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哪里去了
◎梁文道

早前我赴深圳演讲,有听众建议在座的政府官员出手,帮忙弄个旧书市场,好激活这个新城市的文化灵魂。身为外人,当时我很不客气地指出其中的难度:“旧书市不是说有就有的,非有两代以上的积累不可。深圳是个很年轻的移民城市,平均人口年龄低,在此出生的还都在二十以下。老者不多,散书的人自然就少。”
深圳偏偏就有一家挺雅致的旧书店,就在丹下健三设计的那个新书城的一角。书城大抵都是一副模样,阔大得叫人迷失,不宜久留,但开在这间全球最大的书城里的24小时书店却令人意外,卖的不全是畅销新书,反而有不少坊间少见的人文社科类精品,尤其好的是满满两柜书话、书史和书目。我知道店主必是同好。果然,主管孙经理出来相认,身上穿着朴素的直条衬衫,一股书虫味十米外都嗅得到。
旧书买卖是个生态系统,要有进有出。没了源头活水,再清澈的池子很快也成了霉臭的枯井。香港旧书业曾经兴旺过一段日子,但等到南来的老人走得差不多了,店面租金又随着大楼不断高升,现在只剩下一片颓垣败象了。
台北的旧书业和香港一样,自从牯岭街的老店迁去光华商场之后,就盛况不再,甚至一蹶不振。照老友傅月庵的说法,这似乎是大陆迁台那一代人之后,源头干枯的结果。真是奇怪,香港读书风气再弱,也总有人买书呀,台湾的情况应该更好才是,旧书都哪里去了呢?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图/明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