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自行车的士

时间:2023/11/9 作者: 爱你 热度: 12007
◎ 苗向东

  自行车的士

  ◎ 苗向东

  到非洲肯尼亚去旅游,我发现一道独特的风景——成排的自行车在路边等客,客人只需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乘坐。

  我一开始以为,它们是旅游景点出租给游客的自行车,后来才知道,这是行人可以随时拦乘的载客自行车。有同伴说:“肯尼亚汽车、摩托车数量可能不多。”其实不然,汽车、摩托车随处可见。导游介绍说:“便捷和廉价是‘自行车的士’广受人们欢迎的重要原因,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消费得起。”当地公共汽车受线路限制,速度很慢,有时候还很拥挤,而“自行车的士”随处可见,招手即停。一开始,我们认为乘“自行车的士”很没面子,但导游说:“它的乘客可不只有老师、学生,政府公务人员也经常乘坐。在肯尼亚西部省,大约有20万人从事着‘自行车的士’行业。”

  我对此很感兴趣,到了旅店,便向服务员打听,她介绍说:“‘自行车的士’营运是很容易的——买下自行车后,只需对车后座进行改造即可,一般来说后座需要宽大、柔软,上面还会铺海绵垫子。另外,为了保障客人安全,一些‘司机’还会在车上安装照明灯和后视镜,并配备收音机用来收听路况。有了‘的士’后,还要向‘自行车的士’协会缴纳会费——每月6.5美元,用于事故赔偿和医疗费用。这样普通人就可以成为‘司机’了。”

  在路上,我发现“自行车的士”不仅有拉人的,还有拉货的,从木头到病人,无所不载。原来有一种是带拖斗的自行车,方便用自行车拉货卖的人。最受欢迎的是一种被称为“关爱车”的“自行救护车”,这种车后面有一个特制的拖斗,是用来拉病人的。

  有一天,我特意打了一回这“的士”。“司机”介绍说,干这一行是个“高收入”岗位。在肯尼亚,将近一半的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而对“司机”来说,除去伙食费和修理费,平均每天能入账2.6美元,这对生活在底层的人来说,算是相当高的了。

  通过几天的旅游,我对“自行车的士”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当地人也对此说了很多好话,他们说:“这车不仅不用烧油,而且相比汽车能去更多偏僻、荒凉的地方,还不用交税,不需要停车位,真好。”

  

  为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肯尼亚人类发展报告》中,对推广“自行车的士”的做法表示了赞赏,认为此举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也为乡镇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而且一些社会问题诸如犯罪、卖淫、吸毒等现象都有所减少。

  (三少 摘自《华人时刊》2014年第7期 图/傅树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