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性,我要学和要我学两种结果是有很大差别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如何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呢?笔者是这样做的,写下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兴趣培养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如何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呢?笔者是这样做的,写下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
从小学一年级我就开始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入学时已有了一定的口头语言基础,入学后结合一些汉字,又学会了拼音,这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开始我给他们读一些有趣的注音文章,并让他们自己试着阅读。同时及时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带动了识字,也渗透了阅读教学。
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我借机会向孩子们讲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内容短小的寓言故事,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
当孩子们听得入神时,我有意地停下来,以评书的形式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时孩子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一劲地叫嚷:“故事的结尾怎么样了?老师告诉我们吧!?”我故意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故事的结果呢?”孩子们一个个急不可待地回答:“是啊,是啊!”于是我趁机告诉他们想要知道故事的结果,可以到书中去找,只要我们读书,找到结果并不难。孩子们听后都想试一试。
于是在他们产生了读书的强烈愿望后,我带領他们读一些故事性强的,趣味浓的文章。
他们通过亲自阅读,得到故事的结果,感到非常高兴。初次尝试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并能主动去读一些其它文章,从而了解了更多的故事和知识,产生了很大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之后,再设计新的要求,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动学生订阅报刊、杂志。随着识字的增多,教给学生利用识字方法及规律,再通过查字典借助拼音自学一些字词,大量阅读书报,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率及阅读能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还注意利用兴趣课召开故事会,进行读书、读报智力赛。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检验了学生读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兴趣中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强化了口语训练。
二、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阅读
在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时,结合他们所学知识及年龄特点,联系课文选择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介绍给他们。
例如:在低年级,由于孩子识字不多,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就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给他们读。到了中年级就选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革命故事、英雄人物、历史故事给他们读。
到了高年级就知道学生阅读一些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如:科学小品文,一些说明文。这样做既符合阅读文章的规律,又达到了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融为一体的目的,也使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阅读能力相应的提高,逐步增大阅读量。
三、教给方法,逐步达到无师自通
在有选择的知道学生阅读的同时,我更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使他们把课堂上学会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阅读中去。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来指导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深化课堂教学,做到两者互补,使学生受益匪浅。
但是,仅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方法和步骤还是不够的,还要在阅读中相应的增强理解文章深刻含义的能力,这就是懂得由内容到思想,还要有初步的文章鉴赏能力,懂得从一篇文章中学到什么,这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这正是使学生大量阅读的目的所在。
如:我在教三年级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不仅会读全文,了解大意,还给他们列出了一些导读提纲或阅读思考题,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并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指导他们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习惯,为逐步放手,过度到自读打下基础。
随着再提高阅读要求,由阅读动口到动手,要求学生在预习和平时的阅读中,做一些笔记。方法有:设问提示,填表格理解或写一些读书心得。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他们每经历一次阅读,都会深刻体会到阅读的成果,增强阅读成功感,更加鼓舞了他们的自信心。既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认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四、总结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注意培养兴趣,还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逐步提高,克服随意性,体现科学性。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教给不同的阅读方法,不断增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