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来看,学困生是班级普遍性存在的一种教育教学角色。在当前素质教育发展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和知识内容理解的过程中改善自身的学困现状,进而能够将现有的语文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具体转化,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改善学困的现状。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转化措施,以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随着课程教育的逐渐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知识教育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学生的课堂教育主体地位,从而能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语文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储备。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低年级教育教学阶段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主要是体现在对于语文字词内容和句子理解上的不同,并没有过多的差异性体现,而在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就得到了凸显,部分学生成绩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状态,这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学效果的发展而言就存在一定的消极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原因
除了智力方面的因素外,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学困生主要是由学生个人的心理所造成的。他们与其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很大差别,有的甚至还要比其他的学生更加聪明。但是,他们会因为其学习动机、学习需求、价值观不同等,使得他们不愿意主动学习与思考。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做作业等,时间长了,也就成为学困生。归根到底,语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旧知识还没有学会,新知识也不理解,恶性循环,这样就会使学生渐渐放弃学习。
二、基于新课程发展下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育活動。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而能够掌握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体现。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阶段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时间,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体现。语文教学自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开放性特点,教师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当前的学习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并突出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实际促进效果,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的体现。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定期开展部分听写比赛或是古诗词背诵比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通过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与教师也建立一种较为平等的相处模式。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从自发性的教育教学内容改善基础上来加强自身对于语文知识内容的实质性理解,加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利用奖励的方式改善学困现状。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课堂教学现状的改革和全面的分析之外,还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有效的奖励机制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成功体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其心理素质发展尚不成熟,在进行具体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其存在一定的缺失性和偏向性特点。为此,教师就需要结合上述学习的现状及时解决学困生的学习困难,改善学困生的思维方式,并从加强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特点的实质性理解和分析,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等方面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各种奖励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课堂知识内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物质或是精神奖励的帮助下及时确立自信心,这样就能够摆脱各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从而能够更好的面对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内容教学。
3.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因材施教。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语文基础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学习自信心不足。为此,教师需要通过课上或是课下时间积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结合其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根据不同学生学困的不同原因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并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比如,有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差,而有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本身的胆怯心理与畏惧心理造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这些学困生进行鼓励与激励,引导学生勇敢地展示与表达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阶段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帮助学困生改善自身的学习现状。学生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来,让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感受到家长和教师对自身的关心和爱护,发自内心的从语文课堂教育过程中得到自我提升,加强思维意识的转变,改善课堂学习效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及时进行知识的查缺补漏,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能够在转化自身学困现状的过程中向着更加优秀的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1]王仙华.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6):363.
[2]陈柏林.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学园,2015(2期):121-121.
[3]雒红芳.小学中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7):125-125.
[4]周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高考,2016(36).
[5]谷春英.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J].新课程(小学),2016(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