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低年级学生为对象,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体态律动”,其次分析了体态律动的教学价值,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围绕体态律动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讨论,内容以感受旋律、节奏、情境和情绪为主,希望能够在一些方面给小学音乐教师以启发,使所开展歌唱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体态律动
实践证明,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歌唱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本能被唤醒,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节奏感进行培养的方式,增加学生情感的敏锐度与细腻度,为其想象力的激发奠定良好基础,在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代社会,如何使体态律动的作用,在歌唱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更好的促进音乐课的教学,自然成为小学教师讨论的焦点。
一、体态律动的介绍
体态律动是指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化为感受和认知,它是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所创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体态律动的教学过程是以声音感觉和肌肉感觉合成的印象为基础不断加强音乐听觉、动觉、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直接的印象和经验[1]。歌唱教学既是低年级常见的教学形式,又是对音乐审美情感加以体验的直接手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体态律动已经在歌唱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需要教师引起重视。
二、体态律动的教学价值
1.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与内心情感的关联十分密切,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歌唱教学和兴趣爱好进行结合很有必要,单纯的演唱或跟唱,只会使学生产生无味、枯燥之感,低下的歌唱情绪,往往会给歌唱状态带来直观影响,引入体态律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注入活力,奠定基础。
2.提高歌唱能力。
实践证明,优质、高效的歌唱教学,对学生唱歌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歌唱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更好的促进学生对唱歌技能的掌握,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唱歌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学生歌唱的演唱能力、综合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锻炼小学低年级学生肢体协调性。
律动教学中会运用一些舞蹈元素,基本的舞步、简单的舞蹈队形变化以及民族舞蹈文化,其目的主要是可以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节奏感、时空感和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感和形体美感的认识。如一年级《依拉拉》这节课时,加入一些新疆维吾尔族的动作,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体验了维吾尔族的特色文化,并且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性。通过身体律动表现音乐中的各个元素,以音乐为本进行律动设计。教材中选编的这些民族歌曲,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从而了解到少数民族具有的一些习性。让学生反复律动的同时,形成对于少数民族音乐节奏特点以及旋律特点的初步认知,同时锻炼学生肢体的协调性。
三、体态律动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归纳整理,选择典型的教材歌曲运用体态律动教学。
通过归纳整理,将小学低年级歌曲运用体态律动教学分为歌词类律动教学、节奏类律动教学、旋律类律动教学三大类。
(1)歌词类律动教学。小学低年级有些歌曲歌词较多,如《快起床》、《猜谜谣》、《牧童谣》,有的多达四五段歌词,学生在学习之后一是容易忘记,二是容易混淆。在此类歌曲教学时借助律动,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强歌词的记忆,达到准确熟练歌唱的学习目的。例如歌曲《快起床》,通过睡意朦胧的揉眼睛、伸懒腰、风趣好玩的“看窗外”以及模仿时光老人生气的样子等等,轻松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盎然,在律动表演的过程中愉快地表现音乐并轻松记住歌词。
(2)节奏类律动教学。律动是通过有节奏的动作配合音乐进行的,而动作离不开手脚、关节的相互配合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四肢的灵活性、协调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跑、跳等身体动作都体现着一定的节奏性。在学习节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日常的身体动作运用到学习节奏的方法之中。不同的音乐节奏对应的不同身体动作转化。走步:四分音符;跑步:八分音符;踢踏步:前十六后八或前八后十六;横移步:三连音;进退步:附点二分音符;转圈:全音符;摇步:二分音符;前踢步:切分音符;小碎步:十六分音符;跑跳步:符点八分音符;走跳步:附点四分音符。根据这种方法,把生活節奏中身体的律动与节奏学习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爷爷、爸爸和我》这节课中,在学习节奏时,二分音符迈步 ,慢速来表现爷爷的走路姿态慢;四分音符称作走,表现爸爸的走路姿态铿锵有力,八分音符称作跑,表现小朋友的跑步欢快跳跃,配合律动练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更准确的读对节奏,感知不同音符的时值,结合歌词内容,更好的理解掌握歌曲的内容,改变了教师生硬的知识讲解,将理论知识形象具体化,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律动游戏中更好地表现音乐。同时,在坚持律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纠正学生驼背、扣胸、端肩等不正确站、坐等不良习惯。低年级学生学习律动,不仅可以锤炼优美的体态,提高审美,更能开发智力,锻炼协调能力,使他们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健康活泼。
(3)旋律类律动教学所有的歌曲都是由旋律组成的,唱准歌曲中旋律的高低变化是歌唱的基础。有些歌曲通过律动能帮助孩子尽快掌握旋律,准确唱出歌曲旋律的音高,如歌曲《音阶歌》、《白鸽》等,在会唱歌曲之后,让孩子们自己创编律动表演的时候,她们会很自然的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旋律线条,从低到高、从高到低,或者就是一条条优美的旋律线。如《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曲,重难点乐句是“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向前跑”、“嗒嗒嗒嗒嗒嗒嗒嗒谁也少不了”这两句,一句是上行,一句是下行,但前半句的歌词都是八个相同的拟声词,学生很容易唱不准或是混淆。如果能够借助体态律动直接体验旋律的高低变化,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一难点。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启发学生唱这两句旋律时依据自己的直接感受加入体态动作,发现有的孩子特别有创意:用双手绕圈的动作从低到高表示旋律的上行,从头顶绕圈从高到低表示旋律的下行,这一体态律动特别契合歌曲的旋律特点,老师让创编出这个动作的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边唱边做体态律动,学生们轻松地唱准了这两句。
2.在课堂上进行体态律动时合理分配时间。
如学习《其多列》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创编律动时,可把歌曲律动的创编根据歌词分为三部分,每个小组认领一段创编任务,在七分钟内完成律动创编。之后各小组长再把每一句的创编任务分给不同的小组成员,每一个学生的任务都明确具体,每一个学生有事可干,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课堂更加高效有序。
3.设置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和积极性。
课例:李利梅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滑雪》这首歌,用滑雪的视频片段进行课堂导入,迅速让学生感受到雪景优美的意境和滑雪的快乐,在学生们获得直接感受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们欣赏歌曲,学生们很快地从歌曲中听辨出音乐中所表现的“冬天可爱”“小弟小妹滑得快”的情节,他们开心的用动作来表达 “滑雪”的快乐。
然后,李老师让孩子用自己刚才编创的动作随歌曲进行律动,学生随歌曲练习后,老师及时调整,对于学生编创不出来或者重复过多的部分,给予适当的示范,学生模仿,将整首歌曲的律动得以完善补充。最终,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随歌曲完整的做律动,一个个神采奕奕、激情飞扬,个个都全身心的投入于音乐表演中,获得了直接的情感体验,充分表达了歌曲所蕴含的快乐情绪,教学效果良好。
4.开展小组合作,集思广益进行创编。
课例:谭晓花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的《稻草里的火鸡》这一课,主要是运用体态律动即兴创编,根据达尔克洛兹教育理论,上课时大胆尝试,老师不提示不示范一个动作,完全由学生个人编创动作,想看看孩子们实际的编创能力怎么样。课堂进行到一半时,班里只有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孩子比较快,大部分孩子不动或者稍微动起来,不理想。
中途老师改变教学策略,把个人创编改为小组合作编创,经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孩子们大多数能放得开做律动了,学生们热情高涨,为歌曲的乐句创编了不同的律动,在唱唱跳跳中体验了歌曲的情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有表情的完成了这首歌的演唱。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应对教学思维进行积极转变,对现有教学方法加以调整,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体态律动展开音乐课教学,这样才能弥补原有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使歌唱教学的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应有的实现,为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礎。
参考文献:
[1]张洁.“体态律动”走近音乐核心素养漫谈[J].艺术科技,2017,30(10):84.
[2]王黎,徐晓琳.“律动教学法”在低段歌唱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10):43-4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