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预设到的结果,其实还有诸多无法料到的结局,所以教师要有处理这种“问题”资源能力。
关键词:课堂中;生成资源;利用
一、课堂教学中重视“问题”的生成
这里的“问题”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疑问,提出的问题,也指课堂教学中的突发或偶发事件,也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教学“错误”。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教学带来困难或者是意想不到的“麻烦”,而如果巧妙地加以利用,就有可能把它们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支持课堂教学的资源,并给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我执教二年级《统计》一课,略述一二:先来说说本节课的大概思路,激趣环节,先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问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由此打开本节课的教学,这就到了探究新知环节,然后接着说,我们在课前调查了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店有苹果、梨、香蕉、西瓜四种,我让学生说了第一张紙上地的答案后,老师想知道哪种水果店是我们最喜欢的水果,怎么办?学生就有答案,可以数,老师就接着说,数了以后需要记录,你准备怎样来记,就有了务各种法,有画钩的,也有画圈的还有画×的,方法各有不同,在问了学生怎样记录自己最喜欢水果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有学生已经会用画“正”字的方法,之后,我也向学生展示老师的方法,在这个地方,我的这一堂课就瞬间失去了一个出彩的地方,如果我要是把这里深入的挖掘一下,让这个同学来替老师统计,待大家统计完成以后,再向学生来展示,并从此得出画“正”字的方法是又对又乙快的一种方法,这一节课的第一个出彩的地方就出来了,课后当老师们给我指出来的时候,我也感到后悔莫及。这就使我想到: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有力地改善课堂中师生的生存的状况。而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有多个着力点,其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资源是不可忽视的隐性课堂教学资源。
利用课堂偶发事件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靠自己对隐性课堂教学资源的认识,敏锐细致地观察课堂中出现的任何变化,准确迅速地判断其性质,果断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赋予各种偶发事件以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服务于课堂教学。
在我无视学生的回答,自己一门心思就在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上后,我介绍了自己方法后,并没有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后,我引导学生认识了统计表,统计表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难理解的内容,学生做完统计表后,我对学生说我们通常还用涂小格的方法来表示,这就是画条形统计图,我先是让学生来涂1格表示1个单位量的统计表,在学生涂过程中,就全发现,喜欢梨的同学只有2人,一下就涂好了,可是喜欢其他三种水果的人有10多个,那个格子根本不够涂,学生反映了这个问题后,我反问其他同学,怎么解决出现的这个问题呀?学生就会开动脑筋说,可以在上边加一些格子来表示,我当即说,那你在你的纸片上试试,学生马上就反映,这个纸片上根本就不够涂,上面没有涂的地方了,我就对学生说,看来这种方法不是一种好方法,还得再找一种比这个更好的方法。学生又提出来了,还可以在它的旁边写上一些格子来表示,我也是向学生用嘴巴说了,这种方法其实也不行,容易让别人产生误会,看不明白。
这一节课,不足之处很多,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
二、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问题”的生成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再比如我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设计这样的情景: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上,有一次,到了下午,他们还没有找到吃的,肚子饿的咕咕叫,正好他们来到了一座山下,抬头一看,山顶上有一棵桃树,树上结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于是师徒四人决定,谁先跑到山顶谁就有权分桃子,八戒平时最懒散了,可是一听到有吃的,他就来力气了,一口气跑到了最前面,来到了桃树下面,抬头一看,哇,树上结了四个又大大红的桃子,看的他直流口水,于是他想也不想就把四个桃子一下全部吃到肚子里去了。悟空他们好不容易跑到了树下,抬头一看,刚才的桃子怎么一个也没有了,于是乎他们就问八戒桃子怎么不在了,八戒支吾了半天,终于说:“桃子被我吃光了”。于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4表示原来的个数,现在剩的桃子个数用0来表示,八戒吃了4个,因为个数变少了,所以用减法来计算,列出算式是4–4=0,然后我让学生读了几遍,做了一些巩固练习题,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我的心得是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思考这些课例,于永正老师说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把90%的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把另外的10%的精力放在教学设计的发挥上”,我平时在自己的头脑中也经常用这一句话来告诫自己,怎么一到了这个上课时,就把这些话抛到九霄云外呢?由此我想到,其实这些话看上去简单,不仅让我们用心去体会,更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形成一种教学习惯。
参考资料:
[1]郑雪,易法建,傅荣.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