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熏染书香寻雅处 重拾芝兰见斯文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热度: 15809
张万忠

  当网络力量形成“台风”甚至“飓风”席卷整个人类的时候,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担忧,传统的认知模式遭到了难以想象的颠覆。不要说少不更事的少年,就是成人,也有不少自觉或不自觉的被虚拟世界裹挟其间动弹不得。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强大网络信息的冲击下,仿佛成了孤魂野鬼。我们随处可见“低头一族”,其声势可谓锐不可当、所向披靡,已由繁华都市蚕食”到了偏僻乡村。

  不可否认,网络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好处,比如我们可以查资料、看新闻、听音乐,可以与亲朋视频聊天,可以休闲时玩象棋开赛车,可以语音对话,可以建一个QQ群、微信群各抒己见,可以发微博求助,可以网上购物、订报,可以翻译英语,可以远程协助,可以画图,可以预定各种机票、车票……网络真的成了不折不扣的大神。但也不可否认,网络尽管有如此多的好处,但仍须清醒认知,它是一把到目前为此上帝给我们打造的最锋利的“双刃剑”。

  打开网络,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暴力、色情、拜金、享乐、颓败、“去圣化”等粉墨登场,各种无聊八卦连连刷屏、各類网络低俗主播甚嚣尘上、各种网络诈骗无孔不入、各种跟风误导,各种网络骚扰、网络暴力、各种黑色诱惑充斥其间。他们打着价值多元化的大旗,其实行走在肤浅、没落和颓废的泥淖里,给人们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凡此种种,社会各界早已忧心忡忡、痛心疾首。试问,救赎一个灵魂,怎能在暴力的游戏厅,怎能在虚拟的杀戮场,怎能在色情的聊天室,怎能在颓废的娱乐场,怎能在“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跟帖处?

  一个失去书香的家庭、学校、社会,怎能奢望站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铮铮铁骨?怎能奢望飘逸出“冰清玉洁、芙蓉出水、锦心绣口、唇齿含香的柳叶蛾眉?阴阳之大美,如果最终没有升华出灵府的那份优雅、气宇的那份轩昂、人性的那份高贵、思辩的那份深邃,那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又将如何审视自己作为天、地、人三才的卓然身姿呢?

  既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自是优劣并存,如此说来,要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恐怕也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总的来说,人类走向互联网时代已成“不可逆”的事实,一味的否定、围堵、横眉冷对,恐怕也只是种自我安慰或堂吉诃德式的悲情“勇敢”了。我们需要做的应是晓其利害、因势利导、用其所用、避其所弊,辩证的走出非黑即白的思维怪圈,从而冷冷静静的坐在时代高楼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尽量防患于未然,把网络世界的弊端降低到最小程度。

  我始终坚信,文以载道,虽然人性是极其复杂的,但人性向善趋善的品性是可塑的。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是常情,所以人人心中皆有仁的端倪,同理而言也都有礼、义、智的端倪。但这种“端倪”需要文化智慧的开启,需要理性和善良的基本建构。显而易见,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达成这种智慧的升华,才能促成这种理性与善良的健长。那种民间所谓“人大自晓,狗大自咬”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他有理性的文化思辨,有对生存意义的终极思考。这一切,都浓缩沉淀在了人类自身特有的书香里,特别是经典文本里。

  阅读经典,其实就是走上了人类智慧的康庄大道,它将熏染灵府,钟灵毓秀,于是,人之为人的那一分特质随之脱颖而出;“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内质充盈其间的优雅姿态。网络只因成了磨刀霍霍的“杀手”,无它,网络抢占了书籍的阵地,于是,杀戮、暴力、血腥、色情有了“大行其道”的机会。试想,我们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几人好好的阅读过《论语》、《鸟凡四训》《汤姆叔叔的小屋》《小王子》等经典读物?其实,每个生命之初原本就是一张无暇的白纸,是可以绘出最美最动人图景的,只因这张“白纸”掉进了无序混乱盲从的世界里,暴力、色情、邪恶怎不摇旗呐喊呢、大行其道?

  阅读,生命之绿、生命之魂、生命之舟,它不是廉价的心灵鸡汤,而是生命大厦的擎天栋梁。纵观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凡是不重视阅读经典的时代,凡是不重视生命尊严的时代,人类大抵都在劫难逃。无论是秦朝的“焚书坑儒”抑或是今天的网瘾青少年,我们都看到了人类自身的幼稚无知和失魂落魄,都看到了人性扭曲的肆无忌惮和最终的自食其果。

  原来,灵魂是需要甘泉、暖阳时时洗涤时时晾晒的,这口口甘泉、缕缕暖阳不就是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页吗?有一副对联写的真好:“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感谢阅读,它虽然没有直接给我健康的身体,体面的荣誉,高薪的职位,但它很大程度上让我多了几处关照自己和他人的视角;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一些看破红尘进而颓废消沉的理由。尽管身边从来就没有少看到阴暗、卑劣、世俗、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惟利是图、甚至不择手段的现象,但这一切无法否认美好、精致、温存、善良、恻隐、温润的灵魂存在。懂得了人生曼妙的“辩证法”,便懂得了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相处的那份妥协。妥协显然不是消极,不是世故,更不是懦弱,妥协更多是尖利的锋芒化着了绕指的心力、更多是个性的执拗浸润成了人性多元的涵容。这一切思辨和感悟,无疑,都是阅读馈赠给自己的。我相信,有很多人的想法和我一样,他们也虔诚的感谢阅读。

  好在每个时代都注定有一批富有文化良知的人,他们骨子里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使命,他们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对人情世故的别样解读;他们语言内核所传递出的应是对个体心灵的滋润,对精神世界的个性化注解,对生命意义及价值的深度关照。他们告诉世人:阅读,注定是在寻找、是在彷徨、是在拷问、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和同类分享一种人文向度的多维困境和生命意义的多元角逐。他们注定会关照这个网络横扫一切的时代,他们注定会让更多的心魂虔诚反思、沉淀过滤,进而通过熏陶、通过感染、通过感动去建构一个真正属于人类自己生命意义的瑰丽高塔。

  熏染书香寻雅处,重拾芝兰见斯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