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小学音乐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热度: 17028
尹肇霞

  摘 要:音乐在小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都很欠缺,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学科获得更多有关音乐文化知识,鉴赏音乐歌曲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多听音乐歌曲同时可以使学生的心情变得愉悦、放松,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多听音乐还可以让大脑变得更活跃,有助于提升智力和听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音乐这门课程的培养。

  关键字:音乐教学;综合素质;音乐素养

  学生为什么要学音乐而不多学习考试科目呢?这个思想一直扎根在许多人的心中,原因是“高考决定一生”的思想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理念,加上音乐行业竞争激烈、难以出头,导致许多人都希望在小学课程中把音乐换成其他科目。其实学习音乐能提升自己的乐感只是其中的好处之一,学习音乐主要是能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其他科目无法提升的素质能力,通过学习音乐课程来培养,那么在音乐课堂上究竟可以弥补学生哪些方面的不足呢?学习音乐是如何发展学生素质的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进行讲解小学音乐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学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美丑之分这一概念很模糊,常常觉得一些“丑事”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而培养好审美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欣赏音乐可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听到优美的旋律和声调,刺激学生大脑的乐感,在辨别各种音乐的优美程度,从而间接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也可以感染学生的内心,有助于陶冶情操和人格塑造,还能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养成优雅、有品位的素养,完善自身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帮学生学会识别艺术上和生活中的美与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被不良行为所误导。

  二、音乐教学强化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文化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不断有音乐人才的流进,对音乐文化改革和创新,将一部部更好的音乐艺术品展现在我们的眼中。在当今社会,对音乐的重视已经越来越少,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主攻高考,无暇顾及别的兴趣爱好,导致缺少了许多音乐人才,而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加强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让学生对音乐文化产生兴趣,主动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让那些拥有极强音乐天赋并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向音乐事业靠近,这样不仅可以提供部分学生另一条人生道路,同时还能为音乐事业、音乐文化做出贡献,所以在小学阶段强化学生音乐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音乐教学可以净化学生心灵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将学会独立,开始自主学习,要面对学习上的各种困难,还要面对教师和同学的交际问题,这会使得学生的内心非常的烦躁,加上小学生年纪小,心智不成熟,就会有心理负担,感到压力巨大。而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有效的净化学生的心灵、改善学生的心情。学生可以通过听一些安静、舒适的音乐进行调节,在安静和优美的声音中,大脑会渐渐放空,身体会慢慢放松,从而营造一个舒适的氛围,以此来安抚学生内心的不安,在音乐课上,教师还可以制定一些有趣的音乐活动,使得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情感,减少焦虑,加深友谊。音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下保持身心健康。

  四、音乐教学可以开发学生大脑

  当学生听到动感的音乐时,就会刺激学生的大脑开发。大部分的学科都是对学生进行写读和理解,这些都是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左脑,而要想更好的开发右脑,必须通过听和抽象画面来触动。科学家证明右脑的记忆存储量是左脑的一百万倍,所以开发学生的大脑是多么的关键。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开发,可以使得智力和思维得到大幅度提升,智力和思维的增长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容易掌握,把理论理解的更透彻,更可以将看到、学到的知识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不容易忘记,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其他科目的考试成绩。

  五、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听力

  总所周知,由于小学考试的题目都是通过笔试来完成的,因此教学一直以來都对学生的听力培养非常缺乏,听力能力不足会导致学生面临以往的听力题目难以得到高分,而且上课难以听清教师授课,无法跟上上课进度。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很大程度的激发听力潜能,让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听出歌词的内容、理解歌词的意思,倾听不同种音乐,明白不同音调所表达的感情,这样长久地进行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听力能力大幅度提升,可以通过他们的说话音调,识别对方想表达出的真正感情,为以后的学习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因此,多听音乐可以有效提高听力水平。

  六、音乐教学有效加强思想素质,触使学生努力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学科是最能够触发学生深层次情感、最能引起心灵共鸣的艺术形式。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学生可以直接、深刻地体会到作曲家想要传达的感情、理想和信念,当柔美、安静的音乐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协调共振并沉浸在其中时,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学生充满了对人生的期待和想法,对生活、生命甚至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信心和勇气。再加上对音乐背景的介绍,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历史,自觉认同音乐所传递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立体式地受到教育,思想素质得到提升。

  七、总结

  我国实行计划教育改革以来,一直主张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素质作为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高尚的道德思想和良好的心理修养。教师要重视音乐教学,不断探究音乐教育的方法、方式,观察音乐教学对学生带来的变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为国家日后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大量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骆英.小学音乐良好课堂常规培养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年10期.

  [2]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J].学科教学(音乐)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