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与家庭、幼师与家长四者之间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为幼儿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全面关注幼儿的生活和成长。国家相关教育机构明确提出我国幼儿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幼儿园和家庭之间需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随着家园共育模式的工作不断开展,微信等通讯方式的交流方式成为家长和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媒介,但在多种交流方式的深入中,仍存在一定的形式沟通现象,在此,仅以本文和大家探讨下基于微信的幼儿家园共育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以及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家园共育;不足问题;解决策略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教学中家园共育的主要形式以微信、通话、信息、视频等形式为主,其中微信的使用率占80%以上,对此衍生出来的系列问题我们应提高重视,不断進行改革,真正做到同家长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一、基于微信下家园共育中的不足之处
1.教师主导,家长附和性的形式互动。
大部分的幼儿园在家园共育的微信互动环节所采用的的形式为幼儿园教师建立一个微信群,把幼儿家长均拉入群内,此群用于幼儿在校表现的分享,以及学习任务的布置,而缺乏了真正家园共育互动的意义。例如针对课外活动中学生的精彩成长和玩耍瞬间,幼儿教师进行拍摄,分享在群内,随后,群内家长便会附和性的发表一些表扬幼儿的话语,但是主体思想却是以赞扬教师辛苦教学为主,而关于对视频内活动的举办意见或建议却是寥寥无几。这就是形式化的微信互动,教师习惯于主导掌控互动的主动权,家长被动的参与互动而进行附和。
2.微信互动的内容过于单一,互动的目的和效果不明确。
良好的家园沟共育工作一定是丰富多彩且目的明确、效果显著的,但在现阶段我国的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模式中,一方面是教师主导、家长被动参与互动的局势,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和幼师之间关于幼儿成长互动内容的过于单一,例如幼儿作业表现、成长瞬间、用餐习惯等日常生活等,其中家长主动向教师互诉学生的在家生活表现等几乎是没有。
真正的家园共育教学模式,应是家长和幼师之间的双向、主动沟通,教师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和成长点滴汇总给家长,而家长同时将学生的在家日常表现反馈给教师,教师和家长根据学生的综合成长情况和表现,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成长的科学教学方案,例如孩子性格偏内向,则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多善于开导,带领其和其他小朋友多玩耍,帮助孩子建立交流的自信心。
二、基于微信下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提升的相关策略
1.重塑家园共育的教学观。
形式化的家园共育工作是教师和家长共育观念的淡薄,对此幼儿园应积极进行教师和家长共育观念的强化和重塑,重新提高二者关于幼儿家园共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
首先,幼儿园要进行在职幼师的培训工作,对于形式化主义的教师予以批评,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场讲座,提高幼师的家园共育意识,主导幼师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从教师的角度发挥主观能动性,邀请家长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并将学生的家庭生活表现反馈给教师,二者共同为学生的成长点滴负责。
其次,组织家长参加校园的座谈会,反思以往家园共育中的不足之处,邀请家长进行日后的监督和配合,提高家长的家园共育观,倡导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和教师进行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丰富微信互动内容,明确互动的目的和效果。
教师在微信互动中要不断丰富互动的形式和内容,让家长自觉的参与到互动的氛围和情境中,从而达到互动的真正教学目的。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对于幼儿在校的好坏表现均和家长进行互动,例如幼儿在校的挑食,我们需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结构,配合教师共同改掉学生挑食的不良习惯;再如幼儿在校的小小优异表现,教师也可以和家长进行分享,让家长看见孩子的成长,肯定教师的教育工作。
第二、对于微信互动,减少批量学生表现的群发,增加一对一的与家长的私下互动频率。微信群只是公布园内工作和活动安排的“公共区域”,在群内与家长进行沟通,一方面家长碍于其他家长的存在,不便于和教师进行过多互动;另一方面,教师在家长不互动的情况下逐渐陷入自我主导式的沟通死循环中。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家长做好分类,进行标识,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私下沟通。
第三、家长和教师的双向沟通。在家园共育中,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发挥自我主观性,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成长中去;家长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应主动互动,不仅要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教师进行反馈,同时对于希望学校在幼儿的成长中给予哪些关注的类似建议,家长也可进行反应和沟通,帮助我们更好的改进幼儿教育工作。
三、结束语
基于微信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工作仍存在不足之处,对此,我们首先应做好教育观念的强化;其次,联合家长,双向互动,丰富互动的内容和形式,化主导沟通为主动沟通,联合家长共同做好幼儿的成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祝传鹏 .基于微信的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 长江丛刊, 2017.
[2]王亚玲.影响家园共育实效的因素及对策[J]. 甘肃教育, 2017(5):23-2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