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阶段的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这份职业的身份开始逐渐转变,由最初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研究者。中国古代的优秀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是‘知,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由此可见,当代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帮助学生真正的学会“知行合一”、“学用结合”。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就课堂教学的各类知识点的课堂教学展开详细叙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用结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任何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对于不同方面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形式新颖的、富有趣味性和个性的教学形式进行“学用结合”的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摆正在现阶段教育背景下自己和学生的新身份,让学生作为学习的研究者、探索者以及课堂主人公的身份,一同参与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初中语文教师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到体验式的学习,帮助学生“学思结合、学用结合”。
一、初中语文的古诗词课堂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精华,从古至今的诗人、词人都将自身情绪释放在古诗词中,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和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或喜或悲,或明媚或悲凉,并且要帮助学生将在古诗词中感受到的情绪或者意境,举一反三地运用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去。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相见欢》[1]这一课时,可以简单的把词牌名和词作者李煜所处的时代背景介绍给学生,带领学生阅读诗词后就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学习思路上的引导,提醒学生结合语文教师所讲解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通过词中的“无言”、“寂寞”、“深院”、“锁”、“离愁”等词语,感受词人李煜想要在《相见欢》这首词所表达的意境。
在这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系统讲解,解决学生在分组讨论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原本身为一国之主的李煜成为阶下囚之后,在异国他乡的凄凉、哀愁、无奈。
然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情绪再次朗读这首词,这样一来,学生似乎看到了那位“独上西楼”南唐后主李煜。
二、初中语文的文言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的所有教学内容中,由于其十分晦涩难懂,且距离我们的生活也十分遥远,所以文言文是其中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个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学用结合的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实际参与到文言文的教学情境中去,充分把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把文言文的原本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教学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学用结合”的“表演舞台”,将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激发出来。教师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真实感受文言文的世界,从而让学生的语文素质有逐步的提升。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上《扁鹊见蔡恒公》这一篇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大概的意思后,让学生分组表演这篇文言文。每个小组中要有饰演“蔡桓公”、“扁鹊”、“旁白”的主要人物,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帮助理解人物和角色,理清楚角色之间的主要关系。准备好之后,随机挑选小组上讲台表演,表演小组要将文言文中的台词、旁白、逻辑顺序、人物关系完整的展现在其他同学和教师面前。
在这个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观察表演小组做的是否正确,让学生仔细寻找表演小组的不足之处,然后指导表演小组改正。
这样几组表演下来,学生们会在表演和讨论的氛围中,感受文言文所表达的画面和情绪,整个学习的过程也会十分的轻松和愉悦,还可以迅速理解并背诵文言文的内容。
三、初中语文的散文课堂教学
散文的语言文字十分的优美、抒情、流畅,许多散文的美是无法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散文内容,以及对散文中情感的感受。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散文,让学生在富有情感的朗读中进行对散文的感悟和学习。在朗读散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上朱自清的散文《春》[2]这一课时,可以首先在课件上给学生看一看春天的景象,如发芽的小草、朗润的山丘,初开的迎春等,然后帶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散文,朗读的时候平仄、层次、情绪都要分明,重点要突出,朗读的情感基调要准确,让学生理解到朱自清对春的期盼和渴望,并感受到川田的活力和生机,从而让学生建立对散文的学习体系和情感体验。
四、总结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古诗词课堂教学、文言文课堂教学、散文课堂教学等,来准备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学用结合能力为主要目的,保留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培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悟性。
参考文献:
[1]刘颂军.“学用结合、探究创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零陵学院学报,2003(S1):77-79.
[2]张雅舒.人教版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J].才智,2019(21):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