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学与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更是重难点,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一直比较活跃,新观点、新成果也不断涌现,但日常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指导
作文教学与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更是重难点,所谓“为师指指门,修行在各人”便是形象的注释。诚然,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一直比较活跃,新观点、新成果也不断涌现,但日常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忌语言要求过高过急
“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条理,达到小学阶段的要求”。这是小语大纲中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也明确定义了小学作文的习作属性,是一种练笔活动,而非文艺创作。
而有些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这种习作属性和练笔活动的性质认识不足,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类似于《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这类公开出版物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小学生,甚至把低年级的看图说话教成看图作文,把中年级的片断作文教成成篇作文,把高年级的简单记叙文教成复杂记叙文。这种恨不得一口吞个大胖子的做法,普遍存在着一个语言要求过高过急的问题。且这种主观上的拔苗助长,则必然让学生产生怕写作文的心理,结果自然是欲速而不达。日常教学实践也清楚表明,小学作文教学是从“零”起步的启蒙训练,教学要求切忌过高过急,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个思想,顺应儿童的认知力和语言表达状况进行指导训练,才能逐步引导出小学生的真切练笔小文。
二、忌内容表达虚假空洞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语大纲中的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小学生作文应以写“我”为主要题材,记自己熟悉的人,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眼前的景 ,状自己身边的物。这就要求必须实事求是,以我手写我语,以我语表我心。简言之,内容表达要有真情实感,而不能假、大、空。“写一段话或是写一篇文章,内容要具体,不说空话。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说假话”。
也正如此,在日常作文教学交流与指导中,会发现有很多小学生在作文时没有自己的语言, 往往东拼西凑编作文,说的尽是假话、大话和空话。如写有关表现助人为乐的作文,就会有很多类似于推车子、让座位以及送盲人和老奶奶过马路等等的内容,这样的作文还比例很高。而描写家乡河流的作文,则又会出现一大堆什么“……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的句子,活脱脱一大堆《桂林山水》的影子。
这些习作除了胡编乱造的假大空,就是生搬硬套的口是心非 ,唯独缺少的是真实,更无真情实感可谈,而真情实感恰恰是小学生习作练习的灵魂,也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生命所在。
三、忌形式表现体裁单一
我们知道,小学作文教学与指导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大纲明确要求作文训练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日常教学交流实践中,单一的书面命题作文训练仍占统治地位,形式表现体裁依然单一,严重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更缺乏各类应用文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克服狭窄单一体裁训练形式,让习作训练体裁多元化、多样化,通过形式表现的丰富性,从根本上激发和调动学生写作训练的兴趣。
四、忌作文指导程式拘泥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习作指导拘泥于条条框框,千篇一律,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面面俱到,程式固定不变。而有些教师则是命题之后,袖手旁观。
其实,作文指導要少而精,既不能面面俱到,僵化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更不能袖手旁观,让学生无章可循。而因根据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围绕 “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这一指导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只有把这些近景动机讲清楚了,才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动机,理清行文思路。如是,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