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校共育是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通过家校共育,对促进学生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如何对待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家校共育问题,解决制约瓶颈,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一直是教育工作中值得讨论的问题。鉴于此,文章针对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家校共育问题进行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不同家庭背景;家校共育;问题
一、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知识分子背景下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家长虽然文化水平高,但是有部分不善于利用和适度把握家庭文化氛围,过于专制,把一些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再加上学校管理比较严格,导致孩子失去自我、失去成长的乐趣,从而对学习也同样失去兴趣。二是有些知识分子家庭只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孩子的德行的培养,有些孩子缺乏责任心、协作精神、缺乏勤俭朴实的作风,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更有甚者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病。这些德行上的问题也会深深影响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2.经商背景下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家长忙于做生意,陪孩子的时间非常少,往往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到底是什么样自己并不清楚。而且对孩子的作业家长也不能指导,完全指望老师的工作。有的家长知道自己不能指导孩子,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加关注。有的家长为激励孩子好好学习,用物质上的满足来作为条件换取孩子学习上的动力。这种家庭的孩子学习上得不到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在经济上又大手大脚,对学习的前途迷茫,学习的动力缺失,上学就是混日子。
3.工人背景下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家长知识文化水平、对孩子的要求和管理与经商家庭类似,但是在经济上又不能满足孩子过高的要求。所以这种家庭的学生在学习上同样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在经济上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在学习上同样缺乏动力。如果老师对其要求严厉,他们的心理又会产生不平衡,产生老师偏心偏见等不健康的想法,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4.农村背景下的家庭。农村家庭的家长相对来说文化水平比较低,在学习上不能给学生以过多的指导。有些家长除了务农以外还兼职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指导孩子。在经济上只能满足孩子正常的学习费用和日常开销,不能给孩子购置过多的辅导书和课外书,孩子在经济方面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另外,农村家庭学生不善于跟老师和同学沟通,学习上出现问题不能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这些不良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就是他们没有学习的目标,缺乏学习动力,懒散不上进,从而产生不良学习情绪。
二、解决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共育问题的对策
1.科学干预,转变观念。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教育质量,因此,学校和班主任以及各科的老师首先要从转变家长的观念入手,宣传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纠正家庭教育中的错误教育观,促使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上老师,与时俱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长要区别对待,高学历的家长本身就有家教知识基础,为避免其理解偏差,着重从理论层面上进行指导,而对于低学历的家长则要采取案例指导的方法,让他们从实际的例子中理解和接受现有的家庭教育观念。
2.抓住契机,遵循规律。针对不同家庭背景下出现的问题,学校应给予家长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让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寻找规律摆脱困境,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待自己的孩子。在指导过程中,老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宣扬家庭教育的教育理念。如在开展“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的主题家长会时,不适时机地宣传不同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性格,素质以及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这也是孩子们的认知过程。同时道出了不同家庭背景对孩子的感染力度。父母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用积极的言行熏陶孩子,唯有提升家长的思想观念,家校共育才能有效地开展。
3.巧妙沟通,分类指导。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也是一门学問,有效的沟通才能达到指导的目的。不同家庭的个性差异,呈现的家庭教育五花八门,为加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时代感,有效地配合学校的同步教育,老师要时常与家长沟通交流,在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时,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不同家庭情况,对家长的职业、性格以及文化修养进行分类,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案,让家校共育落到实处,同时学校的指导也必须具有实效性。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放任不管的家长,如果是对孩子没信心而放弃的,老师要把孩子在学校里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自己孩子的信心,如果是因离异的原因而不管孩子的,老师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家长抛开自己的恩怨,负起对孩子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于粗暴式教育子女的家长,老师要引导他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当朋友一样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有护短心理的家长,老师要注意交流的环境,选用委婉的语言,诱导他们主动交流。家长和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他们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只要好好沟通,定能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互补。
三、结语
为了强化家庭教育的功能,学校应责无旁贷运用专业的教育手段指导家长走出不同家庭教育误区,配合老师的教育思路,采取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校共育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期待共担、共育、共赢,将激起更多的家庭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与家长同行,与社会共进,构建家校共育的和谐乐章。
参考文献:
[1]励发珍.快樂双休,快乐体验——家园共育新途径之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7(1)
[2]陈文杰.浅谈班主任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6(20)
[3]丁兰华.论小学家校合作的德育功能[J].文化视点,2015,(9)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城镇小学家校共育促学生全面发展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1904007)系列成果之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