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时代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热度: 14052
范跃芹

  走进了新时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教育战线也进行了全面的深化改革,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涉及到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知识结构,乃至新课程实践等方面的深刻的变革,这是全新的教育理念。 传统上的教育主要是对学生传授知识,是让学生学到一些东西。新课程改革在现实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所以说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将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那么新时代的历史老师应该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呢?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前提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按照一般的传统理解,课程内容规定了“教什么”,教学活动则主要解决“怎样教”,两者楚河汉界壁垒分明。多年来教师只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严格按照课程规定,亦步亦趋,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而学生则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在“课程进度”和应试取胜驱动下,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拼命地在适应“课程要求”中挣扎,而学习效果则事倍功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人士开始对“教学大纲”所带来的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最终要以“课程标准”来代替“教学大纲”,这也就迫使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脉搏。在“统”字模式下,我们中学历史教师一是应该对众多的教学材料进行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更适合本学校学生学习和资源利用;二是教师不应再去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教师即要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对教科书,进行重新认识。三是教法上,教师不能再单一地讲授,而是要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对于教材,教师只能把它作为一种学习的材料。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领域,可增删教科书,也可以增补课外知识,以补充教材内容,同时也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改进。

  这次新课改在教师的教育的理念方面,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教学行为实施的方面都需要改变,那就是说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重点的上课方式和授课方式,转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这样就要求历史教师变讲课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使老师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角度变为平等的交流者的身份,这样充分发挥历史老师的优势和智慧,把学生作为核心地位,换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历史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二、重构师生关系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落脚点

  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储存了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如何寻求和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走进新课程中,必须重组师生关系。新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将不再是单向传递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教师不但要有能力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要同学生进行各式各样的认识交往,只有通过心灵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才能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历史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历史人物,对他们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把简单的结论告诉学生,应该分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让学生去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得出评价,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这样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创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思想。

  由此可见,新课程中师生关系的构建,这个过程不是说教师的作用降低了,而是充分激发了教师进取心和创新意识,成为驱动教师的内化动力,其作用相应提高了。它要求教师在和学生进行灵活的课堂交往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创生知识,教学才会富有吸引力,才能实现“教与学相长”。

  三、知识结构的开放是中学历史教师走进新课程的途径

  走进新时代,社会发展日日新日异,知识的更新,更新的换代也是很快,历史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学生的智力和技能发展方面架起一座桥梁一座桥梁,从而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新课程的发展,需要历史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够发现各个学科的内在联系,整个知识结构处于整体的认识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创新。从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来看,如果老师认知不全面,会造成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所以说,历史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和吸收新知识,使历史老师的支持结构得到完整不断的得到更新和改造,使结构更加完整,走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前面,引导学生走向独立创新。

  四、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运行机制

  所谓学习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的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学习者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而新课程的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在上课时,也只是按照事先的“脚本”如同演戏样地“教学表演”,于是这些教师难以跨越传统授课的局限性。在传统的教学中过多强调的是如何“教”,而在新课标中则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相應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上课时引导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在实现新课程学习方式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关键是能否将“各种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走进新时代,走进新课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历史教师要在不断教学质量中升华学生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不断深化改革。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重塑新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开放性完整的知识结构,为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贡献自己的力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