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教师要做“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热度: 14045
孙海萍

  如今小学数学课堂发生巨大变化,现代的小学生已经不是20年前的学生了。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学已经由以前讲授式教学变成现在教学学形式。

  单纯的黑板粉笔转变为形式丰富多样传授的多媒体形式,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教师的教学从课堂延展到课下、家中。

  网络多媒体在教课堂学中的使用已经不可忽视,教师可以较方便地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的学科教学资源,下载后编辑修改教学设计,原来作为课堂知识的拥有者,一言独大,现和数字设备提供的信息无法媲美,原来精心准备的课堂,和网络视频一比更是相形见绌;原来循循善诱的课堂导入,不如网上下载的段子………当下,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孩子带来什么?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这种思想当前正深刻影响着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活”起来了,课堂生成新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通知识传授,更要注重新生成的知识,新生成的知识虽然不是那节数学课都有,但要努力达到这个目标,例如:

  2×3=6,3×2=6,2×3=3×2;

  4×5=20,5×4=20,4×5=5×4;

  感受是把数字交换位置结果相同,推出乘法交换律,计算中能使算法简便,学生回答积极踊跃,以旧带新,学生还可以自己出题,各小组同学互相出题,大约练习巩固10分钟就能灵活运用。

  乘法结合律也是这样。

  學生发展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教授指出:“真正影响教育品质的事发生在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中。”

  如果学生不参与课堂,不进行互动,交流甚至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的教学目标将无法顺利达成,学生的发展也无法实现。在课堂中生成新的知识内容,每个学生都参与。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率,促进学生发展。这些尝试获得了积极的效果。

  为此,教师首先应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越是年级低的学生,越要尊重学生。新课程改革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善于思考问题,乐于同教师对话,从而使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碰撞、接纳、融合的同构共生状态。这里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很多时候,学生的想法看起来非常“可笑、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但那却是学生自己的思考成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冷落。如果教师稍加挖掘,或许在这些“可笑、幼稚”,甚至是“错误”的背后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创造火苗。

  所以有人说,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现实表现,不管是多么正确,或多么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关键要看教师怎样恰如其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而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又正是建立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如果教师强制粗暴地干预,必然造成学生心灵的封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就无法生成。

  利用课堂评价促生成,因为评价是否科学正确,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心智的发展。

  首先它实现了学习过程的评价的公平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伙伴等人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意味着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还有,改变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原来只是考试上的分数,现在把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每节课进行小组计分,个人计分,促进学生课堂生成资源。学生学习最终目标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常从试卷的分数与过程上去评判学生的能力,评价不能评价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师应“弹性”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不能“搞题海战术”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不能将目标仅仅局限于认知,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这节课中可能达到的其他目标。但也不能绝对化,重要的是水到渠成式的巧妙引导。

  教师既需要在课前尽可能地对教学过程实施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加以猜想推测,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敏感;在课中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让学生快乐学习,使师生积极互动,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发“深入学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