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个男人的梦想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热度: 15545
梁五红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并写成文字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写作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林俊杰的《曹操》,以音乐导入。乱世出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今天让我们学习《短歌行》,走近曹操,了解一个男人的梦想.

  二、初读全诗,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点评)

  三、再读全诗 品味情感

  问:全诗情感主线(诗眼)是什么?

  明确:忧

  诗人到底忧什么?每一层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作者用“朝露”来比喻人生短暂,杜康代酒。

  讨论:忧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作者为何有此忧?应该怎么读?

  引出创作背景

  这节要读的低沉,而又慷慨悲凉。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一句,揭示曹操“忧”之内容,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迫切需要什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又要怎么读?

  明确:用典。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把对情人思念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

  问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看出人才的态度?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此处应读的平稳,欢愉。

  为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历经坎坷,又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发出了人生短暂之叹,这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问: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言下之意是说什么呢?是否得到賢才?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要读得深沉。

  后四句表达什么情感?

  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要读出开心与渴盼。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也在徘徊,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明确:“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问:绕树三匝,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比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唯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

  最后四句应该怎么读?又表达了什么情怀?(学生集体朗读)

  明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要读的大气,读的霸气,读的磅礴。

  四、教师小结:忧的根源

  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一统天下的大梦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

  《短歌行》这首诗就是一曲大男人的慷慨悲歌,尽管有忧,那也是站在国家高度上与英雄高度上的忧,忧得大气,是大忧思,大慷慨,大气魄。

  学生带着感情集体朗读。

  五、迁移评价

  你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由学生自由发言

  列举历史上对曹操的各种评价。然后展示出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

  诗中的曹操又是怎样的人?

  我们从诗中看到了曹操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男人,

  体现了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

  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

  他有一统天下的宏大志愿;

  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六、对对联

  赞诸葛 颂诸葛 诸葛逝去敬诸葛(上联)

  骂曹操 恨曹操 曹操死后想曹操(下联)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汪德羞.从《短歌行》看曹操的抱负[D].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0年03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