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代大学课程中,语文教育应该双管齐下,其课程目标一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语文能力,拔高语文层次;另一方面应该强调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人文素质。本篇文章首先从不同角度剖析大学语文课程中出现的各种主要问题,然后通过解析人文素质在新课改中的重要地位号召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改变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教育;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人文素质
自从国家推行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就一直不断出现在学校教育中,以此种教育为标杆,许多高校也提高自身教育目标和人才方针即既要将学生培养成全方位人才,又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让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大学语文在大学课程中作为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大学教育工作者也必须就一些现实问题采取措施进行不断改革,完善课程培养方针,提高该科目的教学质量。
一、人文素质的具体定义
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曾经在《尽心上》说过:“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 见于面,盎于背, 施于四体, 四体不言而喻”[1],总结而出就是人文素养就是常人如何辩证地看待世界、如何辩证地看待人生、如何辩证地看待生活、如何辩证地看到自身内心的道德品质,由此形成基本的人生观、道德观从而繁衍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对人对事的道理。
在现代生活中,人文素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为基础,指代常人在人文方面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和达到的高度,强调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形成不是由先天而成[2],因为它不可遗传,而主要是通过后天学校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培养而成,其中作为人文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所以常人一定要在坚持人文精神为主的前提下通过人文教育掌握人文基本方法以此深刻理解人文思想从而提高人文素质。
二、以人文素质为前提的大学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也要求社会人员的各种素质不断拔高,其中人文素质作为如今大学生成为社会人的基本素质更是重中之重。信息时代除了给人们带来沟通交流更加便利、社會生活更加丰富等一些显性优点外也带来了学生过分依靠信息化技术而造成传统的文化教育缺失等一些各大高校不得不面临并且解决的隐形问题。人文素质不像人的身体特征不具有遗传性,它们主要通过后天学校教育、社会家庭影响而成,其中常人毕生的语文教育又是培养人的人文素质的主要阵地,无论是对常人的早期成长还是对常人的后期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在各大高校的许多专业课程设计中,大学语文教育是一门必修课程且学分在综合课程中占据重要比例,但是这一门课程因为课时比较短、教学内容不具有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大学语文老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或者教学能力受限,学生对这一门课程表现得兴致缺缺,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从大学语文教育整体分析得出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
1.大学语文学科地位相对较低。当前大学教育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育中重视教育学生专业知识,从而快速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特点。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加快自身经济发展,急需技术型的建设性人才,才会形成此种畸形的培养人才模式。如今,国家已经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因为阶段性的发展需求需要放缓建设步骤,重视人才的素质培养,所以需要高校转变教育方针,将大学语文这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传承、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阵地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可是在部分大学的实际教学中,却将这一门重要课程列为公共选修课,学分为2分,学生可以在众多的选修课中通过自身的兴趣爱好、课程难易程度、教师的上课水平等一些主客观原因来选课,由此可见这门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2.学校教学观念老化、教学模式陈旧。当代大学教育中,虽然国家已经强调素质教育很多年了,但是部分大学依然没有响应号召去革新教学思路和创新教学模式,主要现象之一是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期末考试的过关率,比较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只需要背诵就可以做出考试试题,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观念,在前期进行课程设计时没有换位思考,只考虑了自身备课简繁度和讲课难易度,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如何解决难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根据自己的备课内容,一贯向学生输入知识,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整个课堂的气氛都十分压抑;在讲课后,教师也不会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师自身教学素质陷入瓶颈。作为影响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教师,为了保证每节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他们必须注重自身实力的培养,其中自身教学能力和人文素质首当其冲。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灌输的过程,如果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非常高,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作为一个旗帜性人物、一位引导者,就会在无形的氛围中感染学生,让他们接触到语文的魅力,提高人文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行业中,大学语文老师的整体素质堪忧,一方面在高校招聘老师时,条件十分宽松,只要求应试人员具备教师资格证;另一方面,部分在职老师对自身要求极低,没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后人去学习、继承、传播,其中大学语文是具备此功能的主要阵地,可是在如今网络文化的巨大冲击下,传统文化的发展遭遇了滑铁卢。在许多高校中,很多大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许多学生选择这门公共课,基本上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这门课轻松,考试通过率高;二是学分不够,通过选修这门课来补足学分。因此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学生出勤率十分低。即使教师采用点名,迟到早退扣平时分的手段,学生整个课程中也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一般都只来最后一节课,听听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以应试期末考试。为了解决这一普遍问题,大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让学生自主、自愿、乐于来上课;此外大学生也应该具有文化责任感,肩负起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除却在课堂中多向老师寻求专业指导外,在平时生活中,也应该多阅读课外书籍,自己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三、如何将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有效结合
人文素质涉及人的思想构成,所以它的形成必须要在一段长的时间内经过萌芽、发展、成熟这三个必然阶段。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涯就在不断地接受人文素养洗礼,在小学和初中的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和三年高中阶段,(下转页)(上接页)常人的人文素质都在萌芽、发展阶段,到了大学,因为心智的成熟,其人文素质已经慢慢形成向成熟阶段过渡。因此如何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如何将人文素质有效融入大学语文教育模式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接下来的内容主要为这一难题出谋划策:
1.努力凸显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素质。与数学截然不同的语文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轻松自由的氛围内学习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梳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扩展文化视野的学科,其中语文学习中鉴赏人文历史、人文知识的一部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鉴赏能力、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的人格修养[4]。在语文学习中,主要是烘托出一种潜移默化传播文化的过程,让学生在货真价实学得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在无形中提升人文素质。
2.用人文精神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大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时鉴赏重要的、富有感染力、反映一段时间人们实际生活和思想方面的文学作品,比如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凌主编的《大学语文新编教程》的第一单元为人与做事中的《论语》五则就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于为人待人接物的主要观念,即以“仁”为核心,宽容、仁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在第三章情感与人性中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则主要描写了诗人余光中离家后对家乡的无限想念之情,在重重叠叠、密密麻麻的情感交织下,诗人写下了《乡愁四韵》。所以这本书涉及内容的范围特别广,主题是人文精神,主要分支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来反映人性、人权和人生,如果教师能通过讲解这些著名篇章,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些文学作品中含有的人文思想,那么学生的人文素质将会拔高几个层次。
3.让《大学语文》教材精密贴合人文素质。 在众多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中,虽然由于地域、课程目标等原因,教材选择有所不同,但是这些教材在大体上都只有一个主流方向即教育目标相同——让学生广泛阅读人文作品、深刻理解人文思想,而且在教材内容和编排方面也基本相同,所以教师应该极度熟悉教材内容,做到闭书心中也有点墨。
四、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1.如何提高大学语文这门重要学科的地位。语文作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固定阵地,高校应该适当提高大学语文在综合课程中的地位,让这门学课自动引起学生的关注,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高校将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设置为必修课,提高学分,适当延长课时,让学生在一些限定下,主动学习该科目。
2.转变、革新教学观念。教育也应该和时代与时俱进,大学教师在满足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扩宽眼界的基础上也应该积极开拓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教材第二单元思辨与口才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节选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情景教学,在黑板上投影出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经典名场面,然后再配以音乐,烘托课堂氛围。
3.高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部分高校的语文教师教學能力和教学态度堪忧。所以高校应该定期举办培训和讲座对大学教师进行培训,首先提高他们的授课能力,提高上课的有效性,保证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其次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而不应该在为人师表后放弃、停止学习。此举后,才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以老师为学习榜样,接受优秀情操的熏陶。
当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竞争,而高等教育的代表之一大学肩负着向国家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才的艰巨任务,所以大学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为大学生发展建设一个更加优良的教学环境。此外大学生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除了学习各种技能外也应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嫩生,陈海燕.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 (21):78-72.
[2] 姚笛.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43-48.
[3] 张昳丽,周玲.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审美化探究——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21-25.
[4] 郭秀珍.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1(3)56-5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