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推销”之外
◎梁胜威

在刚进入销售行业的几个月里,我一直沿用公司要求的美国式理论推销:谈公司、谈品牌、谈产品、谈价格、谈政策、谈服务,几乎每天都一样。然而,过了一年以后,我已经比较少跟客户谈这些话题。
记得有一次在湖南邵阳的一个客户那里,当天在场的有四家公司的业务员。这些业务员基本都是按照一个套路做推销,而当时的我就在思考该如何有别于他们。
我征得老板的同意,到仓库去看看。我看见仓库很乱,管理可以说是一团糟。我很客气地跟老板说:“老板,我能给您提点意见吗?”老板当然是说非常欢迎。于是,我从仓库的现状谈起:“库存没有账物卡,没有台账,所以没有数据可查。据我肉眼观察,估计库存数量有一百多万货值,滞销品约有30万,这都是钱啊!另外,因为没有数据,老板您就很难知道哪些是畅销品,哪些是滞销品,也无法确定下次要进什么货,只能凭感觉了。”
我就这么一说,在座各位已经目瞪口呆了。然后,我再跟老板谈如何进行库存管理,如何进行产品搭配,如何做场内、场外活动,如何建立队伍,如何管理队伍等等。老板当天就要拜我为师,这笔生意成功与否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还有一次,我在北京美廉美超市推销产品。我把超市买手和卖场经理引到超市货架面前跟他们谈超市区域布局,重点是谈品类管理和产品角色。当时的他们连品类管理是什么东西都还不太了解,但我跟他们说完以后,他们都非常认同我的看法。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的生意根本就是由我来主导。相信很多跟超市买手打过交道的人都清楚他们是何等的“牛”,但最牛的买手也有他的软肋。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意并不一定要一直盯着产品和价格。记得在北京去好又多超市跟买手推销产品时,我第一次与买手见面,从头到尾都没有谈过产品销售,而是跟买手谈家庭教育学,因为我得知她的儿子刚刚一岁,而且一谈就谈了两个小时。后来,我还去西单书店专门买了一本赵忠心老师写的《家庭教育学》送给这位买手,礼虽小但情意深,她非常感谢我。最后,我们成了朋友,生意就自然而然谈成了。
三个亲身案例现在总结起来,正如陆游的那一句诗“功夫在诗外”。同样的,我认为推销也是“在推销之外”。你一定要比老板更关注管理和经营,比老板更熟悉这些内容。见识和眼界丰富了,推销也就水到渠成了。
(摘自《金点子生意》2017年第1期 图/王建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