消极压抑的课堂上昏昏欲睡,这对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容易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狭隘,缺乏创造性、创新性。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准确定位
教师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必须明确何种状态为良好的课堂气氛,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满足什么样的要求等等。我国学者柳夕浪根据课堂气氛的内涵,从课堂敢为、课堂不适、课堂交往、课堂态度等四个方面编制了《课堂心理气氛调查问卷》。其中课堂敢为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敢于讲话、不怕出差错的倾向;课堂不适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产生焦虑及其焦虑程度;课堂交往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交流学习的情况;课堂态度因子主要调查学生基于对课堂学习目的的认识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二、教师的示范性作用
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极易受到来自父母或者老师的影响。而在小学阶段,对老师的崇拜也很容易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行为,包括态度、积極性等。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懂得用自己的积极性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影响,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形成良性循环,使课堂气氛更加的和谐。
三、“软件”与“硬件”的有机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注意“软件”与“硬件”的有机结合。这里的“软件”,主要是指教师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的素质,如诙谐幽默的语言、良好的表达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知识等等;而所谓的“硬件”,主要是指教学条件。“软件”与“硬件”的有机结合,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比如,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制作有趣的ppt,再配合教师的生动的讲解,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明白很多问题,这就让整个教学更加的直观而易于理解。
四、对学生合理期望
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系指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期望,将会影响个人或他人行为,而导致预先的心理期望在个人或他人往后的行为中验证,即所谓的自我应验预言。简单地说,你的预期会让最后结果受到影响而可能成真。在教育情境上,教师对学生的教师期待,将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而影响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你希望学生怎么样,你就把他当作这样的人来对待,多给其以良性的暗示,他就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一种期望效应,即要求教师要对儿童有爱心,同时懂得尊重和欣赏儿童的优点。良好的教育期待体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爱是最好的教育,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就会向老师期望的方向努力。
“赏识教育”的成功之处即在于此。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让学生不知不觉沿着教师的期望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懂得扮演不同的角色,既要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老师”的角色能够树立教师的权威性,从而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能够让学生服从,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权威性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较强的教育作用。而“朋友”的角色,更容易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助推器,能让课堂气氛更加的积极、健康、愉快、活跃。同时,融洽的人际关系能让人保持良好的心情,形成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塑造作用。
六、讲究提问的方式方法,防止课堂冷场现象的发生
一堂生动有趣的小学语文课,教师的提问方法也是要相当讲究的。汉语是一门充满艺术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而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意思也是不一样的。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的和谐。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提问方法相当重要。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容易导致课堂的冷场;而问题太简单,又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掌握提问的技巧,难易适中。
而要掌握提问技巧,需要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明确学生所处的智力水平,从而根据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去提问,才能够达到“问得巧、问得妙”的效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